第四十章 船上(1 / 2)

加入書籤

漕運向來是歷朝歷代都十分看重的經濟命脈,尤其是自大運河開建之後,漕運便一直擔負著運糧重任,而糧食在此時又是立國之本,重要性無可爭議。

即便是到如今,因黃河尚未改道,雖已有走海運之路,但運糧的主力還是在漕運。

隻不過漕運的靡費年年劇增,尤其是與漕運相伴而生的那一群人,從漕運使衙門到碼頭社團,都越發有尾大不掉之勢,無論從何種角度考慮,將來舍棄漕運而置海運都是必然的。

當然現在暫時漕運勢頭仍在,甚至在清、宋兩國南北對峙之後,運河便在不知不覺中承擔起了溝通兩國貿易的的重任,而且是兩邊官方都默許的狀態。

這也就導致了,在短時間內,漕運顯得越發重要。

而伴隨著漕運興起的沿岸幫派,在清國入主之後,也逐漸結成了一個類似於天地會的社團性組織、清幫,將來還會發展成「青幫」。

隻是同為地下組織,清幫的結構相對鬆散,因多是沿岸碼頭的平民、苦力因為共同的利益趨向抱團取暖的結果,在實力、能力和影響力上,當然也遠比不上天地會這種武林宗派性質的組織。

而且清幫實質上還是有賴於官府的選擇才崛起,與其關係頗為密切,但是因為漕運的重要性,還是頗受各方勢力重視,其中自然也被各方人士滲透。

不隻是官府的人在支持,天地會這個「亂黨」也將觸角伸進來,隻是當初並沒有多少天地會的人看得上這些泥腿子,也就陳近南偶下了幾步閒棋,所以到現在能夠用得上的地方不多。

高層是沒辦法用上了,但是在中下層,還是有些關係的,就如之前他們從開封出來,沿河南下,其中便有著清幫中的自己人幫手。

不過到了這時候,他們的目的暴露得差不多? 這些人也多都結束自己的使命回歸天地會? 反倒留下清幫那些受了他們「蠱惑」的人在麵對猜忌。

而到了現在,天地會想要按照李平安的計劃行事? 那麼不管是潛入河道中? 還是搜尋合適的官船,然後將寶箱運來? 逐次下放入河中,都需要有清幫和官府的人相配合。

陳近南已經命人去準備好足夠結實牢靠的網具等? 同時還要在寶箱外再套上一層保護的罩子? 以免到時候寶箱沾水變濕甚至被腐蝕。

也得虧這不是正經的歷史裡,而是武俠片的世界,所以出現一些超乎常理的東西也是十分合理的,要不然這種設想根本就不可能成為現實。

當然了? 也得虧天地會中能人輩出? 不僅僅隻是會打的,有對此方麵有所鑽研的人,剛好可以提供最合理的方案。

不過那些都有陳近南去負責,而李平安要做的就是過來探查河道情況,勘測地形分析局勢? 以及找到一艘合適的官船。

然後再想辦法聯絡上還未暴露的清幫中弟兄,讓他們配合確定一個行動的時間? 還有後續的行動計劃,同樣也需要他們配合。

不過那都是後話? 李平安得先弄清楚眼前這艘官船到底涉及了什麼,這裡的變故又到底會不會對他們的計劃產生影響。

至於這官船本身? 隻看一眼就不會是他的目標。

他要找的官船首先規模就得夠大? 否則別說運力不足以帶動那麼多沉重的寶箱? 在運送過程中體型不夠廣闊恐怕都無法有效遮擋住下麵的東西。

其實造船工藝在大宋時已是頗為發達,而為應付漕運所需,大宋每年所造船隻最高便有過三千餘的記錄,這還僅隻是漕運專船。

而虞城附近的這條河道,雖然不在主要運輸通道的運河上,卻也是十分常用的河道,最近要不是官府封鎖河道,平日裡即便是這個時間點,河上也絕不隻有一兩艘小船經過。

不過也正是因為值此敏感時期,這個時間出現在這裡的官船,就尤其值得深思,哪怕規模不大,所以李平安從爬上船後,就一直在想船上之人究竟是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科幻相关阅读: 我在網遊做女俠 最強籃下霸王 諸天之無上仙參 墮落嶺 彼岸之罪 大國棟梁 黑袍劍仙 三十出道從綜藝開始 女帝無上崛起 艦載特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