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趣事(七十五)(2 / 2)

加入書籤

2問米

問米,起源於中國,是將亡故的親友靈,與家人相互配合的法術。通過神婆把陰間的鬼魂帶到陽間來,附身於神婆,與陽間的人對話。因做此儀式時都放一碗白米在旁,當地人稱之為問米。

問米(問覡)在幾千年前的古中國已經存在,當時稱為「智者」的人聲稱能與神靈或鬼靈溝通,懂占卜及天文地理,女稱為「巫」,男稱為「覡」。春秋時代,「巫」被納入禮部,為國君祭天、祭事及卜卦。《地理誌下》記道:始桓公兄襄公淫惑,姑姊妹不嫁,於是令國中民家長女不得嫁,名曰『巫兒』,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為俗。袁枚《隨園隨筆·屍女》考證曰:「大概遇社會之日,則巫兒皆出,妖冶喧闐,故莊公往觀,曹劌以為非禮。屍女或即巫兒。」

漢朝的時候,「巫」又被道術吸納,融為一體,再分為降靈術、召靈術及通靈術。問米屬於召靈術,召靈再分召神靈及鬼靈。道教是透過「術」召靈,以符咒為工具。明清之際,民間多信奉桑三姐、陳三姑娘等,《蘇州府誌》載:吳俗信鬼巫,好為迎神賽會。《巢林筆談》:「吳俗信巫祝,崇鬼神,每當報賽之期,必極巡遊之盛。」

常見的問米方式:借助一係列咒語和道具來讓自己進入靈魂出竅的狀態,進而與靈界通信,呼喚特定的靈。所呼喚出的靈,可以與通靈人附身,或隻是單純的問路。這完全靠術者本身的自由。

真正問米的人都很窮。他們/她們難以結婚生孩子;他們/她們所受的紅包大多要用來捐,捐給陰德;而且有道行的問米者,不是什麼人都見,要有緣分,才接見。

這其實是一種流傳千年的真實傳統文化,禁忌頗多,內容神秘。此處略有涉及,恐招禍亂,便不多說。

3托夢

托夢,意思是在道教與民間信仰中,鬼神如有意思表示,可在人的夢**現而囑咐交代,或以各種情景示人,預知吉凶禍福。如枉死鬼魂,欲托付他人,以明案情;或是天仙神佛,欲警示檀越善信。如呂純陽祖師廟,多半有禪房供檀越休息待夢。俗說呂祖師有黃粱夢度人一說。古載,宋高宗被宋太祖托夢,稱「自從你的祖先用了計謀,占據我的帝位很久了,已到了天下稀寥破落的局麵,是應當要把帝位還給我了」。故宋高宗過繼了太祖八世孫作為養子,並立為太子;宋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載。

民間信仰中,人不僅具有「有形」的身體,其中還蘊涵許多「無形」的生命成份;因此,人是同時生活在「有形」的人世間與「無形」的另外空間。此外,中醫還認為人的五髒(心、肝、肺、脾、腎)不僅能藏精(精華物質),還能藏神(無形的生命成份),所藏之神稱為「五髒神」(神、魂、魄、意、誌)。其中,神是五髒神之首,特稱為「元神」。

在睡夢中,各個空間的生命成份都有各自的行為活動;但是,其中「元神」的活動最為重要,因為「元神」是人真正的主宰。人的記憶主要是以能量形式存在「元神」,我們能清清楚楚記得的夢就是「元神」的活動,記不清楚、稀裡糊塗的夢是非「元神」生命成份活動的表現。

「托夢」的夢境都很清楚,它是另外空間的其他生命體(神靈或亡靈)對人的元神所發出的訊息。也就是說,托夢就是在人的睡夢中,發生在另外空間,另外空間的生命體將重要訊息傳遞給人的元神;這種訊息的傳遞相當明確,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托夢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並沒有人能說清楚。佛教認為「有因必有果」。有些人和他人的命運是有聯係的,所以出現托夢的現象也並不奇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偏偏為君一驚鴻 重生成偏執大佬心尖寵 都市戰神歸來 唐少寵妻成癮 娛樂圈頂流是滿級大佬 穿成惡毒繼母後隻想搞事業 穿書之求反派大佬救救我 重生嫡女之夫人你馬甲又掉了 重生小妻甜又嬌 醫妃在上,妖孽王爺你要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