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豈知難易?(1 / 2)

加入書籤

千裡苦行。

倘若他還是個凡人,便是聽見這個四字,看見那荒原惡劣景象,難免心生退意。

但靜下心來想想…

說是千裡苦行,但這荒原,應該並無千裡之廣。若要按凡人腳程計算,體魄強健之人,七日左右,應能走出荒原,若是修習凡間武道,或許還要更快些。如此一來,也不算太難。但再要細想,荒原氣候詭異,時有狂風,塵土漫天,難免迷了方向。初入之人不知終點何在,不知何時才能走到盡頭,不免心中惶惶。如此來看,也絕非易事。

柯群未曾走過這千裡路,且已是離境修士,早早對凡人體魄沒了概念,自然難以評判。

「非身體力行,難以判斷。就隻是憑空想象,千裡苦行,絕非易事。」思量許久,柯群也隻是給出這般模糊的答案。

「嗬嗬,少主這般想,倒也沒錯。」陳舜生第一次在柯群麵前鬆弛了半分神情,卻也隻是乾乾地笑了一聲:「千年前,劍門定下千裡苦行這一試煉之時,也鮮有人前來嘗試。那會兒,也沒什麼規矩,隻是走過這片荒原,便能拜入劍門。幾百年內,隻有零星幾人,越過這千裡荒原。

但也有自作聰明之人。曾有一富商,駕車馬,攜眾仆,浩浩盪盪,一路無驚無險。也曾有一旅人,帶足水食,一路紮營,一路前行。此等人,皆被拒之門外。如此一來,便有了第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行路之人,不得與他人同行,所帶水不得多於一壺,黍食不得多於半斤。

而後百年,竟是有人專門為這千裡苦行而鍛體,自幼行百裡路,繼而兩百裡、三百裡、直至千裡。入劍門之凡人,漸漸多了起來,隻是也不過幾十之數。

真正有所變化,應是追溯到四百二十三年前,凡間戰事起,滋生邪魔,人與魔一同霍亂世間。一批逃難之人,約有千來人,向西而行,走投無路,跨越荒原,前來尋劍門庇護。

少主可知,那批難民,如今何在?」故事至此,陳舜生向柯群拋出這般問題。

「莫不是…成了劍門外門?」

「正是。時任門主悲憫世人,將千餘人收入劍門,修住所,授劍法,外門便由此而來。而這之後,苦行之路便交由外門管理。千裡苦行,但資質不足,先入外門。於外門眾弟子之中脫穎而出,便送入內門,到此才算真正入了劍門。

便是在外門管理這四百年間,這千裡苦行不斷添著新的規矩。

千裡苦行,曾一度失了威懾,凡間之人皆來嘗試,為此,難度一加再加。先是添了萬級天階,再是要求背負重劍而行,再有是唯有夏季二月與冬季二月荒原氣候最為惡劣之時開啟試煉,再後來…要行路之人先去荒原極南之地取那綠洲之泉,再去極北之地灌溉仙樹,求得仙果,以其汁液塗抹於巨劍刃上,再去荒原正中…」

「停停停,這都什麼東西?這千裡苦行,怎麼都快成萬裡長征了?這能有人一路走下來?」柯群傻了眼,不禁打斷了陳舜生繼續說下去。

「少主,莫要低估人的意念。即便要求如此嚴苛,前來試煉之人不減反增,也虧得要求這般嚴格,才篩掉了其中大半,但每年入外門之人,仍有五十之數往上,少主可知緣由何在?」

第一次,陳舜生看向柯群的雙眼。

柯群心中已是有了答案,但他隻是合上雙眼,不做回答。

「自然是不少外門之人,私自協助行路之人,助其入外門。拉幫結派,凡俗之風,日益盛行。但又有何妨?入這外門之人,皆是凡人。心性又有何用?隻說是資質不足。千裡苦行,千裡苦行,苦在哪裡?行至何方?不過是走個流程罷了。

便是見外門之人日益增多,潛心修劍之人卻少之又少,內門震怒,定下規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隨命伴運 與周先生 鍾響? 暗戀的他成了我的另一半 彈跳農村歡樂多 重生之新娘一夜變小廝 無限成長,我將獨自肝成神明! 蓮花樓:遺憾和解 綜影視:卑微女主在線求生 機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