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王守仁的思想(1 / 2)

加入書籤

太子妃生了皇孫,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在宮中瞬間就傳遍了。

各種賞賜紛至遝來,宮裡麵的氣氛都緩和了不少,整日裡喜氣洋洋的,甚至連責罵和打罰都沒有了。

一時之間,皇宮裡麵喜大普奔。

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宮外,一時之間,朝廷上下全都是喜氣洋洋的氣氛,沒有人會選擇在這個時候搞事情,因為那是作死。

所以朝廷上下呈現出來的全都是好消息,官員們的賀表也全都送進了宮裡,可以說是一片贊揚之聲。

對於官員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畢竟如果寫得好的話,很可能會得到陛下和太子殿下的雙重贊賞,那麼以後自然就是前途無量。

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堂上下自然是一片歡騰。

隻不過外麵的事情與朱厚照的關係不大,他這些日子主要就是陪在太子妃的身邊,其他的事情都有別的人去操持。

尤其是張皇後那邊,比起朱厚照這個當爹的,當了奶奶的張皇後更是興奮的要命。她每天都會跑過來,同時也會張羅著大肆的慶祝,可以說是精神得很,有一種「月要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的感覺,整日都能夠聽到她的笑聲。

對此,朱厚照隻能是笑一笑,也沒有開口去勸。

如果這個時候自己去勸說的話,估計會挨上一頓臭罵,索性選擇不開口。

至於宮裡麵選擇大肆的慶祝,朱厚照也沒說什麼。畢竟不像以前,現在宮裡有錢了。

當然了,也有人跑到太子這邊來賀喜。不是什麼人都能過來的,朝中的重臣會選擇去皇帝那邊,他們不會跑到太子這邊來,否則會有結交太子之嫌,他們要避嫌。

但是朱厚照提拔的年輕官員就不一樣,像唐伯虎和王守仁等等就來賀喜了。

軍隊那邊不少將領也過來了,勛貴和勛戚也不少,當然來的都是年輕一輩的小輩,不過這對朱厚照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太子殿下,王守仁已經到了。」劉瑾來到朱厚照的身邊,臉上帶著笑容的說道。

這些日子裡麵如果說誰高興的話,那麼可能高興的人會很多。

但是如果說誰最高興的話,劉瑾絕對算是其中的一個,

劉瑾可是太子殿下的心腹,在很多人看來,他將來就是皇孫的大伴。那是什麼地位?

容不得他不上心,容不得他不高興。

對此朱厚照也沒說什麼,他知道新一輪的競爭已經開始了。

於是他點了點頭說道:「那就過去吧。」

說完這句話之後,朱厚照站起身子徑直向著前麵走了過去。

王守仁過來是賀喜的,但是朱厚照卻有些事情想和他說。

來到前廳的時候,王守仁已經等在這裡了。

見到朱厚照之後,王守仁連忙行禮,臉上帶著燦爛笑容恭喜道:「臣恭喜太子殿下,大明朝有了皇孫,後繼有人,江山穩固!如今國泰民安,此乃大明之幸,天下蒼生之幸!」

朱厚照點了點頭說道:「今時今日,也有愛卿的一份功勞,此後更應該努力奮進,不要懈怠呀!現在還沒有到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時候,」

「是,太子殿下。」聽到朱厚照這麼說,王守仁的表情也嚴肅了起來,然後開口說道:「臣絕對不辜負太子殿下的厚望。」

朱厚照點了點頭說道:「坐下來說吧。」

等到王守仁坐下之後,朱厚照這才繼續說道:「在兵部乾的怎麼樣?是不是習慣,有沒有被人刁難?」

聽到朱厚照的話,王守仁心中感動。太子殿下這些年對自己這麼看重,到了現在還對自己如此關切,身為人臣也的確是到了一定的地步。

他笑著說道:「臣在兵部過得很好。」

這倒不是王守仁胡說的,也不是有意隱瞞,而是他真的在兵部過的很好。

至於原因,也非常的簡單,王守仁的老爹是內閣大學士,一家子又這麼的有威望,最重要的是他得到太子殿下的寵信。

誰都知道他以後是太子殿下一定要重用的人,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會去給他穿小鞋?

如果說有新起之輩根基不足,或許還會有人想做點什麼。可是現在王家父子可以說是大勢已成,人家老子是內閣大學士,你給人家兒子穿小鞋,那你還想不想混了?

何況王守仁本身就是悍將,這幾年大仗小仗打了無數,基本上全都打贏了。

有背景就有能力,隻要為人處世上不太過尖酸刻薄,基本上就是人人捧著。

王守仁的為人處事,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所以他在兵部混的如魚得水。

事實上這一點朱厚照也是知道的,於是點了點頭說道:「如此就好。今天正好你過來了,有一件事情本宮想和你商量一下。」

朱厚照看著王守仁,笑著說道:「全國的軍改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這個你是知道的。各地的文官也都推行了考成法,也算是卓有成效。」

「不過本宮還是有一些想法。」說著,朱厚照看向王守仁,然後問道:「你對理學怎麼看?」

問出這個問題之後,朱厚照就沒有再說話,而是靜靜的等著王守仁開口。

事實上,王守仁對理學是很不屑的,這一點朱厚照不用問都知道。

要知道王守仁可是心學大家,他要是對理學感冒,那才是有鬼了。

有一件事情朱厚照還是很清楚的,那就是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

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

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與這一條相對應的,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龍場悟道。

在前世,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禦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王守仁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貴陽西北七十裡,修文縣治),當龍場驛棧驛丞。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北玄門 鎮世武神 九品仙路 踩著老魔當大帝 不世天臣 別逼我逆天 原來我在小說裡 學霸凶猛 仙凡榜 我的係統想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