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劍器行(1 / 2)

加入書籤

大唐的宮廷舞蹈可分為健舞和軟舞,而且舞蹈節目並不固定,與觀眾的互動度也非常高,有時候跳著跳著,宴會的貴賓就全都加入其中了。

顧名思義,健舞偏「武」,大開大合,矯健有力,節奏明快,而軟舞偏「文」,婀娜多姿,抒情優美,節奏舒緩。

健舞的代表作無疑是《胡旋》和《胡騰》,但長孫皇後還是選擇了《劍器》,一看名字就知道是健舞,而且還是劍舞。

李世民伉儷二人可謂執子之手,一路走來也是同甘共苦,此時鼓舞和諧,激盪人心,文物群臣也是感懷於心,莫名感動。

長孫皇後畢竟沉屙已久,舞了一闕便停了下來,李世民卻方興未艾,高聲道:「我大唐鍾靈毓秀,人才濟濟,何人可賦詩一闕,以贊皇後?」

此言一出,那些個文臣便蠢蠢欲動,一個個摩拳擦掌,但很快他們就冷靜下來了。

因為賦詩的對象不是教坊司的小娘子,也不是秦樓楚館,勾欄瓦舍的花魁,而是當今的皇後陛下。

辭藻艷麗便顯得輕浮無禮,歌功頌德又顯得太過嚴肅死板,而且畢竟是皇後,就算寫好了,也會給人一種諂臣之感。

但不可否認,這絕對是個討皇帝陛下歡心的好機會。

正當這些人猶豫不決之時,孔穎達再度「抵達」了戰場,叉手為禮道:「臣以為,有個年輕人可勝此任,此子文采斐然,又得皇後陛下青睞,此詩,非他莫屬!」

因為實在太過陰陽怪氣,所以無論李世民還是在場諸位,都知道他指的是李崇道。

李世民對李崇道的詩才是發自內心去肯定和認可的。

且不說人間有味是清歡,便隻是送給紇乾承基的那首馬屁詩,如今都還掛在他李世民的內書房。

至於在國子監崇屏上的塗鴉,沒有李世民的命令,誰都不敢去粉飾,仍舊留在崇屏上,用李世民的話來說,這是對監生的鞭策,希望監生都能夠務實做官,而不是滿口虛言。

說來也是可笑,國子監的勸學匾,同樣出自李崇道之手,也算是一種諷刺了。

李崇道本以為躲在裴明禮這邊,算是安全區了,此時正悶頭吃飯,誰想到居然被孔穎達這老匹夫給含沙射影了,你個老東西倒是直接報老子身份證號碼算了!

李世民知道孔穎達的意思,但他同樣對李崇道感興趣,也有信心,便朝李崇道說:「李崇道,你以為如何?可有頭緒?」

李崇道自是有信心,因為長孫皇後舞劍之時,他腦子裡想的不是長孫皇後,而是公孫大娘。

雖然公孫大娘還沒有出生,但她卻是大唐宮廷第一舞人,更是舞劍第一人,《劍器》舞正是在她手裡發揚光大。

偉大的詩人杜甫正是得見公孫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劍,才寫下了《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回稟陛下,奴這裡確實有一首詩,不過就怕入不得陛下和皇後法眼。」

李世民沒想到李崇道竟還真有詩,畢竟詩詞這種東西,可不是拔根頭發這麼簡單,否則就不會有七步成詩的傳奇佳話了。

李崇道坐在角落裡,走上前來需要三十幾步,但僅僅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做出詩來,還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詩來!」李世民已經被勾起了興趣,而在場之人有些對李崇道還不了解,孔穎達針對他之後,他們才知道李崇道就是大鬧國子監的那位罵人者。

雖然他們知道勸學和罵人詩都是李崇道寫的,但並未親見,所以都伸長了脖子,矚目於李崇道身上。

李崇道走到前頭來,略作沉吟,有些裝腔作勢地搖頭吟道。

「兩儀聖殿長孫娘,一舞劍器動四方。」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天生綠茶難自棄 拳激 淩天戰尊段淩天可兒 玄幻:神級大店長 農家錦鯉小嬌妻 我在大明當皇帝 重生九零:懟天懟地小嬌妻 報告醫妃,王爺他又在裝傻 在撕X綜藝陰陽怪氣後 我真不是深淵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