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炒糧大法?(1 / 2)

加入書籤

「公子,如今正是秋收之時,糧價較低,當可大肆購入。」

郭猛一拍腦袋,自己怎麼光記得要要籌措青銅錢幣了,在古代,糧食很多時候也是可以充當小額交易的貨幣的啊!兵馬錢糧,怎麼能把糧這玩意給忘了?

而且當前是秋收時節,在古代,這種時候糧食價格在豐收季和青黃不接時節會有嚴重的波動,甚至能有3—4倍的差價,而荒年更是有幾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差價。

就算不記得老課文《多收了三五鬥》這篇文章,就郭猛以往喜歡玩的《三國誌》係列遊戲,大家也都樂此不疲的通過季節糧價差玩「炒糧大法」。

當然了,如果郭猛敢在虢國玩這種低吸高賣糧食的把戲,把虢國的糧價炒到天上去,就算不被便宜老爹砍死,也得被國人暴動打死。

不過在糧食低價之時,借機大肆購入糧食作為軍糧儲備,怎麼說都能大大降低數月後軍事行動的成本。

所以事情又回到老問題上,——郭猛需要更多的錢,買糧養兵!

同時郭猛也有點可惜,相比於虢國土地出產糧食的短缺,母家的溫國以及嫡兄母家蘇國所在的河內地區可是糧食豐產之所在。

可是虢國國都下陽城所處的黃河,剛好在一個接近90度轉彎的位置上,這兒河中有著三塊巨石,被後世稱為砥柱,中流砥柱中的砥柱二詞原本就來自於這三塊大石頭。

這三塊大石頭之間留出的縫隙水道,則被後世稱為「神門」、「人門」、「鬼門」。

這三條水道,以「人門」相對平緩,「鬼門」水流最為湍急,但凡誤入鬼門的船隻,幾無可辛免;「神門」同樣險灘眾多,因此船隻通過砥柱,折損一半以上是常事。

這也就限製了郭猛從關東地區購入糧食並直接運到瑕邑的打算。

——不對,等等。

船隻是不容易通過砥柱,但是也沒誰要求必須吃砥柱以西的糧倉內的糧食啊,糧食不方便過來,采取水路轉陸運轉運成本會高出不少;但是完全可以讓士卒和戰馬到砥柱以東就食和訓練啊,等數月後,再吃著砥柱以西當地的糧食殺向戰場不就好了麼?

郭猛頓時興奮起來,決定先物色一塊突擊騎兵訓練場地,雖然砥柱以東的虢國城邑附近可供訓練的地方並不多,不過暫時先湊活也無妨。

當然對於砥柱這個撓頭的存在,郭猛也不是完全沒辦法,隻是解決方式耗費巨大,不值得在當前資金和兵力短缺之時使用。

而且砥柱的存在,也導致了關東諸侯要舉兵攻打虢國,後勤壓力非常之大,並不能完全借用黃河之力,而必須在砥柱之前就登岸改走陸路,後勤消耗無比巨大。

或許也是這個原因,除了晉國對打虢國比較有興趣外,其實衛國和鄭國興趣並不是很大,畢竟消耗同樣數量的軍糧,衛鄭兩國大可以在一馬平川的關東地區取得更大的戰果,何必來啃這塊又臭又硬還窮的石頭呢?

隻是熟知歷史的郭猛清楚,關東地區一馬平川,固然糧食產量高,但是卻是易攻難守的地形,四麵八方都容易被敵國殺入,太容易被敵國所攻略,實在不是個爭霸初期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

這個時代尚未有係統性通盤考慮全國山川地理的戰略家,各國君主和大臣僅僅關注的是國家轄下的各個城邑,尚未有明確的邊境概念,這或許正是郭猛這個穿越者的好機會。

不過對於郭猛而言,砥柱大大削減了黃河運輸中遊的效能,當前自己分封地區人口不多時,可能還能靠著這麼騰挪軍隊就食地的方式臨時解決問題,但當自己已經能掃盪西麵的狄戎勢力,將西麵大量領土和人口納入自己版圖之時,完全指望關東的糧食接濟部隊,顯然就不太現實了。

或者說,即便繼續采取這麼東西運輸的方式,也會因為運輸成本陡增而越發不劃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流之上 硬核神醫 有救沒救我說了算 神醫聖手闖都市 燦爛人生不擺爛,朝前看 契約機娘戰隊,我在末世躺贏 一劍盪盡世間敵 末世:開局瘋狂囤物資,美女急哭了 剛重生就被悔婚,我帶億萬身家迎娶校花姐姐 我成徐三石獨愛江楠楠 我一個仙尊,你讓我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