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爐火純青(1 / 2)

加入書籤

或許是郭猛承諾的獎勵刺激了沐和手下的助手們,第二天下午沐就帶著助手,捧著五隻風箱前來邀功,而郭猛也立即把這些新玩意全部安裝在了一座冶鐵爐上,隨著奴隸們的持續鼓風,很快這座冶鐵爐便炙熱難耐,讓郭猛和繚等眾人紛紛遠離冶鐵爐,隻留下渾身上下脫得隻剩粗麻布褲兜的奴隸們繼續推拉風箱鼓風。

「不錯,六隻風箱鼓風,這爐火很快便由黑黃色,變成了明黃色,比以往快多了。」

透過冶鐵爐觀察孔,聶對此很是滿意,而這些話,卻是讓繚等外行人聽著一頭霧水。

爐火的顏色有何講究?

當然這話在郭猛耳中倒是沒有多大的波瀾,畢竟是完整學完了高中化學和物理的家夥,對於不同溫度下,火焰的顏色有所不同——至少書上是這麼說的,郭猛平日裡沒怎麼實踐過,但是對教科書裡的結論倒是沒啥懷疑。

隻是郭猛實在沒想到,居然春秋早期的冶煉工匠就已經能通過火焰顏色來判斷爐溫了,這實在是讓他開了眼界。

其實這不怪郭猛,雖然郭猛也號稱熱愛軍事,喜歡歷史,但是並不是一個歷史技術的鑽研者,自然更不會了解到,其實在數百年後的戰國時期的齊國,就有齊人出了一本《考工記·栗氏》,裡頭便有如下描述:

「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

後世更是有爐火純青這個詞語。

雖然齊國人這本書是戰國時期所成,但是在這春秋時代,顯然聶等高水準工匠已經掌握其中訣竅。

當然這也不奇怪,古代科學技術本就發展遲緩,往往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完成技術上的微小升級或改造,尤其是工匠地位低下,要將技術竅門總結起來成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或許隻有等春秋末期,百家爭鳴時代,尤其是墨子引領的墨家作為顯學之一崛起之時,才有機會將部分見識納入其中。

而在當前這個春秋早期的時代,無論是木簡還是竹簡,都是珍貴之物,普通人落字如金,便如孔子,也不過數車木簡竹簡之藏,否則後世也不會有「學富五車」這說法了。

木簡和竹簡如此之貴,以至於普通人誰會將這珍貴的文字和木簡用於記載這工匠技藝上?

如果這個時代能提前把紙造出來就好了,郭猛心中無限感慨,在21世紀,大家甚至早已滿足於敲打鍵盤碼字,用紙張寫字的機會越來越少,而身處春秋這個大變革時代,郭猛忽然無比懷念那個論斤買紙的時代。

正當郭猛思維發散之時,忽然被聶一聲怒喝驚醒:

「好,這焰火顏色不錯,給吾繼續鼓風,別偷懶,別停。」

隨著聶的命令,原本已經有些懈怠的奴隸們又開始繼續鼓風,隻是沒多久,這些奴隸們就再度降低了推拉風箱的速度,顯然是累了。

「中午的黍米都沒少吃,怎麼乾活了就都沒勁了?」

在聶的怒吼聲中,奴隸們又擠牙膏般認真推了幾下風箱拉杆,很快又恢復了老樣子。

眼看著要在郭猛麵前丟大臉,無可奈何的聶隻能下令讓另一組奴隸替換上來,隨後僅僅維持了不到半小時,又再度替換了下一組。

「要把這爐鐵煉出來,一隻爐子需要多少奴隸輪班替換?」

「少說得有五組奴隸替換。」

看到郭猛並沒有對奴隸們的表現發火,聶將提到嗓子眼的心又放回了肚子裡,定了定心神,從容地回答了郭猛的問題。

「六個通風口,豈不是需要三十名奴隸進行替換?」

郭猛稍一心算,當即驚了。

區區一隻爐子而已,居然需要如此多體力型奴隸才能保證爐子的通風,這還沒算填料、除渣和倒模等技術型奴隸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流之上 硬核神醫 有救沒救我說了算 神醫聖手闖都市 燦爛人生不擺爛,朝前看 契約機娘戰隊,我在末世躺贏 一劍盪盡世間敵 末世:開局瘋狂囤物資,美女急哭了 剛重生就被悔婚,我帶億萬身家迎娶校花姐姐 我成徐三石獨愛江楠楠 我一個仙尊,你讓我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