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1 / 2)

加入書籤

「常平倉花的銀子可真不少啊。」

雖然這個時代各國尚未將銀子作為主要貨幣,但並不妨礙郭猛發出如上感慨。

此外,除了生鐵,郭猛還需要大量熟鐵,也就是鍛鐵製品。

畢竟這玩意的使用範圍也非常之廣,尤其是軍用兵器和鐵製護甲,基本上以鍛鐵為主,更別說郭猛還有一項「重要發明」也將是鍛鐵的吞金獸。

隻不過此時虢國,以及冶鐵技術更為先進的晉國和成周,鍛鐵完全依賴於塊煉鐵工藝,產能低的令人發指,根本不敷使用。

聶此前打製了數柄鐵劍,其中性能最佳那把已經進獻給虢公忌父;剩餘數把鐵劍,他悉數交給了郭猛,試圖讓郭猛如同提升鑄鐵冶煉般,也幫忙提升改進打製技術。

這些鐵劍,雖然是塊煉鐵所打製,不過在千錘百煉後,即便不夠堅硬,不過韌性已經相當不賴,一錘子下去頂多被砸彎;絕不會象剛才那口鐵鍋,一錘子下去直接乾出一個大口子,實在脆的沒話說。

當然古人歷史上「很快」就此改進了技術,按歷史教科書的說法,大概在南北朝時期,也就是距離春秋早期大約1200年後,古人終於發明了所謂的夾鋼技術——熟鐵居內,生鐵包裹於外,這就可以做到外部堅硬,而內部柔韌,充分發揮了生鐵和熟鐵的優點,規避了各自的缺點。

也正是發明了這個技術後,才有了後世那句耳熟能詳的話: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

從此隻有重點部位才使用好鋼,其餘部分則繼續選用普通的鐵,這種類似復合結構的做法,無需通體都使用高性能鋼鐵的做法,大大降低了高性能鐵製品的費用,將中國古代生產力大大提高了一步。

而這種復合結構的鐵製品,在堅硬的生鐵折斷後,並不容易傷及更為昂貴的熟鐵,簡單更換後即可滿血復活。

正是在夾鋼技術加持下,被譽為華夏第二帝國的隋唐才有了長足的發展,創造出了璀璨的經濟和文化。

隻是這夾鋼技術應該如何玩,郭猛隻是了解其大致思路,具體做法並不清楚,估計需要諸多扌莫索才能技術成熟。

不過哪怕夾鋼技術一時半會還扌莫索不出來,靠著後世義務教育的基礎,郭猛至少知道生鐵—鋼—熟鐵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含碳量,有了這個方向,一切改進也都是時間問題而已。

隻是原本打算快速擴散冶鐵技術的郭猛,此刻卻有點猶豫了,畢竟自己即將分封出去,是否還為國都這兒的冶煉場添磚加瓦呢?

猶豫再三,郭猛決定先緩一緩,暫時中止「先進技術」的輸出,隻是推動整個冶煉場規模簡單擴大再生產便可以了,想來聶也不會格外反對的吧?

另一麵,聶壓根就不知道郭猛肚子裡還有不少墨水,自然想反對也沒招,何況郭猛此前建議修築的新型高爐,此刻尚在建造中,壓根就沒忙得過來。

而繚等人眼巴巴地盯著鐵鍋生產,同樣讓聶忙得團團轉;剛買來的奴隸需要訓練,更是讓聶忙得腳不沾地。

要擱郭猛那個時代,指不定聶已經喊出「步子太快,哢,扯到蛋了」的話了。

更何況,此刻鐵鍋的商路尚未完全打開,鐵鍋貿易到底能擴大到多大地步尚不明朗,如果自己前腳剛把冶鐵產能擴上來,後腳野人和狄戎的鐵鍋需求飽和,那豈不是把產能浪費了麼?

一瞬間,郭猛更是猶豫了,不過很快他就自己否定了自己。

「說啥鬼故事呢?這上古時代還能鐵器產能過剩?」

要知道直到本朝建國10來年,鋼產量已經接近千萬噸級的情況下,在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仍然有相當多地區的供銷社仍然能大量出售木製和石製農具給農民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流之上 硬核神醫 有救沒救我說了算 神醫聖手闖都市 燦爛人生不擺爛,朝前看 契約機娘戰隊,我在末世躺贏 一劍盪盡世間敵 末世:開局瘋狂囤物資,美女急哭了 剛重生就被悔婚,我帶億萬身家迎娶校花姐姐 我成徐三石獨愛江楠楠 我一個仙尊,你讓我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