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尊王攘夷(1 / 2)

加入書籤

當然控製安邑鹽湖的白日夢做做就好了,此刻絕不是實力弱小的郭猛所能染指的地方。

哪怕如今正值晉國內亂,小宗大宗攻伐不斷,但若要虢國搶占鹽池,隻怕周邊的諸侯國都會跳出來聯合乾涉,以現在郭猛和身後的虢國的國力軍力,完全應付不了這類聯合進逼。

所以不妨向歷史上的齊國管仲學習,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至少對付狄戎在諸侯國間是「政治正確」,無論是擊敗狄戎或者是占領狄戎的地盤,都不至於被別國乾涉——或者說郭猛巴不得其他諸侯國為狄戎出頭,然後郭猛便可以以「周奸」、「勾結狄戎」的名義聯合其他諸侯國共討之。

雖然孔夫子說:

「春秋無義戰。」

但是如果能爭取到一麵說的過去的旗幟,顯然比名不正言不順的擅起大軍,更能有效動員國人作戰。

雖說歷史上管仲立起「尊王攘夷」的旗號還得到了周王的蓋章認證,而虢國此刻卻與周平王關係微妙;不過郭猛估計如果自己也高舉「尊王攘夷」這麵大旗,估計多半周平王也隻能捏著鼻子追認了,畢竟周平王來位不正,如果再反對郭猛立的旗子,隻怕幾內諸侯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周平王是不是不想當這天下共主了。

「不過按照老丈人仲通的說法,狄戎們占領的土地,很多已經將耕田改為牧場,若要重新復耕,也得數年後方可見功了。」

與關東地區的長狄有相當的農耕不同,肆虐關中的狄戎含有更多的遊牧性質,雖然西部這些狄戎也有少量耕種的農田,但是絕多數則是采取遊牧方式,因而壓根看不上占領的原周王室的京畿之地的農耕之田——哪怕農耕能提供更多也更穩定的農業收獲,能養活更多的人口。

這也意味著一旦郭猛打跑狄戎,麵對著大量的牧場,也隻能重新開墾土地,而這種土地,便是華夏古代所稱的「生地」。

「生地」糧食產量很低,往往需要耕作數年才能變為糧食產量較高的「熟地」,這其實也是戰國時代秦國商鞅對於剛從外國移民秦國的百姓,準其領取一百畝土地,兩年內不必服兵役徭役的真正原因。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諸侯國們寧可侵占或攻滅鄰近諸侯國,也不想去碰狄戎的原因——畢竟鄰近諸侯國的地可都是熟地,而狄戎們戰力不弱不說,趕跑了狄戎後拿到的土地還是「生地」,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方能開墾出來。

故而「聰明人」紛紛選擇了優先攻滅身旁的諸侯國,隻有秦晉楚齊等國將身旁中小諸侯國吃乾扌莫淨後,麵對著暫時打不動的中等強國或大國,隻能退而求其次,對狄戎們下手了。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因為工具的問題。

春秋早期青銅太貴,用於農耕實在過於奢侈;鐵器則正在扌莫索突破技術中,尚未大規模量產;普通國人隻能以木製和石製農具修理地球,自然耕地效率事倍而功半。

若按照繚為郭猛的計算看,恐怕采取木製和石製農具乾活,十年方可將投入賺回,如果考慮到農業靠天吃飯,這十年中如有一場自然災害,農戶便是血本無歸。

而對一個諸侯國而言,辛辛苦苦將狄戎趕跑後,不光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回收投資也在十年以上,如此巨大的投入,不得不讓各國好好掂量掂量,畢竟巨大的投入需要占用大量的國庫財富,若國君不想平日裡過得太苦,則勢必要向國人們增稅,一個操作不好,搞出國人暴動,國君可就隻能步周厲王後塵了。

——更何況,有些君主自上任到離世還不足十年,何苦為了子孫犧牲自己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飛流之上 硬核神醫 有救沒救我說了算 神醫聖手闖都市 燦爛人生不擺爛,朝前看 契約機娘戰隊,我在末世躺贏 一劍盪盡世間敵 末世:開局瘋狂囤物資,美女急哭了 剛重生就被悔婚,我帶億萬身家迎娶校花姐姐 我成徐三石獨愛江楠楠 我一個仙尊,你讓我做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