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抗日救亡夫報國 千難萬險妻護家(1 / 2)

加入書籤

癩痢爺提到的楚益達是楚歷文的近代的一位祖先,離楚歷文出生,就一兩百年前的事,以至於楚歷文常把這位祖人尊稱作「老太爺」了。

從知情的鄉親們贊不絕口的話語裡,楚歷文深刻體會到這位祖人的口碑、威望和影響力,小時候家境貧寒,不得不做富家子弟的伴讀書童,憑借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超凡能力,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口才,在村裡開設第一家私塾學堂,美中不足的是關鍵時刻,發揮不佳,眼看許多學生考上功名,而自已連續二十多年承受屢試屢敗、名落孫山的無奈,依舊不過窮秀才一個,傳說一次考試主考官現場給他出了一個上聯「徒中師不中」,要他對出下聯,他絞盡腦汁答不出所以然,回家路上無意說了句:「我也是人乖命不乖呀」,送行的兩個做了縣令的學生,都替先生惋惜,如果當時能對出「人乖命不乖」不就成了絕好的對子嗎?老太爺爺晚年索性潛心教學,名師出高徒,高徒捧名師,成了遠近聞名的先生。兒子少年得誌早登科,勵誌故事《江濱縣誌》刊登,後經《楚氏家譜》轉載,楚氏宗親中家喻戶曉。兒子官至知府,老了信奉落葉歸根、衣錦還鄉,捐資修道路、建祠堂、辦學堂,做了許多善事,鄉親們引以為豪。1840年英國人用鴉片、大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孫子對鴉片毒害認知不足,以身試毒,敗光家業,被人笑為「一代官三代牛」,逃不出「富不過三代」的魔咒。至楚歷文的父親楚梓核,1911年出生,爹媽把「辛亥」融入名字,寄希望他傳承辛亥革命意誌,革命事業發揚光大。其實,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為了生活不得不過放棄學業,後經親戚介紹,十六歲在沿江一艘客運輪船上打工。

楚梓核耳聞目睹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老百姓飽受著水深火熱的苦難折磨。國民黨反動派對革命根據地瘋狂進攻,共產黨毅然長征,革命如聖火,在神州大地燎原燃燒;革命如播種機,在中國人民心中發芽、生根、開花、結果,經歷次次大圍剿,隨著陝甘寧會師,宣告二萬五千裡長征取得偉大勝利,革命旗幟屹立不倒。

一九三七年,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妄想三個月滅亡中國,封鎖長江。已是楚歷相、楚歷武、楚歷強、楚歷文等四個孩子的父親,妻子還懷著身孕的楚梓核失業了。楚家爺孫在切膚之痛中,深刻體會到人生在世,哪個人的命運,不與國家、社會、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國家繁榮穩定,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反之戰亂災荒,百姓難免顛沛流離……

慘烈的戰爭場麵,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世界震驚,全中國掀起抗日救亡熱潮。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堂堂七尺男兒,想到祖國母親被侵略,多少同胞受屈辱,不能為祖國做些什麼,楚梓核感到無顏見江東父老。每每唱到抗日救亡曲,唱到《畢業歌》「我們要做主人去戰死在疆場,我們不願做奴隸而青雲直上……」他常常熱血沸騰,毅然決然地選擇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

1938年3月一個陰雨的下午,吳村的吳耀祖匆匆忙忙來楚梓核家,進門前警惕地四麵張望,見到楚梓核的妻子林英妹,暗示把孩子們支開,從貼身衣兜掏出一封信,對她說:「嫂子,梓核兄,言之鑿鑿,托我轉告:自古忠孝不能兩全,麵對家裡老小難以啟齒,他要當兵打日本鬼子去,不勝日寇,決不回家。」

「當兵?」林英妹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是的,梓核兄將和我一起。」吳耀祖肯定地說。

林英妹淚奔,手指顫抖地打開信。

林英妹:吾愛妻,

日寇罪大,犯我中華,

燒殺戮虐,主權踐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醉於盛世 穿回古代遇見你 生存遊戲?直接爆炸不好嗎? 回頭草 時光的愛戀 婚內專寵 穿越末世,我能無限加點 五國詩人 書笠和他們 穿書後我被師門寵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