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懶得起名了,第96章(1 / 2)

加入書籤

六月十八,立秋。

連續幾日的風雨天終於放晴,京城已有了一絲秋高氣爽之感;紫禁城中皇極殿廣場,一身紅袍的王在晉跟在司禮監掌印的身後,向乾清宮而去。

距離上一次單獨入宮陛見不過才兩個來月,但他此時的心境卻已然很是不同,有了對紫禁城的一絲壓力和敬畏。

帝國朝堂近幾日如六月的天氣一般,風雲變換,原本眼看著就要「眾正盈朝」,卻在一瞬間峰回路轉,令好些官員目瞪口呆。

首輔方從哲數上辭表,卻被皇帝屢屢退回,紅丸一案也終將塵埃落定,大理寺、刑部會審之後,不過也就是把李可灼發配了事,懸在首輔頭上的利劍,消失不見。

而東林黨首太常寺卿趙南星老大人因病,皇帝終是「無奈」允準他回鄉榮養,經廷推聖裁,竟由太常寺少卿、「齊黨」魁首吳亮嗣接替!

隨即,已經到通州的東林骨乾鄒元標,因「首善書院案」,辭不赴命,廷推大理寺卿,也由督察院右僉都禦史亓詩教出任,他可是「齊黨」之首

就在朝中百官以為東林再受重創之時,少詹事孫承宗,晉升正三品詹事;外加方才晉升不久的大理寺右寺丞的楊漣

這兩人可都是東林中人,均是簡在帝心,讓餘眾東林驚疑不已;不過這些日子,去孫府、楊府走動的「故舊」倒是多了起來。

相較於「方黨」與「東林」二者之間的你爭我奪,此起彼伏,徐光啟晉為禮部右侍郎,李之藻晉為戶部右侍郎,畢懋康升為工部右侍郎,同樣使得朝官矚目,雖說這三人資歷、品秩都是足夠,那徐光啟還弄出個《天啟歷》。

但要「登堂入部」豈會如此簡單?更有人在背後發酸,說什麼「木匠皇帝」喜歡精通番人「奇巧淫技」的佞臣,但也僅限於私下說說。

倒是薊鎮總督空缺,兵事防務由總兵暫領的消息略微引人注目,畢竟這是與大明朝百十年來的規矩不合;但既然是暫領,又是京畿之地,眾人便也不甚在意,紛紛去關注那「朝爭」「站隊」了,畢竟此番可是有不少大佬更迭。

但他王在晉身為帝國重臣,可是比一般霧裡看花的朝臣和百姓看的更加清楚,首輔一係之所以能夠「反敗為勝」,並且躋身九卿之位,靠的可是天子的扶助。

如今的朝堂之中,東林再遭重挫,「方黨」亓詩教、吳亮嗣,「帝黨」李之藻、徐光啟、畢懋康卻是趁勢而起,甚至往深了想,那「方黨」現在也隱隱能算作「帝黨」一係了。

自已也算是「帝黨」罷,王在晉微微失神,天子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不動聲色之間,已經能在朝堂做到「乾綱獨斷」了,好比自已,若是與天子強行意見相悖,不僅會有「忘恩負義」「不忠」的隱隱罵名,還有如孫承宗等「強敵」在側。

呼,兵部尚書呼了一口氣,收斂心神,雖然作為大明的文官,他本能的抗拒天子在朝堂的影響力過大,但時也勢也,此時已經是由不得他了,何況天子還英明睿智隻是希望朝中黨爭不要過於熾烈才好。

抬頭一看,南書房已經近在眼前。

「陛下,兵部王大人覲見。」司禮監掌印揚聲,王在晉趕緊整理衣袍

「有請。」

吱吖一聲,朱紅的大門開啟。

「臣王在晉參見陛下,聖躬金安!」兵部尚書恭敬行禮。

「安,王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及至坐下,宮人奉上茗茶,王在晉方才抬頭,見天子麵色如常,他心中才微微放心了些;又見天子稍稍示意,侍立一旁的王體乾,趕忙將禦案上的一本奏本捧起,遞給本兵;王在晉也是趕忙起身接住,行禮後,方才看了起來。

「王本兵如何看?」天子的聲音悠悠響起,不辨喜怒。

「陛下,」王在晉拱手行禮,凝神蹙眉道:「遼東暫無力支持過多兵馬。」奏本他自然是知曉的,永寧土司奢家一而再地請出兵赴遼平建奴。

不說現在遼東大戰剛過,城垣修繕、將士撫恤、兵器糧草補充,千頭萬緒,一時半會也無法再支撐起更多的兵馬,便是那土司狼兵,若是遠赴遼東行軍千裡,對地方的侵擾不知多大,何況年初部中已經下令停了各地兵將赴遼了

朱由校輕輕點了點頭,又是接著道:「四川、貴州、湖廣衛所廢弛,兵力空虛,朕有意遣三千京營將士赴重慶府,本兵以為如何?」大明軍兵的調動,不僅需要皇帝的首肯,兵部的調令勘合也是必不可少。

「應當不至於此罷?」王在晉麵現驚疑之色,他倒不認為奢家忠心耿耿,但是就已經要到派兵出鎮的地步了嗎?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無道魔祖:開局單手捏爆係統 群星的領航者 東漢末年:開局:黃巾起義 修仙從召喚開始 圓夢使 校園心語:暗戀花開 入劫封神 穿越來的到了哈利波特的世界 這個遊戲叫人生 重生之司機品癲公癲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