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故交(1 / 2)

加入書籤

杜中宵急忙出來,迎了韓月娘進屋。

韓月娘看了看書案上的幾本書,笑著道:「我聽說別人讀書,都是選清幽地方,無人打擾,高聲吟詠,便如唱歌一般。惟有大郎讀書,悄無聲息,還以為你不在家裡呢。」

杜中宵笑道:「讀書是為了考進士,各人有各人的辦法,怎麼會千篇一律。你說的那樣讀書,我也曾經試過,甚是尷尬。惟有像現在這般,我才能真正學進去,這卻強求不來。」

月娘識字,閒時讀些詩詞小曲。經典該要怎麼讀,卻是不知道,聽了隻是笑。

兩人坐下,杜中宵問道:「哪個李官人還鄉?一時卻想不起來。」

韓月娘道:「城北李家莊的李官人啊。他新近升了員外郎,要到京城為官,順路還鄉探親。李官人與杜舉人年齡相仿,小時曾一起讀書的,總角之交。前年杜舉人發解,全靠李官人一紙書信保舉,不然怎麼會輪得到你們家裡。這幾年李官人一直在荊湖、福建路為官,遠隔千萬裡,照顧不到鄉裡。不然,有李官人在的話,吳家又怎麼敢欺負你們家裡。」

韓月娘一說,杜中宵才想這麼個人來。李官人是城北李家莊的李兌,前些年中了進士,一直在外做官。他有個堂弟李先,一直跟著他,得他指點,中景佑四年張唐卿榜進士。一家出了兩個進士,李家是臨穎縣裡第一豪門,知州以下官員對他家都客客氣氣。隻是兩兄弟中了進士之後,都帶了自己的親眷跟著各地為官,本縣剩下的都是稍遠的親戚,與杜家的情分慢慢淡了。

杜家是詩書傳家,家裡有祖上傳下來的書籍,自小就有家人教導識字,誦讀經典。這樣的人家鄉下並不多,自然而然就會湊到一起去。李家兄弟與杜循正是這樣認識的,少年時曾一起讀書,互相交流。隻是李家的兩人早早躍龍門,中了進士之後遊宦各地。杜循沒有多少天分,上次發解,還是靠著李兌向本縣寫了一封書信,才獲得了參加發解試的資格。又僥幸過了解試,到京城走了一遭。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若是杜家還是年前那樣的景況,實在不好意思登李家的門,會被人誤會是去打秋風的。現在獲得了本州酒糟製酒的專營權,早已不是昔日悲慘樣子,不但是成了本縣有數的員外,還是滿州人誇贊的大善人。

善人這個名聲,是杜家和韓家真金白銀換來的。自開酒樓以來,施粥用的米可以堆成山了,受兩家恩惠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不要小看了這個名聲,現在許州城裡,每有大事召集耆老商量,杜循都會位列其中。不隻是在臨穎,整個許州杜循憑著自己的鄉貢進士都是民間的頭麵人物。

發過解,成了鄉貢進士,家中沒錢這頭銜一文不值。一旦家中有錢了,就是實打實的社會地位。社會上的很多事情,杜循出麵作保就是比別人管用,這就有了人脈。包括下一次發解試,杜循是舉子資格的當然保舉人,籍在許州的人強過他的真沒有多少。

杜中宵已經決定專心讀書做官,李兌這種關係當然要小心維護。真有中進士的一日,還要靠著李家兄弟提攜呢。聽了韓月娘的話,忙從紙堆裡翻揀了幾篇自己這幾日仿寫的詩賦,帶在身上。

韓月娘在一邊笑嘻嘻地看著,口中道:「聽知縣官人講,這些日子你用心科舉時文,比之從前的文章可是差了不少。帶著這些文章去,小心李官人看了小視於你。」

杜中宵搖了搖頭:「文章又當了飯吃,進士才是實實在在能做官的。這些是考進士的文章,正要李官人指點。這些正榜進士,自己經過科考的,才是真明白好在哪差在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陰燃 一步升天 無缺血魔 長公主的哭包小駙馬 三國,大漢再興 我穿進無限世界後,鬼怪們都瘋了 浮生筆記 攻略清冷妹妹 暗區突圍之我在暗區摸大金 重生後我成了妖精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