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順手牽羊(1 / 2)

加入書籤

送別了蘇頌,杜中宵緩步走回客棧。到了客棧門口,停下腳步,看了一眼天上的明月,長出了一口氣。此次到京城,買到了自己急需的書籍,但跟其他讀書人的交流,除了一個蘇頌,杜中宵並不滿意。不知為什麼,杜中宵總感覺跟此時的讀書人有一種隔閡,包括歐陽修等人。

這是一個急需變革的年代,此事人人皆知。雖然歷史上慶歷新政的反對者,被稱作保守派,其實他們也不反對變革,隻是思想與範仲淹等人不同罷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在杜中宵看來,要想變革朝政,必須先要有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把握,從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變革方針。可這些日子跟歐陽修等人的接觸,給杜中宵的感覺,就是誇誇其談的太多,真正踏踏實實做的事情太少。一說起政治,便就上自三皇五帝,到歷朝政治講一通,而後我覺得如何如何。現在的社會現實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真問起來,沒一個人能夠說得明白。

先立一個目標在那裡,而後削足適履,這樣做事怎麼能夠沒有問題呢?可杜中宵也明白,歷史上掌握了話語權的,正是歐陽修等人,跟他們思想不一致,是非常危險的。不是杜中宵不想為這個時代做一點事情,而是現實就是,明哲保身是最好的選擇。

改革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改,怎麼去改,核心問題是對誰負責。不要籠統地以為官僚就是對皇帝負責的,那樣就沒有改革派和保守派的意識形態之爭了。皇帝為天子,大多時候實際代表了政治的整體,自己的角色可以從容切換。今天重用改革派,明天就可以重用保守派,皇帝沒有負擔。

這是杜中宵自己也沒有想好的事情,所以一碰到政治問題的討論,便明智地避開。

自己以後參與政治,必然有一個政治方針,或者說是意識形態,這是避不開的。實用主義者或許能夠高官厚祿,但在歷史上並不會留下太多的印跡。這個時代最明顯,若說對現實政治影響之深,要一直到王安石和司馬光那一代人,才會超越這個時代的呂夷簡和王曾等人。但要說歷史影響,呂夷簡是遠遠比不上範仲淹的,甚至很可能連歐陽修都望塵莫及,雖然呂夷簡一直官位高高在上。

要想在歷史上進程上打上自己的烙印,選一條路,舉一麵旗,是不可避免的。這正是讓杜中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地方。擺在杜中宵麵前的有幾條路。如歐陽修等人一般,從歷史上找榜樣,無非還是回復理想的三代之治,提一些理論上絕對正確,但幾乎沒有可行性的改革主張。或者如呂夷簡等人一般,在現實政治中長袖善舞,維持局麵。最不一樣的選擇,是按照前世歷史教科書上學來的,發展生產力,改革生產關係,從封建主義走向資本主義。甚至直接學習歐洲的經驗,君主立憲,議會總統,連政治體製和發展路線都已經安排好了。隻不過,在中國的古典時代,這真地行得通?

杜中宵看著天上的明月,苦笑著搖了搖頭。實際上,歷史和政治教科書說得越明白,就越是說明這條道路是絕對行不通的。後人的總結,很多時候是解釋我們為什麼落後了,而不是指導怎麼不落後。如果真按著教科書上說的,去學習歐洲的經驗,前麵十之八九是萬丈懸崖。不但是自己,就連整個國家和民族大概都是找不到出路的。最終的結局,不過是為其他民族帶路,並不會比歷史結局更好。

深深嘆了口氣。杜中宵最少明白這一點,如果連這個道理都想不通,來到這個時代最好不要參與政治,還是安心做個富家翁好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但生產關係可不是固定的模板,拿著向現實上一套就萬事大吉。扶持資本家,按照三權分治一套,資本主義便蓬勃發展起來了?因為歷史回不去了,課本上才會這麼講。真信了這一套的,從歷史上的晚清民國,到全世界的大小國家,幾乎全是犧牲品。

杜中宵前世,凡是發展成功的國家,大多都有幾個共同的特質,但必有某幾個方麵,與標準模板是有差異的。保持了這種差異,便就繼續前行,強行向模板裡套,便就土崩瓦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陰燃 一步升天 無缺血魔 長公主的哭包小駙馬 三國,大漢再興 我穿進無限世界後,鬼怪們都瘋了 浮生筆記 攻略清冷妹妹 暗區突圍之我在暗區摸大金 重生後我成了妖精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