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被騷操作閃到了腰(1 / 2)

加入書籤

「薩總,昨天預約的下一位客人已經在等了……」

薩武洋在辦公室裡根顧鯤談論國家航運業大計的同時,他的秘書終於扛不住排在後麵客人的軟磨硬泡,便輕手輕腳進來通報一下,提醒老板時間已經到了。

「滾,讓他們候著……你就跟他說,一會兒吃午飯的時候,賞臉帶他一起!」

薩武洋正在興頭上,當然是直接喝退了秘書。

他知道排在後麵的預約者,不過是一個來請客送禮的庸碌之輩罷了。跟有才華有見地、對華夏行情熟悉的顧鯤相比,孰輕孰重還是分得清楚的。

他確實貪婪,也奢靡,不過好歹算是一個會辦事兒的人。不是隻貪婪不建設。

轟走秘書後,薩武洋重新調整好表情,做了個請的手勢:「小顧你繼續說。」

顧鯤便繼續往下分析:「我覺得,我們如果跟華夏方麵的cosco搞好關係,第一步就應該著力於從李家坡搶一些散貨船的加油補給經停業務,暫時放棄集裝箱業務。」

(注:cosco,中遠。)

薩武洋扌莫了扌莫自己的小胡子,示意顧鯤繼續。

這個觀點並不新鮮,也不見功力,關鍵看後續解讀。

顧鯤:「集裝箱船的特點,是非常適合遠洋國際航線的中途換船配貨。需要高投資的港口裝卸設備,還需要精密的物流冗餘運能調度管理,這不是我們現在玩得起的——不光是錢的問題,也沒有人才。

而散貨船一般都是運輸大宗單一商品,中途也就是加油、采購補給品,略作休整。以我們蘭方的環境,這些過路船的生意是可以接的。

具體來說,我覺得我們第一批應該弄至少35萬噸散貨船和5萬噸散貨船泊位各一個,將來還可以停靠5萬噸以下遊輪,供旅遊業使用。幾年後,如果運行順利,還可以考慮上8萬噸散貨船泊位,再大就不用考慮了。」

薩武洋聽到具體噸位規劃時,才覺得有些奇怪:「為什麼會有35萬噸和8萬噸這種奇葩的噸位規劃?這不符合國際標準吧,會不會有冗餘浪費?」

薩武洋這個問題,對海運外行的人,或許想不通為什麼要問,但對於圈內人來說,就知道這是必須問的。

顧鯤也知道對方的質疑點所在:「您覺得這兩個噸位奇怪,肯定是在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卡27萬噸五大湖級和75萬噸巴拿馬級的尺度吧?確實,國際上的造船業,在噸位設級方麵,都是按這樣的尺度的。

不過,華夏方麵的造船業,乃至部分韓國造船業,都是在拿了大洋國的同級設計後,自己逆向優化。因為東北亞新興國家的航路,不需要考慮通過聖勞倫斯河進入五大湖區,也不用通過巴拿馬運河。

所以他們發現在按照27萬噸和75萬噸級散貨船同等結構強度時,可以不增加船長和不明顯增加建設成本,把運能提升10%~20%,分別提到35萬噸和8萬噸,這就更經濟了。我們要專注於做東亞國家的生意,就該按照他們新進年來最經濟效率的船型,設計泊位容量。」

原來,後世華夏最經典常見的35萬噸和8萬噸散貨船型,在90年代初,卻是剛剛出現不久的——

知道歷史的人,都可以查到,直到1995年,cosco剛剛改製後,都還在給滬江的滬東船廠,下27萬噸散貨船的訂單呢。那是cosco歷史上首例「國際融資,國內建造」的合作案例,著名到能寫上中遠集團的百度百科歷史詞條。

但是,當時國際流行的27萬噸和75萬噸,其實效率是不高的,是為了通過特殊地形放棄了一些同等造船成本下的運能。

後來,當華夏成為國際進出口貿易的最大一極後,華夏方麵覺得再按照大洋國標準,每條船浪費幾千噸運力,不劃算,就普遍升級了。反正他們的船一輩子也不用進聖勞倫斯河,管你聖勞倫斯河吃水多深、巴拿馬船閘長度有多長?

但是,之前國際同行建設的港務設備,都是按照舊標準實施的,這就導致一個問題。

比如一艘華夏的35萬噸散貨船,經停李家坡的話,就發現在27萬噸的標準泊位停不進,要麼就停到5萬噸的泊位上。

可5萬噸的泊位,每天的泊位費要比27萬噸的貴很多。35萬噸船停到大泊位上,就白白浪費了一部分泊位利用率。所以35萬噸流行開來後的最初幾年,華夏散貨船進李家坡經停加油就不劃算了,反正散貨船也不需要中轉重新配貨,都是單一貨種直接運到最終目的地的。

當然了,李家坡也是很高效改革的國家,後來很快就為華夏標準又擴充了港務設施,但這需要時間,都是後話了。

這裡麵,就有蘭方的競爭優勢了。

蘭方目前的港口設施,是一張白紙,如果薩武洋能下決心,直接按照35萬噸級的泊位配置設施,到時候就算效率不如李家坡高,可再低效,總比李家坡的5萬噸級泊位要便宜吧?

這樣,還怕不能用成本優勢吸引到路過的華東日韓航線加油修整散貨船?

當然,這麼修的代價也是有的,那就是蘭方港以後再接待27萬噸標準五大湖級和75萬噸巴拿馬級的時候,成本會非常劣勢——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簽到從捕快開始 黑貓崛起 忍界大文豪 蚊主降臨 雪丶女 全能律師 亡靈玩家在線 混蛋,離我妹遠點 重生招財進寶 聽說你很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