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襲會稽 第三十三章 論策更就完事了(1 / 2)

加入書籤

世間事總是沒什麼道理的,裴元略分明是梓潼太守,卻更像一個武人;苻融分明是征南大將軍,卻更像一個文人,後世的史書便評價苻融「以懿戚贊經綸」。

一燈如豆,搖曳著滿室經綸,這是臨時布置的書房。書籍字畫都是從會稽收羅來的珍品,其中不乏一些大家所作的絕跡孤本。

精致的桌案上擺放著溫好的酒,苻融與裴盛秦相對跪坐,各自斟滿了一杯。苻融絲毫沒人單刀直入的意思,而是先挑揀了幾卷書畫,興致勃勃地翻閱著,看個梗概便放到一旁,再去翻下一本。

「這些書畫多是中國國寶,當年被司馬氏竊至南方,沒想到還有歸國之日。光隻是奪回這些國寶,小裴公子就有大功於中國!」苻融一邊翻閱著,一邊激動地說道。

「這是末將應該做的,離開會稽時,能帶上的便都帶上了,總不能留給南蠻。」裴盛秦笑笑,將之說成是應有之義,並不居功。

是的,這個時間段是有中國的,這時的中國特指前秦,取意中原之國或中央之國。不過稱中國的多是些文人雅客,常人還是喜歡叫大秦朝,更為順口。

當然現在也有華夏、諸夏一說,華夏或諸夏就不特指了。通常是秦人稱秦為夏,晉人稱晉為夏,相互斥以「夷夏之防」,將對方稱作蠻夷。

比如歷史上淝水之戰後,前秦國內大亂,那時亦有無數義士自發協助前秦朝廷平叛。其中涼州人張統便帶頭喊出了「掃凶逆於諸夏,寧帝室於關中」的口號。

盞茶的功夫,裴盛秦飲罷一盞酒,又斟上一盞時,苻融正好放下了手中卷。他沖著裴盛秦溫和笑笑:「小裴公子覺得我朝最大的弊端在何處?」

裴盛秦心中微微有些詫異,他沒有想到苻融居然這麼直接,一上來就問這麼敏感的問題。若是換個人還真不好回答,但對裴盛秦而言,這倒是最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這個話題早就被後世的史學家給研究爛了。

裴盛秦沉吟片刻,緩緩說道:「關中枯而天下足,恐有太阿倒持之危。」

苻融麵色一肅,認真說道:「此言具體何指,還請裴公子解之。」

從小裴公子到裴公子,足見苻融心中對裴盛秦已經更加重視,隻因先前那一句話!

「昔贏秦氏並諸國,聚天下精兵拱衛關中。強乾弱枝,遂致地方空虛,諸國餘孽趁勢而起,民變滋生,國恆亡。」

「今我苻秦氏並諸國,陛下乃引贏氏之鑒,分關中子弟鎮天下,而令諸國餘孽居關中。此則強枝弱乾,其險更甚。雖有精卒鎮守天下,不虞民變。然若守土之臣變節,守土精卒附逆,朝廷又當如何?」

「再一則,陛下恐諸國餘孽蠱惑地方,遂遷其入關中,鎮在天子腳下。若關中強盛,此策還算是良計,然若關中空虛,這些諸國餘孽環繞京畿,那就是天大的禍害。」

裴盛秦放開膽子說,思維越來越清晰,語言越來越流暢。

苻融看裴盛秦的眼神,已漸漸從重視變成欽佩。他也隱隱察覺到這個弊端,但卻一直沒找到合適的語言將之清晰描述出來,裴盛秦這一席話,簡直如同撥雲見霧。

苻融恭謹地問道:「敢問先生,這太阿倒持之危,若是嚴重起來,將會如何?」

從裴公子到先生,這又拔高了不止一個層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墮玄師 從浪客開始 全能近戰 我真的不是雙重人格[綜] 今天女皇及格了嗎 今夜星空真美 陰間角色模擬器[聊齋] 首輔大人的農家錦鯉妻 棄女之錦繡農門 海賊世界的雷電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