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收編秦川(1 / 2)

加入書籤

李昖如此看重秦川,不僅光海君李琿,就是秦川本人也是覺得不可思議,其實這是李昖這兩天仔細思考後的決定。

李昖深知高麗王室的羸弱,王權歷來受製於世家高門,他自己也曾努力過,但根本無法撼動現有的政治架構,世家高門不僅掌控著朝局,還掌控了高麗的經濟和人口,王室隻是他們高高供起的吉祥物。被迫立李琿為世子後,他更感到絕望,他可以預見到李琿將成為比他還要窩囊的傀儡,同時他也對自己的這個兒子非常了解,有小聰明而無大眼光,行事容易偏頗,再加上自小缺乏安全感而產生的心裡陰影,將來即位後很有可能會不顧一起行報復之事,一旦惹毛了世家高門,不僅李琿自己,就是王室都有可能受牽連。但問題是李昖卻不能廢掉李琿,因為他沒權,於是他便想到給李琿和王室找一個強有力的外援,也就是外戚。

秦川初來時,李昖以為秦川隻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看了尹元康、任福、金誠一、徐元禮和鄭嬤嬤的奏折及書信後,他被震撼了,一個小小的大頭兵,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成為了擁兵上萬的一方大將,而且對陣倭寇居然無一敗績,即便當初秦川帶著幾百殘兵從釜山逃過來時,也都是一路勝利轉進,其他還有哪個高麗將領能夠做到?李洸、金誠一和徐元禮是什麼人,李昖心裡十分清楚,全都是不知兵的文官,給他們再多的兵也打不贏,全州之戰和晉州之戰沒有秦川,根本就不可能擊敗倭軍,李昖甚至想象如果秦川真有十萬強軍在手,估計高麗就不需要大明來援助了。

另一方麵,秦川是寒門出身,而李昖早就在布局提撥寒門人士來削弱高麗的世家高門,特別是開戰以來,李昖已經對高麗的世家高門徹底失望了。這些豪門除了爭權奪利、收斂錢財外,於國於民就沒什麼用場,倭寇打來,他們望風而潰,他們雋養的成千上萬的私兵、以及依附他們的人數更為龐大的壯丁奴仆,平素動不動就用來威壓王室和朝廷,等到戰時卻連個人影都沒看到。當然最令李昖憤概的是,實際上直到今天,他仍舊是世家高門的傀儡,甚至他連立後和立儲的權力都沒有,這個大王當起來還有什麼意思,不如跑去大明當太平逍遙王爺,因此他急切的想利用寒門來幫他從世家高門手中奪回權力。

秦川出身卑微,與豪門沒有瓜葛,正是李昖提拔來製衡世家高門的理想人選,同時秦川自己也有一定實力,不會像一般寒門儒士那樣被豪門輕易收編。更重要的是,秦川雖然與尹家聯姻,但尹家女並非正室,秦川的嫡子還隻能是王室宗親,秦川即便自己想成為新的豪門,別的世家也隻會把他當作王室之人,肯定不會和他結成長久的同盟,因此秦家以後還必須依附王室。

另外,秦川不僅會打仗,據說在內政上也有一套,這樣的人物以後不變成梟雄也會成為權臣,活脫脫一個當世曹操,但現在李昖卻不能處置秦川,把秦川納入王室宗親,則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正好可以一改高麗王室羸弱的現狀,李昖都有些嘆服自己那個年紀不大,心眼卻不小的長公主的眼光和見識了。而最終讓李昖定下決心的是,光海君李琿告訴他,秦川在酒宴上提醒李琿那些大臣統統都靠不住,看來秦川已經把自己真正當作王室一員了。

現在李昖表麵上要求秦川效法武侯諸葛,而實際上卻是在為以後的高麗朝政設計一個權力的三角架構,即高麗王室——秦川(外戚)——世家高門,利用秦川(外戚)與世家相互平衡製約,高麗王室則處於最終的調解者角色。原來李昖效法大明,大力推行儒術,希望提撥寒門儒士來達到這個效果,但結果卻差強人意,那些沒有根基的寒門儒士們迅速被高門世家收編了,而秦川卻擁有自己的勢力,也算是一家新興的豪門,李昖搶在世家之前先把秦川收編進王室,並有意將秦川拔高,使秦川不得不與其它的世家高門對峙,從而自成一體——成為外戚,替高麗王室製約住那些延續百年的世家高門。

當然,李昖最看重秦川的還是其帶兵本事,現在高麗北有女真、南有倭寇,沒有一個強力人物來對抗外敵,國家隨時會像現在這樣麵臨覆滅的危險,而把軍權交給外人,王室是絕對不會放心的,這也是高麗效仿大明實行「以文製武」的緣由。文官們不會打仗,又看不起武人,王室根本不用擔心他們會利用軍隊來謀反,但這樣乾的後果也很糟糕,文官們沒本事保住國家,無法抵禦外敵。李昖本來打算把秦川留在身邊,先掌握禁軍,再取代金命元的都元帥位置,但現在看來南方離不開秦川,若是全羅和晉州丟了,南方全境淪陷,不僅戰局會變得更加惡劣,就是李昖自己也會背上昏君的名頭,甚至會被大明天子怪罪。因此李昖還隻能讓秦川回去,把南方穩住,等明軍擊敗倭軍、收復高麗後,再把秦川調回來掌軍,並利用秦川來壓製住世家豪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萬千劍心 網遊:我能修改萬物時間 武道爭鋒 妖妖不可欺 鬥羅:新婚夜,胡列娜偷聽我心聲 詭異復蘇:我成了詭異源頭 與仙同歲 職業哥別混了 諸界從笑傲開始 侯爺,夫人還是想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