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淳於髡隱語諫齊主 鬼穀子花草試門徒(1 / 2)

加入書籤

詩雲:權歸左右主人依,毀譽繇來倒是非。誰似烹阿封即墨,竟將公道頌齊威!開場詩道罷,書接上文。且說淳於髡因不服騶忌為相,遂夜訪騶府,連打五條隱語,要看騶忌怎樣回答。豈料騶忌聽罷,毫不思索,即刻答道:「忌謹受教。其一不敢遠於君側,其二不敢有違人情,其三不敢不親附萬民,其四選擇賢者毋雜不肖,其五修法令而督奸吏。」淳於髡聞言默然,再拜而退。其稷下學宮之門徒皆都候於門外,見而問道:「夫子始見相國,何其倨傲;今再拜而退,又何屈己而恭也?」淳於髡贊道:「我以微言凡五條詰之,相國隨口而應,悉解吾意。此誠治國大才,吾不及也。」遊說之士聞此,無有再敢入齊者。

淳於髡者,齊國黃縣(今山東龍口)人,齊之贅婿也,身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齊威王時被用為客卿。學無所主,博聞強識,能言善辯,多用隱言微語方式諷諫,使齊威王居安思危,革新朝政。據史籍記載,因齊威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國政荒亂,淳於髡入見說隱語道:「國中有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齊威王知道此伍舉諫勸楚莊王典故,遂亦用隱語答道:「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淳於髡多次以使節身份周旋諸侯之間,不辱國格,不負君命。齊威王八年,楚國出兵伐齊。齊威王命淳於髡為使,帶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向趙國求援。淳於髡向趙王陳明利害,請其出兵,趙國即派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援齊,楚國聞之,連夜撤兵。齊威王大喜,在後宮擺宴賀功,因問淳於髡道:「先生能飲幾何而醉?」淳於髡答道:「臣飲一鬥亦醉,一石亦醉。」威王笑道:「先生若飲一鬥而醉,焉能飲一石哉!」淳於髡道:「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禦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鬥徑醉矣。若親有嚴客,髡韝鞠鯱,待酒於前,時賜餘瀝,奉觴上壽,數起,飲不過二鬥徑醉矣。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睹,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鬥徑醉矣。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後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鬥而醉二參。日暮酒闌,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錯,杯盤狼藉,堂上燭滅,主人留髡而送客,羅襦襟解,微聞薌澤,當此之時,髡心最歡,能飲一石。故曰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齊王道:「先生此言甚善。」乃罷長夜之飲。

淳於髡主張益國益民,曾在稷下學宮同大儒孟軻就「禮」與「仁」進行兩次論戰,鮮明表明為民立場。且著《王度記》,規定天子、諸侯、大夫、士、庶人間分別享用、婚娶、祭祀等製度,規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製度,以及大夫在致仕、放逐時待遇,對齊國禮製建設作出過重大貢獻,惜《王度記》今已失傳。齊桓公田午創辦稷下學宮,聘請淳於髡在內課徒授業,是為著名稷下先生之一。又能率先進諫齊威王,使其幡然悔悟,厲行改革,故對騶忌以進諫獲得相位不服,方有此番隱語之辨。其後齊國大治,齊威王念淳於髡有進諫之功,贊其具備超乎常人智慧,賞其出使諸侯外交才乾,故亦立其為上卿,使與騶忌同列。

威王死後,其子齊宣王即位,貪於酒色,不重人才。梁惠王招納賢士,鄒衍、淳於髡、孟子等人皆至魏國。梁惠王兩次接見,淳於髡中都一言不發。惠王使人問以何故,淳於髡道:「臣之不語,是因見大王口中問策,心內卻思駕車打獵、音樂自娛之事也。言不能入,故便緘口。」使者回報,惠王失驚道:「是也。首次會見時,恰有人獻良馬;第二次時,又有人進獻舞伎,故寡人皆都心不在焉。淳於髡誠聖人也。」於是再次接見淳於髡,交談三日不倦。梁惠王欲任淳於髡為相,淳於髡推辭不就,且在魏國期間始終不仕。其後淳於髡離魏返齊,向齊宣王進言,望能重振稷下學宮,廣納賢才。宣王表示國中無士,以此搪塞,淳於髡一日內舉薦七賢於朝。齊宣王問道:「孤聞千裡有賢,則賢人因聚;百代有聖,則聖人接踵。先生一日而薦七賢,不亦多乎?」淳於髡答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若向低濕處以尋柴胡,窮此生不得;但至山中,多以車載。臣向與賢士為伍,取之不竭,何言多哉?」

齊宣王茅塞頓開,心服口服。遂命重新營造稷下學宮,以優厚待遇招納人才,齊國復盛,稷下學宮再度繁榮。荀子到稷下遊學時,常向淳於髡請教,並受其「隆禮重法」主張影響。淳於髡喜打啞謎,更喜辯論,曾多次刁難亞聖孟子。據傳至今臨淄傳唱民謠謂:「孟子遇見淳於髡,嚇不死,也發昏。」有次孟子遊歷齊國,淳於髡來訪並問:「男女授手不親,禮耶?」孟子答:「是也。」淳於髡又問:「則子之妻溺水,弟可援之以手否?」孟子道:「豈有不救之理!男女授手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淳於髡於是譏諷道:「則今黎民入於水深火熱,子何不援之以手哉?」孟子道:「救民需授之以道,非徒援之以手也。」

淳於髡奉命出使楚國,以鵠為贈禮。不意其鵠飛逝,從人勸復於市中購之,淳於髡不從,乃以空籠獻於楚王道:「齊王命臣獻鵠,經水上,不忍鵠渴,放其喝水,竟自飛逝。臣失其職,欲自剄刺腹而死,則恐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殺士。欲購鵠以代,是謂欺騙大王,不能為之。欲逃別國,又憂齊、楚兩國斷交。故來服罪,請求責罰。」楚王道:「不忍鵠渴,仁也;欲自剄,勇也;恐人非議寡人,忠也;不願購鳥以代,信也;憂齊、楚斷絕,義也;甘願服罪領罰,誠也。仁、勇、忠、信、義、誠具備,卿有何罪哉?」遂厚賜淳於髡。

閒話道罷,書歸正本,且說騶忌為齊相,盡心圖治,常訪問邑守中孰為賢肖。左右無不極口稱阿大夫之賢,而貶即墨大夫不肖。騶忌乃陰使人往察二邑治狀,從實回報威王,因降旨召阿、即墨二守入朝。即墨大夫朝見威王,一言不發,左右驚訝,不解其故。未幾阿邑大夫亦到,威王大集群臣,對即墨大夫道:「自子為官即墨,毀言日至。孤使人視即墨,田野開辟,人民富饒,官無留事,東方以寧。由子專意治邑,不肯媚吾左右,故蒙毀耳,子誠賢令。」乃加封萬家之邑。又召阿大夫謂曰:「自子守阿,譽言日至。吾使人視阿,田野荒蕪,人民凍餒。昔趙兵近境,子不往救,但以厚幣精金賄吾左右,以求美譽。守之不肖,無過於汝。」阿大夫頓首謝罪,願改過。威王不聽,呼力士縛阿大夫投於鼎中。復召左右平昔常譽阿大夫或詆毀即墨大夫者,擇平日尤所親信者十餘人次第烹之,眾皆股栗。

齊威王分別獎懲二大夫已罷,於是命國相選拔賢才,改易郡守。遂使檀子篡守南城以拒楚,田肹守高唐以拒趙,黔夫守徐州以拒燕。又以種首為司寇,田忌為司馬,各依其職。於是國內大治,諸侯畏服。威王見騶忌薦人得當,遂以下邳封之,號曰成侯。騶忌謝恩畢,復進奏道:「昔齊桓、晉文,五霸中為最盛,所以然者,以尊周為名也。今周室雖衰,九鼎猶在,大王宜如周朝覲,因假王寵以臨諸侯,則桓、文之業,何足道哉!」齊威王猶豫道:「寡人已僭號為王,今以王朝王,可乎?」騶忌答道:「主公稱王,所以雄長乎諸侯,非所以壓天子也;若朝王之際,暫稱齊侯可也。天子必喜大王之謙德,而寵命有加矣!」威王大悅,即往成周朝見天子。當時周烈王在位,因王室微弱,諸侯久不來朝,今見齊侯朝覲,王室上下皆鼓舞相慶;烈王褒獎甚厚,齊威王自周返齊,一路頌聲載道,皆稱其賢。

騶忌相齊數載,由是諸侯禮敬,國內諛詞如潮。除治國有方,騶忌另有一長,乃身高八尺有餘,兼且形貌昳麗,國人常以此贊之。由是朝服衣冠,窺鏡半日,顧問其妻道:「我聞城北徐公,乃齊國之美男子也。則我與徐公相比,孰美?」其妻見丈夫如此相問,遂大驚小怪答道:「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騶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道:「吾孰與徐公美?」妾答:「徐公較主君差之遠矣。」乃更衣見客,坐談未久,又問:「卿將實言告我,吾與徐公孰美?」客人故作細察半晌,然後徐徐答道:「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騶忌聞言甚喜,於是登車出門,前去上朝。行走不遠,忽對麵行來一車,車上高坐一青年男子,風度翩翩,望之如同天人。騶忌即刻自慚形穢,驚問道:「此何人耶?」左右答道:「城北徐公也。」騶忌自忖不如徐公遠甚,忽大悟道:「我道妻妾賓客因何皆都說謊,原來如此!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望徐公遠去背影,問左右道:「爾等實對我說,此人與我相比,孰美?」左右齊答:「主公美甚!」

騶忌聞言哈哈大笑,心情舒暢,遂入朝見威王道:「我國中有美男子,家住北城,名曰徐公,大王曾聞之乎?」齊威王道:「隻是聞名,未曾謀麵。卿亦美男子也,問他何故?」騶忌便將今晨諸事說之,然後嘆道:「臣來時路遇徐公,便誠知不如徐公之美遠甚。然臣之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有求於臣,皆說臣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裡,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齊威王笑而贊道:「卿言甚善。」乃當即下達詔令,命懸於城門道:「群臣吏民,能麵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詔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百官雖欲言,無可進者。

列位看官!齊威王能復稱霸於戰國初期,非惟個人勵精圖治,騶忌為相,淳於髡為卿而已。其實臨淄最高學府稷下學宮,於其中發揮作用甚巨。推其稷下學宮淵源,始建於齊桓公田午之時。據徐乾《中論·亡國》載:「桓公田午立稷下之宮,設大夫之號,招致賢人尊寵之。」當時由於田氏代齊不久,新生政權有待鞏固,又需大量人才襄助,因此田午繼承齊國尊賢納士傳統,在齊都臨淄稷門附近建起巍峨學宮,設大夫之號,以招攬天下賢士。至齊威王之際,稷下學宮發展達到鼎盛。《風俗通義·窮通》雲:「齊威、宣王之時,聚天下賢士於稷下,尊寵之,若鄒衍、田駢、淳於髡之屬甚眾,號曰列大夫,皆世所稱,鹹作書刺世。」可見學宮之士,開第康莊之衢、修高門大屋以為物質待遇,授上大夫之號為政治享受,深受齊王恩寵。又勉其著書立說,展開學術爭鳴,鼓勵參政議政,故聚天下賢士於稷下。

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載:「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鄒衍、淳於髡、田駢、接子、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次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稷下學士復盛,且數百千人。」因稷下學宮乃當世第一且亦是唯一官辦學府,又待遇極高,故吸引諸子百家門人弟子皆至。當時齊國稷下,儒、名、法、墨、陰陽、道、、縱橫、兵家、農家等各家學派林立,學者聚集一堂。除參政議政之外,且圍繞天人之際、古今之變、禮法沿革、王霸之道、義利孰歸等話題展開辯論,相互吸收發展,使稷下學術氛圍亦達到鼎盛。世稱所謂「百家爭鳴」,其爭鳴舞台,主要便是指齊之稷下學宮。對此,司馬光在其《稷下賦》中曾道:「致千裡之奇士,總百家之偉說。」然至齊閔王後期,因其不聽諫言,鄒衍去齊奔燕,隨後齊國幾乎為燕將樂毅所滅。齊襄王時齊國重建,雖努力發展稷下學宮,但已是日薄西山。至齊襄王子齊王建即位,稷下學宮非但未能得到進步發展,且隨齊國之亡,就而消失。

以施教方針及其後成果觀之,稷下學宮可謂世界歷史上第一所真正官辦綜合大學,亦為第一所學術思想自由、學科林立之高等學府,完全堪以錄入世界基尼斯紀錄。稷下學宮以遊學為主,學子及先生皆都來去自由。又融納百家,各家並立,平等共存;百家爭鳴,自由辯論,相互吸收,融合發展。在戰國時期,稷下學宮集智囊機構、學術中心、教育中心於一體,為各國培養出大批學術巨子,治世能臣。其治學及參政體製,且給後世留下巨大影響,以至形成中國封建文化體製主體。至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秦朝設有七十員博士官製度,據說便是沿用齊國稷下學宮傳統。博士叔孫通曾為漢朝製訂朝禮,劉邦始知為帝之貴。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風雨葫蘆寨 萬古大帝 地球超級火山 看不見晴天 葉塵池瑤小說全文免費閱讀 誰人分說何謂正邪 四歲小奶團:全能大佬是我媽咪! 花開又一春 我被眾神之王追殺 混在日劇的大神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