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9.3.3】阿彌陀佛(2 / 2)

加入書籤

在群裡,他努力偽裝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孩子」。但一旦哪個成員言語中表露出厭世傾向,就馬上將那位群成員設置成「特別關注」,並且申請加好友,申請通過之後,他就會主動跟對方聊天。

徐世海發現,這些孩子們經歷著自己人生崩潰的瞬間,情感糾紛、經濟困難、學業不順……在他們眼中,「天塌下來了」。

徐世海嘗試以一個「同齡人」的身份,理解他們的難處,相信他們的痛苦。「即使不能一下子卸下孩子們心裡的重擔,可哪怕隻把那一瞬間的念頭消解一點點,就會將他們從懸崖邊緣往回拉一把」。

「其實剛開始我也不明白,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於孩子來說,怎麼就成了頂天的大事。」當和幾個孩子有過對話後,徐世海發現自己的想法太主觀了,「每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有屬於他們的崩潰、煩惱,你不理解不意味著它就不存在」。

勸解時,徐世海有時會把自己的經歷發給他們。有孩子給他回消息,「叔叔,我決定不死了,謝謝你」。也有孩子說,「我要是死了,我的父母可能和叔叔你目前的狀況是一樣的」。

將傷口一遍遍扒開給別人看並不容易。「我隻是想讓這些孩子知道,死亡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徐世海說。

「能救一個是一個」

在「約死群」裡勸生,徐世海在勸別人,也在勸自己。

對兒子選擇死亡,以前他總也想不通,想親口問問兒子「為什麼」。但在跟越來越多青少年聊天後,徐世海找到了答案。

問題在自己身上。

不止一個年輕人對徐世海說過,日常煩惱幾乎沒有出口。一個18歲的男生告訴他,自己不開心,但很少向人袒露心跡,父母覺得他衣食無憂,認定他無病呻吟,老師也常責備他。他自我懷疑,越來越敏感,在半年的時間裡,他不斷找徐世海傾訴,會聊到半夜2點,3小時後又發來消息。

一個17歲的男生在社交媒體發了條內心獨白:「我碰到過一個男孩,前幾年活潑開朗,現在他滿身疲憊,兩眼無光,我很想安慰他,於是我伸手碰了碰鏡子。」他跟徐世海說,自己對人生失望透頂,對父母滿腹牢騷。

和這些年輕人聊天時,徐世海覺得和去世的兒子更近了。他發現,這些說著「不想活」的青少年,絕大多數都善良、懂事,習慣把壓力埋在心底,對家長「報喜不報憂」。

「別管遇到什麼事,不方便跟家人說的都可以和我聊。」徐世海總是對年輕人說這句話。

剛進群時,徐世海習慣性地站在成年人的角度,說教式地用樂觀、勇敢這樣的詞語來勸說那些徘徊在生死邊緣的孩子。他以為自己偽裝得很好,結果被一次次移出群聊。

後來,他開始研讀青少年心理健康書籍,一有時間就去家附近學校的大門口蹲守,聽孩子們聊天。手機更是24小時開機,走路攥著,睡覺擱在枕頭邊上,因為他害怕錯失任何一個勸生的機會。

有人問他,這麼做到底圖什麼?「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我兒子的影子。用我的力量哪怕能多救回一個孩子,就能避免一個家庭遭受打擊,這也是對我兒子的一種告慰。」徐世海說,「能救一個是一個」。

徐世海希望他的經歷能被更多人知道,希望那些等待被看見或是聽見的孩子被家長重視起來。「讓別人家參考,不要發生這樣的悲劇。畢竟,很多孩子出了問題,家長都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未來,徐世海準備開通一個公益心理谘詢熱線,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們疏導心理問題。「如果當初有人也能拉我兒子一把,他可能就不會走了。」徐世海說。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遊戲相关阅读: 恐怖求生遊戲:我,運氣比人好億點 神醫狂妃:戰王他不肯下堂 和總裁領證後他飄了 馭夫有術:毒醫行天下 女裝夫君總想禍害我 在病嬌反派的心尖上撒糖 半島之俠 初來乍到皇後也想當豪門 蓋世戰婿 仙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