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為圖發展搞實業(1 / 2)

加入書籤

李秀娥畫過的那張基建圖樣周正邦是看過的,要將石昌南部那片土丘之地建造成辦公區域,需要大量青磚,僅靠沙水這一個磚窯燒製是供給不上的。

他將這個擔心奏與王後,李秀娥自然知曉,著他再尋磚窯訂製青磚。

周正邦麵露難色,整個石昌境內僅有沙水一地有磚窯,別處土質並不適宜製磚。

既然這樣,李秀娥則責承工部調研,看沙水這裡粘土資源如何,是否還能擴大磚場規模。若可行,再上幾個磚窯,燒出的青磚不僅官方要用,民間危房改造也需要大量磚瓦。

要發展大滕國,絕不能讓百姓住在危房之下,這種局麵勢必要改變。

周正邦已然明白王後的意思,與工部尚書商議去了。

天暗了下來,按計劃今晚要宿在沙水鎮,早有人安排好住宿。

沙水鎮有一處客棧,都是青磚平房,地方甚是寬敞,房間也多,一眾官員皆可下榻,隨從兵卒也能輪流休息。

這一天下來,李秀娥確實有些勞累,晚膳用罷,回屋歇息去了。

可那幾個大臣聚在周正邦的房間,繼續研討一些未竟事宜。

雖說已然到了秋末,窗子關得久了還是有點悶的,李秀娥開窗通風,一股草藥味飄將進來。

她記得,胡水曾帶母親來沙水看過病,這裡有醫生,自然有藥鋪,熬製藥湯更是必須的。這味道應該是來自診所。

李秀娥早已擬定振興醫學的計劃,成立了醫科研究院,這些時日雖有人報名參加,卻寥寥無幾。再則,那些醫生還要行醫治病,養家糊口,難以聚在一起進行研討,所以那研究院尚未正式運行。

看來目前條件不太成熟,隻能徐徐圖之。

客觀條件限製了李秀娥打算快速發展的進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步一個腳印更符合實際。

於是,她又在思考如何調整這個計劃了。

次日上街,她看到了那間藥鋪,大清早的門前就有了馬車,有病患上門了。

周正邦介紹,方圓百裡之內,僅有此一家規模比較大的診所了,其次就是石昌縣城的兩家。全縣也不過七八家而已,那些診所規模可就小了許多,有的隻有醫生一人。

醫術落後,醫務人員的缺乏,難以保障百姓的健康。發展醫學,這在後世也是相當重視的。

據周正邦介紹,此間診所有父子二人行醫,兒子醫術比父親要好,可他醫術傳承於父親,算得上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所以能強過其父,皆因青年醫生敢於創新,不拘泥於傳統藥方,他會根據患者病情發展適時調整用藥品種濟量,對症下藥,讓病人每日均有變化。

也正因如此,遠方患者多慕名而來,生意自比他方好了許多。

隻是這費用也偏高了些,貧困家庭到這來,對於大病十之八九看不起,因費用而耽誤病情的患者大有人在,有的既便是後來籌來了醫藥費,病情已發展至晚期難以治愈了。

看來醫德比醫術更重要,在利益驅動下,道德品質容易變質,這不僅需要立法製約,更需要引導和弘揚正能量。

這也是非解決不可的一件重要之事,更是一項長期工程。

國民素質的提高更急不得一時。

借鑒前世的經驗,這保險基金還是要大力推行的,目前百姓對這項政策還不太認可,參與者並不積極,隻有極個別人投保了。

對此,李秀娥下旨,撥出專款投入,增大報銷比例,讓百姓償到甜頭,得到實惠,推行起來就順利多了。

同時,管理管控要跟上去,防止有人鑽空子。

對王後的吩咐,周正邦自然記在心間,歸去便著人研究落實。

沙水鎮街上似乎比石昌縣城裡還要繁華一些,這大早上就陸陸續續有人來趕集了,各家商鋪早已開門營業。

在診所東側不遠處,有一家藥材批發站,生意好像很興隆。

周正邦對這個站點比較熟悉,說是這個藥材批發點是依托附近這個診所開的。有些藥在診所裡比較貴,而他這裡便宜,人們便到這裡來取藥了。隻因有些藥不知藥量到底要用多少,才在診所裡拿的。

還有就是一些藥材販子專門從這裡批發去賣給診所。到這裡來販賣藥材的多數還是外地人,並非石昌縣的商人。

這個信息令李秀娥很振奮,說明這間藥材批發點有穩定的藥材來源,卻不知來自哪裡。

周正邦回稟,在瀏水河南岸,有一片藥材基地。那裡的農民很少種糧食,多種藥材,已經有點規模。這間藥材批發店裡的藥不是野生的,而是人工種植的,所以比較便宜。

這一點倒是出乎李秀娥的意料,她在縣誌上並沒有看到。周正邦解釋,這也是最近兩年的事,隻是藥材種植基地規模還不大。

李秀娥當即指示,可以選派草藥專家,幫助藥農,根據市場需要甄選優良品種,擴大種植麵積。著商部統一收購,銷往其他王國。

可那周正邦有些為難,哪裡去尋草藥專家?

上一世李秀娥學過農業,可她沒有學過藥草,對此也是不入門的,隻得等待時機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 重生蟠桃,被猴子偷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