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全麵開花正紅火(1 / 2)

加入書籤

就在小雷霆出生的這一年,也就是昭興二年,大滕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基礎建設方麵。新辦公區除了王宮之外,像官員府邸,禦林軍兵營,還有部分居民住宅都已建成。

眾官員不在縣衙裡擠著辦公了,搬進了新的辦公樓,各部單元獨立,又有共用前廊,方便相互往來溝通。

石昌縣原先的那幫衙役又搬回了縣衙。由於王宮還沒有建成,李秀娥朝見文武百官時還是暫時借用縣衙。

新任的文武官員分配了新住宅,太安府前院便騰了出來。

薛氏一家也搬進了屬於自己的庭院。

太安府中間的隔牆拆掉了,恢復了之前的布局。

守衛太安府原先是由禦林軍負責的,現在改由女子別動隊專門護衛了。

特別是第一期訓練成績優異的,在李秀娥的授意下,小翠把她們安排在了太安府前院,巡邏值勤之餘,就住在那裡。

馬乘風所率領的禦林軍也不必在野外紮營,全部搬進了新營房,隻是在巡邏值崗時才到舊王宮。

更讓馬乘風感激涕零的是,就在新住宅區,李秀娥專門預留了200套新房子,哪位軍卒想成家就分他一套房屋。

這個政策一落地,就有人躍躍欲試,紛紛托人說媒,縣城裡的姑娘說不上,哪怕在農村找一個他們也情願。

隻是禦林軍營裡的紀律比較嚴格,把新娘子娶到家來,卻不能天天守著,即便是近在咫尺。這讓那些新婚的軍卒感到有些無奈,隨之傳出了許多怨言。

為此李秀娥專門出台的一項規定,新婚士兵一個月可休假一次,每次三天。這樣既有利於照顧這些軍卒的情緒,也能保住新婚家庭。

而鄉下各村的危房,由鄉鎮牽頭,重點都進行了修葺,最起碼要保證居民的安全。

瀏水河沿岸十幾個大水車晝夜不停地旋轉,油坊磨坊裡麵總有人在忙碌著。

在長橋村東部新建了一個大型棉紡廠,將今年收購上來的棉花全部集中到了這裡,招收了一批工人 開始做皮棉,紡紗,織布。

那棉籽送到油坊榨油。

說到榨油,今年花生和大豆也收獲了不少。百姓餐桌上又多了花生油和大豆油,改變了以往單一菜籽油的狀況。

關於長橋村的建設,滕王親自設計了一座木橋,這是事先按照李秀娥的要求,兩個人在河邊商定的。裘開物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設計出了橋梁模型。

基於當前的水泥鋼筋主要用在了建設新辦公區,以及住宅樓等方麵,供給有些緊張,這建造橋梁的工程便向後推遲了,計劃來年開春之後再進行。

沙水鎮的藥材今年比往年收購的量要大得多,那一家私人批發站沒有足夠的實力全部收購。在薛仕的建議下,由商部專門設置了一個收購點,這才讓沙水鎮的藥農將手中的藥草全部出了手。

之所以今年藥草會大豐收,這還得益於薛仕的培訓指導,選用了比較優質的藥材品種,再加上有了幾台水車,遠一些的土地都能澆灌,那藥材自然長的比往年要好很多。

收上來的藥材也有了包裝,將曬乾的藥草加工切碎,裝入麻袋,那些藥販子們更喜歡買這種加工好的。一是方便運輸,二是進行加工過的可以提高價格。

診所裡同樣也希望購買這樣的藥材,可以直接抓藥了,不必進行二次加工。

那個私人收購點見帶包裝的藥材比不帶包裝的藥材盈利要多,他也改換了銷售策略,采用麻袋包裝。

麻袋的需求量大增,致使石昌縣東南部那幾個編織麻袋的村莊,去年積壓的全部售完之外,今年他們也四處收購陳麻,編織麻袋的原料供不上了。已經有人開始計劃明年要擴大 麻的種植量。

造紙作坊的生意一天好過一天,現在的規模與去年相比又大了不止四五倍,作坊主手下的工人達到上千人,附近幾個村莊差不多的青壯勞力都到他這裡打工來了。

人們發現務工所掙的錢要比種植糧食收入高許多,就有人不願種地了,而把地私下裡租賃給了別人。地還是要種的,每年都要交糧稅的。

這種情況不但在石昌東部有,其他地方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針對於此,李秀娥專門下了一道旨意,民間可以進行土地租賃,但僅限於種植和養殖,地稅由原主上交。

這樣反倒調動了願意種植土地農民的積極性,一家可以種植幾十畝,甚至上百畝。這得歸功於現在灌溉農田有了便利條件,甚至有人在瀏水河兩岸向南向北進行開荒,擴大種植麵積。

對於此種情況,李秀娥同樣出台激勵政策,與那棉農同等對待,自我開墾出的土地收成歸家庭所有。

此外,朝廷還供給免費的農具和糧種支持。

這一係列扶植優惠政策的實施,雖說種地的人在減少,但是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麵積卻在擴大。又因采用了西部大成國的優良品種,今年大滕國的糧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豐收。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 重生蟠桃,被猴子偷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