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反應不一千夫指(1 / 2)

加入書籤

寧滕一戰,各諸侯王國馬上就得到了信息,對於戰爭的結果都大感意外,對這次戰事的評價褒貶不一,紛紛對滕國引起了興趣。如此一個小國,兵力僅僅2萬卻戰勝了10萬寧軍,各諸侯國產生了震動。

那些謀士和將領們在驚詫之餘,紛紛研究起這次戰事來。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滕國之所以取勝還是沾了地利的光。這一點在各諸侯國裡都達成了共識。

那些諸侯國的謀士分析,滕國是一個盆地所在,四麵環山,隻有三個峽穀可以進出。那峽穀口地勢險要,均有一夫擋關萬夫莫開的先天優勢,莫說寧國10萬大軍,哪怕是20萬,恐也難以取勝。

可他們並不清楚滕國還擁有威力無比的火炮。所有見過火炮的寧軍,要麼成了炮灰,要麼當了降卒,回到寧國的將士隻知道有轟隆隆的巨響,響聲何來,誰也說不清楚。滕國的火炮,對於各諸候國來說還是個迷。

如何看待這次戰事,各國反應不一。

大裘國嬴王裘開天專門派使節去責問六王子。他以大哥的身份一通訓斥,說是寧王欺負弱小。去攻打滕國,儼然就是沒有把二哥放在眼裡,這是以下犯上。說不定哪天他會對大裘王朝也會舉兵進犯。

父王不在了,諸位王兄就該聽他兄長的號令,有啥矛盾可以協商解決,不可輕易動武。亂動武者,他會行使長兄的權力,必當對其進行製裁。

看到這一次寧國兵敗的份上,製裁也就罷了,所造成的兵員財產損失,權當是對他的懲罰。

寧王裘開功看到大哥的來函,簡直是火冒三丈。吃了敗仗,這窩囊氣還沒出撒呢,又被長兄一頓訓斥。父王不在了,就各管各的吧,莫以長兄自居,手伸的太長會被燙著的!

他自然不願聽裘開天的勸誡,隻是告訴信使,嬴王的話他記下了,管好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兒是父王的遺訓,裘國目前也亂得很呢!

他這話說的不假,目前裘國並不安寧。贏王裘開天登基之後,劉王後便不再主持朝政。如他當初所承諾的那樣去當他的太後去了,自然不過是名義上的太後罷了。白天是太後,晚上是王後。裘開天專門派了一支禦林軍護衛這位劉太後,自此後,她再也難出宮門一步,莫說去朝堂議事了!大裘王朝結束了王後主政的歷史。

贏王裘開天像是放開了久束的手腳,大刀闊斧地進行了改革。當然,他所謂的改革就是人事的變動,以前支持劉王後的全部告老還鄉,即便是那些官吏不過才四五十歲。隨即他啟用了一批自己的心腹,就是對自己言聽計從的那些官員。

可這些人除了溜須拍馬阿諛奉承之外,很多都是不學無術的,隻不過說起話來好聽,特別是能夠順從裘開天的心意,他自己覺得舒服。這種人一個個加官進爵,掌管了朝堂政事。

很快朝堂裡便是烏煙瘴氣,弄的是怨聲載道,誰若是提了反對意見,立刻便會被帶到刑部,一番審問之後,就會被扣上某些莫須有的罪名,弄不好還要開刀問斬。

如此一來,那些朝堂的官員稍有正義感的已經不敢再進諫了,隻得忍氣吞聲,他們在這個時刻終於明白什麼叫沉默是金。

用贏王的話講,燕雀焉知鴻鵠之誌?他是月匈懷天下的,他的誌向與當年的父王是一樣的。大裘王朝必須是最強有力的存在,保證政令暢通是前提,所有阻礙他意誌實現的人都是他的絆腳石,必須踢開。

他如此剛愎自用,又知他性格暴戾,動不動就會引起殺戮,官員們人人自危,有怨言也隻得咽到肚裡去了。

朝堂之下一片禁聲,這倒是嬴王裘開天所希望的境界,他再發號施令,也沒有人敢反對了。

於是乎,他便開始實施自己的主張。大裘國的軍隊不過20萬,比其他王國少得多,為了江山的穩固,必須進行擴軍,便召令全國,青年男子積極參軍,有違者處刑罰。

這一令下去,全國上下人心惶惶。家庭富裕的花錢行賄隻為兒孫能逃過兵役。家境貧寒的隻得應召入伍,可這家庭又失了壯勞力,生活愈發的疾苦。民間怨聲四起,又無可奈何,有那實在不願去服兵役的便攜家外逃。

如同逃荒一般,不但農村有人逃離,就連那京都城內也有人紛紛離開,以致某些商戶關門歇業,京城內顯得蕭條起來。到大街上去看,多是老幼婦孺,很難見到青壯男子。這讓某些官員更是心生悲涼。

背井離鄉奔向何方?大裘國內無處躲藏!那些逃亡的百姓紛紛湧進了周邊各國,寧國國內自然也有不少,這在某種程度上危及到了寧國的穩定,那寧王自然會有怨言。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望眼欲穿 天符雲仙 帝師神婿 卿玉華音星河落 我當玄師修世界 諸天:從屠龍開始融合萬物 星寵:開局孵出孫悟空 邪魚 海賊:人在海軍,朝九晚五 重生蟠桃,被猴子偷聽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