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盡覽眾生相 第七十章 看江湖多少俠士(1 / 2)

加入書籤

大幸東方有仙島,其名東勝。傳說島上藏匿著當年三朝帝君隱藏的長生之術,當今幸朝皇帝自然也曾派人去找過,但卻沒有發現島的位置。

水澈如鏡,天色蒼茫。青色蓑衣鬥笠的釣魚翁擺了擺垂竿,不時拿起身旁的酒葫蘆痛飲一口。他盤坐在萬劍之中怡然自得,一釣一天,重復了已有十年。

有一位身著繡鶴道袍的老者自西天而來,那老者慈眉善目,鶴發童顏,長眉直懸到眼角,頗有一股世外高人的風範。

「你不用勸我,我不會回去。」

正擺竿垂釣的青衣人喃喃開口。

老道人不語,隻是一陣清風襲來,道人的道袍鼓盪。

青衣人依然無動於衷,隻是繼續喃喃自語。

「在這片島上,你不是我的對手。」

老道人置若罔聞,隻見他指尖一點亮起一道銀光,腳下海麵頓起波濤,卷起一陣驚天駭浪向著岸邊那青衣人洶湧襲去。

青衣人搖了搖頭,繼續擺竿垂釣,隻是周身萬劍噌然拔地而起,盡數化作長虹向天上飛去。

萬把飛劍在那大浪前旋作一團龍卷,遮天蔽日。那大浪拍擊在劍龍卷之上,竟是在一道道飛劍的剮蹭下生出陣陣白煙。

聲勢浩大如奔雷!

道人眉頭一簇,又在空中劃了個抱球,再作一掌從天而降,竟是生生將那萬劍龍卷打開了一個大洞,向著青衣人拍來。

「掌不過方寸間,想來天下多少物,握得住幾許?」

青年人輕聲嘆息,身形一變,他將釣竿放在一旁,又取出了月要間玉笛放入唇間。

「我曾見過數百萬劍,師傅為天下道統折劍是大義,賀嵐山為人世沉苦封心棄劍是大愛。」

青年人咬緊牙關,一股滔天氣勢洶洶如洪自他周身爆射而出。

「你張敬止又憑什麼,擔得起劍魁二字?」

青衣人語氣淩然,將那玉笛向前一指,正抵住老道人那一掌。

那老道嘆了口氣,轉而又眼神堅決盯著眼前人開口:「我不如唐嘯,但不能不如他徒弟。」

說話間,那一掌震嘯方圓百來丈,掌風刮過處,參天大樹隨風招來。

「人間再無劍齊天,一掌堪撫仙人頂。」

青衣人緊握玉笛的那隻手為之一顫,嘴角竟是咳出斑斑學漬。

「張老賊,你畢竟……還不到齊天。」

青衣人眉眼大怒,左手輕點數下,萬劍龍卷席卷八荒而去。

道人見狀咬牙切齒:「唐宗,你敢?」

青衣人麵露凶厲,專而仰頭大笑:「你且好生看我敢不敢。」

老道人連忙抽回一掌,心念微動,萬道紫金蓮須臾之間浮繞在老道周身。

但不過片刻,那老道竟是一口血噴出。他眼神晦澀,幾個呼吸之後便是麵露驚恐,萬道紫金蓮虛影消散而去。

「唐嘯,你沒死?」

那老道人對著頭上穹宇厲聲問道。

青衣男子也是察覺到什麼,跪地朝天三叩首。

「不肖徒唐宗恭迎師傅神遊歸來。」

一時萬籟俱寂,沒有人回答他們。隻剩下麵色驚異的老道人和跪在地上的青衣人。

風平浪止,萬劍再復歸來直插於青衣人周身。

青衣人叫唐宗,他是唐嘯唯一的弟子,留守仙島垂釣磨煉心境。

白衣老道叫做張敬止,乃龍虎山上不出世的老祖之一。

唐宗不過斬塵之境,張敬止卻在出神一境浸染多年。

但本身而言三寶便不同於九鼎,出神自然也不一定能穩勝斬塵。這片島上有唐嘯所留的劍陣,所以若是生死一戰,唐宗自信能以廢去一身修為的代價讓張敬止在此地隕落。

張敬止知道這一戰再繼續下去隻會對己不利,惜命的他當即義無反顧的轉身離去。

唐宗瞳孔一縮,雙眼微眯,身形爆射而出,握緊那跟玉笛直指張敬止的後背。

張敬止冷哼一聲,剛欲回身阻擋,卻見那萬道飛劍再動,織成一堵劍網死死封住唐宗的身影。

唐宗麵露不解,但還是默默地收回玉笛身形回到島上。張敬止瞧了一眼,心裡了然,乘風飄離而去。

「回神洲去,那裡有你的機緣。」

一聲道音仿若相隔萬裡傳來,窸窸窣窣的在唐宗耳中響起。唐宗彎月要一揖,收起魚竿,放眼看向海的盡頭,那裡便是神洲,如今還有個名字叫做大幸。

提起大幸南州,如今大多人想起的自然是那風雲誌第一人。

南山,宋霑。

南山並非有人們臆想的山川秀景,這裡實際上是一片雜草不生的死地,整個山嶺如禿頂的耄耋老人。

所見皆塵土,滿目盡荒涼。

山無峰,山頂呈漏鬥狀,中間凹陷竟是生出一方天池。而奇異的是那中心天池的方圓百裡不同於山脈的瘡痍,叢林茂密,鳥語花香。

一山兩麵,裡外截然不同。

天池水深不見底,當中浮一筏,筏上有座木屋,正有一灰色寬衣男子臨著池水在竿子上晾曬衣物。

一道人影飄然而至。

灰色寬衣男子理了理頭上的結巾,手腳麻利的翻轉衣物,擠乾晾曬。

不請自來的白麻布衣中年漢子兩鬢微霜,隻是默默佇立一旁耐心等待。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仙俠相关阅读: 醫學生真沉靜 我的玄學爆裝器 大佬嬌妻又美又颯 快穿:宿主又把病嬌男主撩哭了 厲少的超A小妖精 逆襲1988 這世間依舊風光如故 震驚,萌寶娘親原來是神獸 北極光 風吹過他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