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西安事變之始末(2 / 2)

加入書籤

但是人生贏家張學良也不能避免之後的「網暴」,照樣被老百姓們罵到狗血淋頭。

由於張學良掌控的地盤擴大,大批東北軍入關,東三省兵力空虛,最會趁火打劫的日本人借機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

也許是擔心戰火會升級蔓延,亦或是不想損失亂世中彌足珍貴的兵力,張學良下令「對日兵挑釁,不得抵抗」。

結果,一步錯步步錯,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東三省、熱河相繼淪陷,張學良喜提「不抵抗將軍」封號,隻得引咎辭職。不單單老爹傾注了一生心血打造的20多萬東北軍客居他鄉,他本人又從第二號人物的地位一下降為nobody,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

於是,成了無業遊民的張學良乾脆攜趙四小姐一起出國,由上海乘意大利郵輪啟程赴歐洲「考察」,實則散心兼避避風頭。

等到風口浪尖過去,將近一年時間後,張學良回國返抵上海,就任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職,蔣介石任總司令。這裡的匪,自然不是日本人。

大概是不忍見到同胞繼續相殘,麵對日軍的侵略,曾經的「不抵抗將軍」張學良幾次建議聯共抗日,與蔣介石「先安內後攘外」的政策產生了激烈沖突。

在屢試屢敗後,也不知道他心中經過怎樣的思量,一向給人「懦弱」印象的張學良竟然決心兵諫。

樂娛自創的《西安事變》這部劇固然引用了若乾張學良年少時期的回憶,但劇情主要在講的,還是圍繞著1936年末的一係列事件,力圖再現當時驚心動魄、一觸即發的緊張感。

這些戲份對演員的要求很高,所以特意留在後麵拍攝。之前鬱楷一邊跟馬遠上課,一邊拍攝的都是張學良年少時期跟郭鬆齡的種種回憶。那部分表現得稚嫩一些也算合情合理,畢竟當時的少帥年紀還小嘛!

等到飾演蔣介石的倪遠老師進組後,他和鬱楷之間拍攝的第一場戲,便是西安事變前一晚12月11日發生的蔣介石晚宴。

這已經是最後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一刻。經過1936年10月開始的一係列爭吵,蔣介石明白張學良在進剿紅軍上跟他不處在同一立場,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互相之間撕破臉已經成了注定的結局。

12月2日,張學良飛至洛陽,向蔣介石麵報,謂其部下人心不穩,獨木難支,請求蔣委員長前往西安訓話。這大概是他在請君入甕,引老虎走出南京大本營,方才好進行下一步動作。

12月4日,蔣介石應邀動身前往西安督戰。他是不怕張學良有什麼小動作的,總之誰也不能阻撓他前進的步伐。

12月7日,張學良在西安華清池見到蔣介石,繼續舊話重提,結果依然是毫不例外地遭到拒絕。蔣介石令張學良、楊虎城立即進攻陝北紅軍,否則便將兩人領導的部隊分別調往人生地不熟的福建和安徽,讓他們品一品這其中的厲害。

蔣介石的威脅沒有起到作用,張學良、楊虎城仍然油鹽不進,缺乏實際行動表示誠意。所以11日晚,蔣介石邀請張學良、楊虎城等參加晚宴,並在晚宴期間宣讀了換將任命書,命令中央軍接替張學良所率領的東北軍和西北軍的剿共任務。

俗話說得好,開弓沒有回頭箭、落子莫行悔意棋。

一場以性命為賭注的博弈,就此拉開帷幕。

12日淩晨5時,東北軍奉命到華清池捉拿蔣介石,我們的蔣委員長顧不上戴假牙,便於危機之中倉皇從臥室窗戶跳出,但仍然沒逃脫被活捉的下場。其他隨蔣一起來到西安的國民黨軍政要員一並遭到扣留,西安事變正式爆發。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都市相关阅读: 不敗戰尊 從鬥羅開始當女皇 寵她 東京武俠故事 親愛的,我不等你了 神明與影帝空降熱搜後成了愛豆 百年難遇 蠟燭元寶香 我在星際靠製符發家 三國:開局跟呆萌校花一起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