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立場(1 / 2)

加入書籤

話說,董翳他們逃出太子府後,一行人那是氣得捶月匈頓足,仰天長嘆大秦又將陷於勞民傷財的泥潭深淵了。

他們也看出來了,如今上至扶蘇,下至整個國政院,都是達成了同識,運河工程是不可能勸諫的了了。

一名大臣無奈的道:「你說長公子和李斯他們怎麼會相信『修運河可以促進社會生產發展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水段』,這等屁話呀?」

眾人苦笑。

這種事情實在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以至於大家都感覺李陽他們是都瘋了。

當初修始皇帝為了修長城,抵禦外敵,差點就讓大秦亡國,天下之人,苦不堪言。

如今,李陽要修的運河,其工程比長城還要浩大,他們居然不僅不認為會將大秦帶入深淵,而且還大言不慚的說是要讓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嘛!

李陽能說出那樣的驚聳言論,倒也罷了,畢竟大家早就習慣了。

可是,李斯多年來一直擔任大秦左丞相,改律法,治經濟,管民生,這樣一位治國經驗豐富的老臣,居然也跟著李陽一起發瘋,這就讓大家感到非常的絕望。這等於是,朝中再無人可以去勸諫李陽以及扶蘇了。

「現在可如何是好,大秦今年好不容易喜獲豐收,眼看著好日子就要來了,如今卻是……哎,陛下若在,豈會容他們胡鬧!」一個老臣哀嘆了一聲,滿臉的憂國憂民。

無人出聲,大家都沒有主意了。

最後,眾人隻得再次望向董翳,道:「董大夫,你說我等還能怎麼辦?」

董翳苦笑了一下:「還能怎麼辦,等陛下回來吧。」

眾人一想,也對,始皇帝又不是不會回來,快則一年,慢則兩年三年,肯定就會回來的。到時候,隻要皇帝下令中止運河工程,那麼也不算太晚。

畢竟,眼下大秦糧食產量猛增三倍,扶蘇折騰一兩年,大秦尚能支撐。

想到這裡,眾人總算是略鬆了口氣。

同時,大家心裡不免又替扶蘇感到惋惜。

長公子扶蘇,自小不被始皇帝所喜,每每因政見的相左,而被斥責和冷落。

後來,好不容易被始皇帝所喜,更是被委以監國之重任。

加上他前不久令人大開眼界的誅伐白正一黨的雷霆手段,簡直是奠定了他成為大秦下一任繼承者的位置。

論能力,鏟除白正一黨朝中舊勢,替大秦的新政掃清了障礙。

論民心,其仁德之心,天下百姓敬之。

論禦術,馮、蒙兩大世家,盡投其門。

放眼秦國諸公子當中,試問誰還能更有資格以扶蘇相比?

可以這麼說,隻在不如意外,待始皇帝回來,見到扶蘇如此本事,必然會立他為儲君。

可是,如今看來……

然並卵!

一個中止長城工程,興修運河工程,被把這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碎。

中止長城工程是什麼?

這是不敬、不孝之舉!

長城工程可是始皇帝立誓要完成的一大壯舉,然而卻被他扶蘇直接給中止了,這不是逆君逆父之大不敬的行徑麼?

加上興修運河工程,勞民傷財,將整個大秦帝國帶入深淵。

這等行徑,始皇帝估計都得氣到吐出半升血來不可。

可以想見,待皇帝回來,他扶蘇莫說想當儲君,能不走胡亥的舊路,被貶為民就算他小子運氣了。

想到這裡,眾人無不搖頭嘆惜。

「可惜,可惜了啊!」

…………

以此同時,國政院關於中止長城工程,興修運河的政令,正在快速的傳遍大秦的各行省郡縣。

江蘇行省衙門。

「中止長城工程,改修運河?」

王又賢拿著一紙政令,滿臉吃驚和不敢置信。

他和朝中的董翳他們一樣,都是認為國政院的這道政令,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特別是,作為李陽的「門人」,王又賢自然明白國政院的政令,其實便是李陽的政令,所以更加的感到憂心。

皇帝不在大秦,鎮國君卻私自中止了始皇帝決心要完成的長城工程,這便是當著天下人的麵,公然否決始皇帝的決定呀,這可非臣子之道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神跡之城 煉金手記 總裁爹地寵上天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農園醫錦 殿下,太子妃又爬牆了! 黃金秩序 護花狂龍 大明流匪 修羅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