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信用貨幣(1 / 2)

加入書籤

貨幣發展主要就有三個階段。

一是貴金屬貨幣階段,即是金、銀、銅。

二是金本位製階段,此時發行的貨幣,都可以兌換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實際上是第一階段的一個變種。

三是信用貨幣階段,即貨幣與黃金脫鈎,其價值保障依靠國家信用。雖然後麵還有電子貨幣,但其實亦歸類於信用貨幣。

信用貨幣的好處,那自不用多說。

首先,印刷紙幣的成本比鑄造金屬貨幣的成本低,而且效率更快;其次,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防止貴金屬的無形流失,同時又可以避免因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屬而帶來的流通不暢現象;更重要的是,紙幣比金屬貨幣更容易保管,攜帶和運輸,大大提高了貨幣間的流通,極其利於商業社會的發展。

特別是對於穿越者李陽來說,如果拿一麻袋硬幣去購買大件商品,那簡直就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所以,建立信用貨幣體係,對大秦接下來想要實現一個繁榮的商業社會的目標,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當然,既然是信用貨幣,那麼其價值的保障就是依靠國家信用,一但國家無法保障這種信用,那麼這種貨幣就會淪為廢紙。

因為,這種貨幣,屬性上並無任何價值。

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隻有有價值的商品才能充當錢幣,而紙,如果它不代表確定數量的黃金或白銀,他始終就是紙而已。

比如,2006年,津巴布韋以1:1000的比率開展新舊津元兌換;

2008年,津巴布韋以1:10,000,000,000(100億)的比率再次開展新舊津元兌換;

2009年,津巴布韋以1:1,000,000,000,000(1萬億)的比率再次開展新舊津元兌換;

一個麵包都要賣1萬億元,全國有60%的勞動力失業,窮人們隻能靠捕捉天上的小鳥和地上的昆蟲來充飢,每天都有人餓死。

2009年發行新幣之後,津巴布韋央行行長也「客氣」的說:「我十分抱歉,昨天的萬億富翁,今天會買不起他們愛喝的飲料。」

津巴布韋幣貶值的原因,主要由於西方國家的製裁,外匯急缺,國內政策失力等因素。

說白了,就是津巴布韋無力保障自己的國家信用。

就說今天,一個津巴布韋人,拿上一張10萬億元的津巴布韋幣,到中國要求來換10萬億元人民幣的東西,你同意麼?你肯定是不同意的。

但是如果美元呢?你肯定就會同意。

為什麼?

因為美國有能力保障美元的國家信用,有能力保障美元的世界地位。

如果非要說的再簡單直白一點,就好比一個普通人,拿一張紙對一群小夥伴,說它價可值黃金,這群人肯定一巴掌給他。

但是這個人帶著一群武裝人員,拿著槍指著這群小夥伴的腦袋,說它手中的紙,價可值黃金,這群小夥伴他娘的敢不買帳嗎?

而目前,大秦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保障發行信用貨幣。

大秦的「國家信用」,不僅可以讓大秦百姓買帳,而且李陽有自信,還能讓全世界買帳,不久的將來,必可讓大秦紙幣作為國際信用貨幣,流通世界,割全世界人民的羊毛。

到那時,大秦等於就是說,用紙,可以換取全世界的物資和真金白銀,簡直不要太賺了。

一直以來,對於李陽來說,靠武力去統治,去稱霸世界,非大秦百姓之福。因為大秦要打下全世界,必然自身也會是一個十室九空的下場。

那時,大秦就算真的打下了全世界,那又如何?

一個民族,統治全世界能統治多少年?

一年?三年?還是十年?

縱觀歷史,中國的朝代興亡,不過三四百年耳,統治中國尚且如此,談何統治世界百年?

顯然,用華夏民族男兒性命去爭霸世界,就為了統治一段時間,對華夏百姓來說,是不劃算的。試問,誰不想好好的活著?誰的生命不珍貴?誰的生命可以重來?

而利用強大的軍力、國力去撬開世界的貿易大門,讓世界以秦幣作為國際信用貨幣,來進行國際貿易,這種以貨幣統治世界的手段才是最劃算的買賣,也是真正可以長久稱霸世界的手段,於國於民,皆是大利。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女生相关阅读: 神跡之城 煉金手記 總裁爹地寵上天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農園醫錦 殿下,太子妃又爬牆了! 黃金秩序 護花狂龍 大明流匪 修羅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