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灑滿明村河(第二十七章 )(1 / 2)

加入書籤

蒲公英灑滿明村河(第二十七章)

明青蘿

八、篾匠

在我們明村,日常生活中所見最多,使用最廣泛的,毫無疑問是竹類產品。遠遠的,菜園裡的圍欄,各種蔬菜瓜果藤蔓攀爬的依靠,房子四周圍成的籬笆,院子裡的籮筐、糞箕、籃子、篩子、扁擔、挑杆、晾衣杆,廚房下的菜籃子、托盤、洗菜筐,房間裡的椅子、凳子、簡易床,甚至奶奶用來嚇唬我們的鞭子,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古人說,食可以無肉,居不可以無竹,沒了竹子的存在,大概我們明村幾千年的耕種生產和鄉野生活就無法延續。要把一棵棵挺拔堅韌的竹子,隨心所欲地變成各種生產生活用具,這可不是簡單的活,那是一門技藝,而且是為數不多的人才能掌握的高超技巧。

因此,我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我們明村最有名的篾匠師傅,他的大名甚至在十裡八鄉傳唱,無人不知。他大名叫明巧生,至於是靈巧的巧還是木橋的橋,我一直沒有搞清楚,如果按照鄉野裡的見識和經驗來推斷,應該是木橋的可能性更大,在人世奔波往來間,我就見識過不少叫橋生的男子,叫巧生的男子倒是沒有見過,不過,因為從小見識了他如此巧奪天工的手藝,我便固執地以為,應該叫他巧生叔。

巧生叔家與我家隔著一片池塘,直線距離不超過三百米,但兜兜轉轉,繞來繞去就有五六百米遠了。站在我家門口,眼前四口池塘方方正正地排在一起,東邊兩口,西邊兩口,東邊的兩口池塘比西邊的要大上許多。東西池塘之間是一條縱貫南北的鄉間大道,其實這條泥沙路也不大,大概五米寬的樣子。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奇怪,乾嘛把這四口池塘弄成棋盤上四個排列整齊的方形格子,還要在中間留一條道路。把它挖開,不是可以把池塘擴大許多,將它們並成一個大池塘嗎我的疑問直到這四口池塘完全消失在推土機的轟鳴聲中也沒有得到答案。圍繞四口池塘生長的,是一簇簇青翠碧綠的竹子,有泥竹,有黃竹,微風吹過,便發出一陣陣清脆的嘎吱聲。我家座北朝南,雖然翠竹環繞,陽光卻依舊燦爛。巧生叔家座南朝北,屋後是一座孤兀陡峭的高山,房前是翠竹撲麵,水波盪漾,一年四季難得看見陽光照進屋子,倒是那呼呼直響的西北風年年如約而至,灌了個滿屋滿堂。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陽光不足,從我懂得察言觀色起,就發現巧生叔的臉與其他人有些不同,在俊秀溫潤中泛著一層慘白。巧生叔的樣子與女子很有些相似,不僅動作輕柔舒緩,連說話也輕聲慢語,不僅聲量小,話語也少,半天下來,隻聽見他編製籮筐的沙沙聲,卻聽不見他口中發出半句聲響。

每隔兩三年左右,我們就要請巧生叔來我們家裡忙上幾天。破了的籮筐、糞箕、竹籃、曬搭扔了可惜,買新的價格太貴,自己沒有能力修補,這種精密的手藝活,隻有巧生叔才能搞定。說定好了日子,一早巧生叔便過來,肩上背著一個尼龍布做的袋子,裡麵最重要的工具就是一把鋒利的大砍刀,當然這是我這樣稱呼,其他人都是很專業的叫作篾刀。這是巧生叔最重要的吃飯家夥,他寶貝得很,沒有任何人可以動他的這個寶貝。除了這個大砍刀,就是幾個戴在手指上像戒指一樣的鐵箍子,這是保護手指用的,是用竹條編製物件必備的東西。剩下的就是幾塊布匹一樣的東西了,一塊墊在膝蓋上,一塊掛在脖子上,就像我奶奶煮飯時穿著的圍裙一樣,這些都是防護類的東西。拿在手上的,無非是尺子、鋸子、磨刀石之類的平常玩意,引不起我們小孩子的興趣。

巧生叔到了我家院門外,照例是脆生生地叫著,明德老師,明德老師。看見是我一溜煙跑了出來,巧生叔臉上堆滿了笑容,一邊老懂、老懂的叫著,一邊從口袋裡把糖果抓了出來。這是父親給我掙來的福利,因為對知識和先生的敬重,在明村,不管我走到哪,哪怕是我家請求人家幫忙,我們明村的父老鄉親們都不會忘了抓上一把糖果,沒有糖果就抓一把家裡的花生、炒豆子,滿臉笑意地塞到我衣服口袋裡。巧生叔謙讓著在桌邊坐下,有些拘謹地吃著早餐,看到碗裡的三個雞蛋,硬是要分一個出來。奶奶很是大聲地勸著,說,一個大男人還吃不了三個雞蛋?你不要扭扭捏捏了,吃了就是。這個時候,巧生叔的臉漲得有些通紅,一改往日柔柔順順的脾氣,硬是把一個雞蛋塞到了我的碗裡,然後才故意大聲地吃了起來,難得一次地開口,誇贊起我奶奶的廚藝來。

巧生叔去別的人家裡修補和編製竹器是不會參與竹子采購的,要買什麼竹子,該買多少,他是不管的,全有主人家決定,有多少竹子他就乾多少活,從不會多說一句話,至於材料夠不夠,還是多餘浪費,這些就不是他巧生篾匠該管的事情了。不過,在明德老師家不同,他會很細致全麵的詢問要編製哪些東西,要修補的東西他會一一檢視一番,然後還親自陪同我父親去盧鎮竹子行選購竹子,幫我們一起扛回家裡,第二天才正式開始做工。第一天的采購,要到十五裡之外的盧鎮,還要手提肩扛,其實這是最累的,巧生叔不僅堅持要一同前往,還不算這一天的工錢,用他的話來說,他的篾刀還沒有出鞘,就不能算開工。古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此話既然能傳誦千古,當然有它的現實意義。我父親是有名的教書先生,他的注意和智慧都在課堂和學生身上,所以關於這些籮筐、竹子之類的事情,他大概是一竅不通,巧生叔便堅持要在自己的專長上回饋一次自己當年的啟蒙老師。

別看巧生叔瘦瘦柔柔的一副女孩兒模樣,走起路來卻虎虎生風,我要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他的腳步。這個時候,巧生叔難得的開心和風趣起來,看到路邊的花草還會采摘下幾朵,有時別在衣服上,有時拋在我的頭頂上,有時揉碎了,一口氣吹向空中,眼睛裡閃著明亮的光,看著那些花瓣在空中飛揚,最後跌落在溪水裡隨波逐流而去。我就是在這條通向盧鎮的崎嶇山路上認識的蒲公英。巧生叔摘下一朵像是小花傘的野花,在我麵前晃了幾晃,然後對著我的臉使勁一吹,一片片棉花狀的飛絮飄了過來,劈頭蓋臉地貼在我頭上、臉上,滑滑的,柔柔的,有種暖暖的、麻酥酥的感覺。巧生叔看到我一臉陶醉的樣子,大聲問我,都說你是老懂,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全知道,你猜猜,這種野花叫什麼?我睜大雙眼,愣愣地看著巧生叔手上旋轉著的小花傘,隻要有一絲兒微風吹過,它們就要四散而去,飄散到山坡各處。看到我冥思苦想的樣子,巧生叔嘴裡輕輕哼唱起歌謠蒲公英呀蒲公英,春天細雨泥土中,不聲不響紮下根;

蒲公英呀蒲公英,明村河邊落繽紛,思茅坪裡好藏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陳平往事 朝花還得朝花時 穿越修仙,道友,請留步! 以第二人稱解剖自己的困惑 暗幕世界 尋找過去的快樂 地球重回修仙 唯秘辛 師尊哥哥你別怕,讓我把你拿下 染入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