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灑滿明村河(第五十一章 )(1 / 2)

加入書籤

蒲公英灑滿明村河(第五十一章)

明青蘿

盧員外第一個趕到碼頭,早在幾天前他就眼皮一直跳,當那個黑點從盧鎮河水升起時,他就心緒不寧地走出了盧家大宅子,頭頂鵝毛大雪,下意識地站在盧鎮碼頭眺望。小船靠上碼頭後,盧員外就看見了他日思夜想的女兒,手舉招魂幡,一步一步向岸上走來。盧員外不是個迷信的人,他不管不顧地沖了過去,一把抱住了自己的女兒。

明根的靈柩在碼頭邊的帳篷裡臨時停放一天,盧鎮是他仕途第一站的轄區,許多人要來祭拜他們的縣令大人。第二天下午,明根回到了他闊別已久的明村,在父老鄉親們哀戚的目光中停靈在了明氏祠堂的大門外。明根的靈柩沒有進入祠堂,這裡千百年來的規矩就是,咽氣之後是不能進祠堂的,隻能在祠堂旁搭靈棚。回到故土,長眠在明村河畔,這對明根來說,這就足夠了。農歷三十,明根靈柩葬於明村東山腳下,後麵是高高的山巒,一字排開,沒有盡頭,不懂歲月,不知哀愁;前麵是涓涓流淌的明村河,一路西行,曲折翻滾,風吹石阻,頻頻回頭。

明根的往事從此埋在了明村河畔,但與他相關的故事卻愈發的隨風飄揚。第二年,明姑從盧鎮盧家大宅院搬到了明村,與明根的母親住在一起,與明村所有的兒媳婦一樣,承擔起了照顧婆婆的責任,除了這些,明姑還經常出現在明村的私塾裡,指點著明村孩童的四書五經。從黔之南來到盧鎮的山大王先是在盧鎮買下幾間店麵,經營著盧鎮最大的布匹生意。富商大賈的逍遙日子一晃就過了五六年,一場大病之後,山大王好像是大徹大悟,在幾個風水先生的指點下,斬斷了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諸般因果糾纏。明村河西岸的山崗上,自古相傳有座古寺,但隻剩下雜草叢中的幾處殘垣斷壁,連寺名都被明村河沖刷進了泥沙深處。山大王不用擔心費用,他把整個山崗全部買了下來,一年後,一座金碧輝煌的寺廟便出現在了明村河畔,這就是明村傳承千年的佛光寺。山大王剃度出家,成了佛光寺第一任主持,跟隨他過來的兩個手下和那個乞丐,也拋棄了盧鎮紙醉金迷的滾滾紅塵。三年後,明姑的婆婆駕鶴西去,佛光寺住持跟著風水先生在村東頭的山崗上來來回回了好幾次,將明根母親超度去了天國,又在山崗之上建設了一座比佛光寺還恢弘壯觀的寺廟,等人們看清萬壽仙宮幾個字才明白,這不是寺而是廟,是中國道教推崇的廟,明村人稱之為道觀。明姑成為了這座道觀的主人,這座道觀也成了明村最大的私塾。三年後,明根母親的孝期屆滿,明姑脫去世俗服裝,正式進駐萬壽仙宮,明姑的稱號從此在明村及周邊鄉鎮綿延傳播,一直到明村被經濟大潮徹底淹沒。

明村的萬壽仙宮與一般的道觀有著很大的不同,在宗教禮儀上顯得隨意和懶散,數百年來,它更像是明村落難女子的最後庇護所。加入道觀的,要麼是走投無路的悲戚女子,要麼是被拋棄在外的初生女嬰。千萬年來,無數個低賤的靈魂在中國大地上輪回往返,明村雖然藏身在偏遠的山林之間,但命運輪盤卻無差別地碾過每一名女子的頭頂。那個叫明姑的女子,連同原本作惡多端的山賊,卻在明村河湍急的水流間,為溺水者伸出了最後一根稻草,哪怕擋不住吞噬的漩渦,也能激起一點閃爍微光的浪花。聽老人說,佛光寺最輝煌的時候有四個和尚,以後的每一任主持都隻招收一名弟子,隻為繼承衣缽,究其原因,據說是第一代主持留下的法諭,說佛光寺不養閒人,世代單傳。萬壽仙宮正好相反,隻要是落難女子來投,沒有被拒之門外的,隻要是路旁棄嬰,沒有不抱回的。萬壽仙宮在村裡有不少山林田產,有勞動能力的都要參加生產,與佛光寺不養閒人的宗旨異曲同工。那些成年女子,熬過了苦難的,還有長大成人的棄嬰,明姑都盡力勸說她們返回世俗生活,明姑會牽線搭橋,想法設法將她們嫁入忠厚老實家庭。說來也怪,經明姑撮合的家庭,往往都幸福美滿,雖然未必有多富裕,但絕沒有打罵欺壓現象。明村人都說,那是明姑慧眼識人,那是仙姑指點送仙女下凡,哪個男子不得敬畏一下?除了這些,萬壽仙宮的私塾也安排道觀裡的女子讀書,雖然在那個歷史年代,女孩子讀與不讀區別不大,但在明姑看來,教她們一些計數算賬常識,辨識草藥等急救手段,可以提高謀生能力,有很大可能避免她們下山後再次淪入落難隊伍。學與不學,有用沒用都在於自己,萬壽仙宮也不做強製要求,唯一的例外就是道觀的每一任觀主必須是有文化的女子才能擔任。這些超越時空的思維和做法,讓我這個明村後人驚訝不已。萬壽仙宮的主人在時序輪回中來來去去,唯一沒變的就是明姑的稱號,從第一代觀主一直到我親眼看見的最後一代,明村人都稱呼為明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陳平往事 朝花還得朝花時 穿越修仙,道友,請留步! 以第二人稱解剖自己的困惑 暗幕世界 尋找過去的快樂 地球重回修仙 唯秘辛 師尊哥哥你別怕,讓我把你拿下 染入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