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本王很不滿意(1 / 2)

加入書籤

天空中又一次飄起了白色的雪花,顆粒不大。

有人覺得鵝毛般的雪花才是大雪,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雪花個頭越大,下雪的時間就越短。

反倒是看起來不大的雪花,下雪的時間會更久一些。

十天前下了兩天兩夜,壓塌了不少的民房,大地也被蓋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

然而現在卻又是一場大雪,陰沉的天空,霧蒙蒙的,讓人看不清遠方。

「殿下,這可是瑞兆啊,來年不會缺水了,必然會是一個大豐年!」馬車上,牛大望著車外的雪花激動的笑容滿麵介紹著。

瑞雪兆豐年,這話是不假,可是下的雪過大,那就未必是好事了。

對於歷史李元景並不能說是了然於心,但對於大名鼎鼎的李世民,李元景還是了解過一些的,起碼一些大事件他是了解過的。

比如說本該發生在今年夏天蝗災時期,李世民生吞了一隻蝗蟲,說下:『民以穀為命,而汝食之,寧食吾之肺腸。』這類的作秀話。

而對於這句話的背景,就是源自於武德九年開始出現的輕微旱情,貞觀元年旱情繼續擴大規模,到了貞觀二年達到巔峰,爆發了恐怖的蝗災。

歷史上不是沒有吃蝗蟲,但是蝗蟲卻根本不夠吃,原因則是因為等百姓想起來要吃蝗蟲的時候,蝗蟲已經飛走了,隻能在空中捕捉少量的蝗蟲,無法大量為食。

李元景的提議,則是在蝗災徹底爆發之前,就發動各縣百姓去捕捉蝗蟲,使蝗蟲的數量增加無數倍,加以糧食,這才勉強度過了貞觀二年的旱災。

然並卵,當所有人都在感謝老天下的這幾場雪,認為明年一定會是風調雨順的時候,上天卻又給了李世民一記重錘。

沒錯,歷史上貞觀三年的確沒有發生百姓最擔心的旱災,但是卻發生了洪災。

這也是之前李元景為什麼極力要求將以工代賑修路的計劃,更改為修繕河道,有些事他沒辦法明說,隻能找個靠譜的借口。

但朝廷似乎更熱衷於修路,河道隻是修繕了一些大河,其他的小型水利設施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改善。

「現在京中糧價多少?」李元景卻沒有牛大那麼高興,雖然河道修繕了一部分,但李元景還是覺得貞觀三年會發生澇災。

「鬥米三百六十錢,先前下了一場雪,讓糧價降低了不少。」牛大笑嗬嗬的回應著。

糧價跟他們關係不大,皇莊屬於上田,就算是災年,他們也有足夠支撐的糧食,所以不用去買糧。

糧商都是比較雞賊的,如果不下雪,他們是斷然不會降價的,下雪就意味著明年不會大旱,至少不會發生今年這樣的情況。

百姓有了收成,就會有新糧進入市場,他們若是依舊高價銷售,利潤倒是可以最大化,就怕這批糧食砸在自己手中。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降價銷售,采用階梯降價的方式在清倉的同時,保證利益最大化。

「時刻關注糧價,再降價的時候通知本王!」李元景想了下,有些扌莫不準。

糧食還是太貴了,鬥米三百六十錢,十鬥是一石,即一百二十斤,需要三千六百錢才能買一石。

但唐初又是個奇葩的時代,按照常識應該是一千錢是一貫,但實際上七百錢就能算作是一貫了。

糧商賣糧隻算錢,而不算貫,本來三貫六百錢就能買下一石糧食的,但現在可能需要五貫一百多錢才能買到一貫糧食。

就算拿出一萬貫,最多也就隻能買不到兩千石糧食。

「殿下,我們到了!」車外的馬夫控製好馬匹提醒道。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直播之末法仙途 大彈道 漫威世界的間諜 從精神病院走出的強者 我的日本文藝生活 我的細胞監獄 末日蠱月 九轉帝尊 我的次元聊天室 我兒不是唐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