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 章 數載同窗(1 / 2)

加入書籤

聽完郭嘉之言,劉辯不由嘆了一口氣,在目前情況下確實沒有好的辦法,但決不能對郭嘉、諸葛亮、田楷三人進行審查,因為憑自已的直覺和對三人的了解,三人決無問題,對其審查不僅毫無結果,還會形成內部消耗,影響大將軍府正常運轉。

於是,劉辯說道:「我對你、孔明和田楷的了解甚於任何人,而且給予無限信賴,知你等者莫過於我,這種了解和信任就是強有力的證據。當此情形下,一是我們是否調整一下思路,目前的工作方向是否不太對路,也許火藥等泄密還有其他原因;二是當務之急是加強兵工廠、水泥廠和重點軍事部位安全保衛,防止出現新的問題。」

劉辯說完,郭嘉沉吟片刻,說道:「按您所示,我進一步開拓思路,並抓緊部署強化安保事項。另外,可否對軍內關鍵部位和洛陽城內重點場所開展秘密排查,以堵塞漏洞。」

「可以!奉孝,一會你同我去一下兵工廠,看看他們的武器研製情況,順便檢查一下安保。」劉辯說道。

「喏!」

前往兵工廠的路上,劉辯腦海中一直縈繞著兒時的一些畫麵:

劉辯幼時因生母何氏的宮女身份,不受宋皇後待見。為了保全劉辯,六歲時母親將其送到邙山「上清宮」,拜史子緲為師,取別名史候。

史子緲是東漢末年的傳奇人物,道德、文章、經學、史學無所不通,當時朝廷三公九卿之子女多拜其為師。其中太尉楊彪之子楊修亦在「上清宮」讀書。

楊修雖然年齡與劉辯相仿,但天資極高,異常聰穎,其思維常常超越孩童與成人無異,而劉辯自幼膽小懦弱,讀書、玩耍總是跟著楊修,處處受楊修保護,儼然成了楊修的小弟。

因為「上清宮」屬於道觀,經年以素食為主,一年吃不上幾次肉,劉辯、楊修時常跑到後山抓一些山雞、野雀烤食。一天深夜,因為實在饞得睡不著覺,兩人便將白天藏的山雞取出來在屋內烤食,結果引發火災,燒毀了半間木屋,兩人同時受到史子緲責罰。

劉辯十二歲時,母親何氏受封皇後,便將其接回宮中,從此與楊修再無往來……

作為穿越者,劉辯知道,楊修是東漢末年「外七子」之一,才華出眾,年少即舉孝廉,後為曹操主簿,因其過度聰明,且常常揣度曹操心思,遭曹操誅殺,英年早逝,聰明反被聰明誤。

關於楊修的軼聞典故後世廣為流傳:

一則:某日,曹操率眾路過江邊,發現一塊石碑,是為孝女曹娥「尋父投江」所立,石碑背麵刻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讓人莫名其妙。

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便問楊修,楊修笑答:「其意淺顯,我已知曉。」說著,便要揭開含意。

曹操連忙阻止道:「你先別說,讓吾再想想。」

說完,曹操繼續趕路,走了30裡路後,曹操茅塞頓開,興奮地說:「我知道答案了,且讓德祖先說。」

看到在眾人麵前顯擺的機會來了,楊修得意洋洋地講解道:「黃絹,就是有顏色的絲,合起來為『絕』字;幼婦,即少女,為『妙』字;外孫,是女兒之子,合起來為『好』字;齏臼,又名受辛,即為『辭』字。這是後人誇贊碑文『絕妙好辭』之意矣!」

曹操聽罷,連連誇贊:「我之才智與德祖相比,竟然差了30裡!」

二則:一日,許都丞相府正在修建中,曹操前來視察。看完之後,曹操一言未發,著人拿來筆墨,提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然後扭頭離去。

工匠們不明就裡,也看出曹操心情不悅,又不敢追去詢問,正驚得不知所措時,有人提議:「楊主薄聰明過人,深諳丞相心意,不如找來問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地府叫我大先生 許願與祝好 我不是個壞女孩 開局一首童話鎮,走上財勢巔峰 毒梟:這個線人不按套路出牌 遺忘之地:規則怪談 我是電工劉軼濠 信息素戰爭 熊出沒之我光頭強回來了 殺手?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