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高長壽(1 / 2)

加入書籤

自蔣興死後,又經廬州一事,李瑕隱隱成了這支隊伍中的二號人物。

聶仲由對他的器重與信任也不是全無理由。

李瑕雖是死囚牢裡撈出來的,這反而代表著他更受控;其父李墉李守垣曾經任過餘杭縣主薄,勉強算是官宦之家,身世清白;至於其人能力,隻看這一路而來的表現,竟有點文武雙全的意思。

再想到李瑕的年紀,聶仲由心底其實是對他有些驚艷的,心想小小年紀怎麼就能這麼厲害?最後隻能認為也許是官宦子弟就是這麼出色。

畢竟聶仲由也不怎麼了解官宦子弟。

隊伍到廬州時剩下二十三人,其中還有個議和派的眼線被陸鳳台指認了出來,聶仲由遂將其打發回臨安府。

之後再加上高長壽一行五人,以及李瑕提議帶上的一名張家護衛俘虜,如今一共是二十八人。

高長壽在與這支隊伍匯合之後,馬上就看出了李瑕在隊伍中的奇怪地位。

至於聶仲由這個真正的頭領,他反倒不怎麼重視。

高家世代顯赫,哪怕在大理國滅,高長壽也是與呂文德這種宋軍名將來往,而聶仲由隻是一介禁軍都虞候。

高長壽此番北上刺殺兀良合台失敗,損失了不少人手,僅餘五人逃到宋境,遇難之際恰逢聶仲由因差遣路過,彼此匯合,聶仲由想的是「我救了你、問些情報、順便帶你到北邊看看有沒有機會」,但高長壽認為的卻是「宋廷派你來配合我行事……」

這是王孫公子自有的驕傲。

這個分歧在一開始並沒有顯現出來。

高長壽心底雖有驕傲,卻不是跋扈之人,對聶仲由的襄助也是真心感激,甫一見麵,言談就頗為得體且客氣……

「小國遺民,多謝都虞候相救。」

「嶽侯不必多禮。」聶仲由連忙回了一禮。

高長壽擺手道:「當不得如此稱呼,鄙人字『慕儒』,往後以字相稱即可,到了北麵也安全些。」

聶仲由不敢拿大,暫時依然是口稱「嶽侯」。

高家號稱「九爽七公八宰相,三王一帝五封侯」,多的是王公侯爵。高長壽在父親戰死之後便自行襲封了嶽侯爵位,領殘部抗蒙,之後被蒙軍打得找不著北,這才轉而與宋軍合作,不敢再擺身份。

與聶仲由這般稍稍寒暄之後,高長壽的注意力便放在李瑕身上,笑著問李瑕有沒有字號。

李瑕既無字號,便讓高長壽直呼自己姓名,他也不客氣,言談間的態度仿佛是多年老友。

之所以這般親近李瑕,因高長壽這兩天已經從楊雄、聶平口中了解了發生在廬州之事,對李瑕的表現極為欣賞。

於他而言,一個禁軍都虞候沒有拉攏的必要,但一個淪為死囚的年輕才俊完全值得結交。

往遠了想,如果能籠絡李瑕一起投身大理復國的大業,往後功成,高官爵位自無吝嗇之理,未必就不能招攬到這個宋人。

因此,啟程北上時,高長壽就把馬匹讓給別人,自己與李瑕並肩而行,侃侃而談。

麵對高長壽的示好,李瑕顯得很平靜,還提出了幾個疑問……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幕後大佬之全員腦補 龍婿大丈夫2 天梯盡頭 附庸風月 傅太太請把握好尺度 洪荒:我人道至尊,道侶都重生了 大秦,想跑路,被祖龍賜婚 餘路有淮安 靈氣復蘇後我和馬甲們開啟了工業革命 絕品修真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