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觀望(1 / 2)

加入書籤

亳州,軍民萬戶府。

「六日之前,也就是五郎離開開封城的次日,有七個道士從開封城東門出了城。其中老道一人、女道士兩人、青年道士四人,稱是要到山東棲霞為長春真人丘處機打掃祖墳。」

「必是李瑕一行人了,王蕘該死,敷衍了事。」張弘道倚在榻上,開口向沈開吩咐道:「拿地圖來。」

他顯得很虛弱,轉頭向屋中另一名中年男子道:「表兄如何看?」

「他們不會真的要去山東棲霞,目的應該是離開我們的勢力範圍,進入山東西路,再轉道南下。」

說話的中年男子名叫「靖節」,乃張柔的妻侄。

靖氏出自西周單靖公之後,以先祖諡號為氏,故而有「靖」之姓。

靖節的祖父叫靖安民,曾官至金朝中都西路經略使,封易水公,為河北九公之一。

三十六年前,靖安民因拒不投降蒙古,父子皆為部下殺害,死後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同年,靖節出生,其母為其取名為「節」。

靖安民是張柔的嶽父,他死後,張柔收養妻族,撫養靖節長大。

靖節不喜歡自己這個名字。

在他眼裡,如姑父張柔這般,能在亂世保全家小、使妻兒不受委屈,才叫真英雄真豪傑。至於他父、祖,為了無益的氣節、使家人蒙難,自私自利之輩而已。

但張柔卻非常欣賞嶽父靖安民的氣節,因此在靖節成年後還給他賜字「明義」。

此時靖節說著話,手指在地圖上一劃,又道:「但到了山東西路之後,李瑕會從哪條路走……不好判斷。」

張弘道低聲道:「無非是搜捕而已。」

靖節沉吟道:「山東西路可不是我們的地盤。」

「無妨,憑王蕘的關係,可讓李璮的人放我們入境。」

「若讓汗廷得知,不太好。」

「殺李瑕,然後盡快撤出來。」張弘道氣息雖然虛弱,語氣卻很堅定,「絕不能讓李瑕輕易逃脫。」

靖節看他虛弱,拍了拍他的手,道:「好,五郎隻管歇養,此事我去與姑父商議。」

「請表兄切記,萬不可小覷李瑕。」

「好,此事你說過許多遍了。」靖節道:「我隻敢佩服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對付他,必不小覷。」

張弘道又交代了道:「他那人……強的不是謀略,而是……他傲視天下,你以為常人不敢做的事,他都敢……」

「好,我也想見識見識。」

靖節見過張弘道之後,帶著沈開轉到大堂。

堂上,張柔還未到,隻見張延雄正坐在那。

緊接著,敬鉉走了進來。

敬鉉,字鼎臣,時人稱「太寧先生」,易州人,金朝進士出身,博通經史。

張柔的幕府之中聚結了許多人才,如郝經、王鄂等人皆已被忽必烈征召,如今最年長持重者就是他了。

「見過太寧先生。」

「明義可見過五郎了?」

「是。因李瑕之事,五郎十分傷神,怕是還要歇養些時日。」

「事愈發鬧大了……」

「是……」

幾人說了會話,張柔大步進堂,在主位上大馬金刀地坐下。

稍稍寒暄,沈開攤開地圖,說起了李瑕的線索。

堂中都是張家心腹,說話也無所顧忌。

「開封城內有太多高官顯貴,各方勢力牽扯,局勢復雜,五郎不願再驚動忙哥、史天澤等人,故而撤出開封,以免把事情鬧大。本想著等李瑕出城後再搜捕,卻沒想到,他繞道走了山東西路……」

張延雄嘟囔道:「李璮的地盤?該死。」

張柔道:「明義,你如何看?」

靖節站了出來,道:「入境,殺李瑕。」

簡單明了五個字之後,他才繼續道:「這也是五郎的意思,他與李瑕打交道最深,認為此子不殺,後患無窮。李瑕能逼五郎殺了達魯花赤、又於重重圍堵中脫困,放其回宋境,若成了勢,捏著張家把柄,他豈會不用?」

「太寧先生如何看?」

敬鉉道:「李瑕既能得楊正卿等人多年苦心收集的情報,無論如何也不能放。老夫認為,東翁該拿住李瑕,以及那份情報。」

張柔問道:「那情報得來何用?」

敬鉉不答,反問道:「五郎與王文統之子秘盟之事,東翁如何看待?」

「此事……還需請教太寧先生看法。」

靖節目光微瞥,心知該是他為老先生拋磚引玉的時候了。

「姑父,依我看來,楊果不過一腐儒、姚樞未必真心造反、王文統父子隻會陰謀小計、李璮空有大誌,皆不足與謀。五郎與他們秘盟,實因被逼無奈。王蕘卻不守承諾,拿具假屍唬弄,當我等看不出來嗎?如此盟約,又何必遵守?」

說到這裡,靖節停頓片刻,又道:「暫時而言,不過是借他們的勢力,平息殺額日敦巴日、重陽觀大火之事,再入境山東西路……殺李瑕,再殺王蕘,此二人一死,則一切證據湮滅,一紙盟書也就不算什麼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幕後大佬之全員腦補 龍婿大丈夫2 天梯盡頭 附庸風月 傅太太請把握好尺度 洪荒:我人道至尊,道侶都重生了 大秦,想跑路,被祖龍賜婚 餘路有淮安 靈氣復蘇後我和馬甲們開啟了工業革命 絕品修真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