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歸籠(1 / 2)

加入書籤

臨安城。

自從建炎三年宋高宗升杭州為臨安府,再到紹興八年定臨安為行都,宋廷並未正式把臨安定為京城。

除了《高宗本紀》中模棱兩可地提過一句「是歲定都臨安」,這裡一直都被稱為「行在」,算是保留了恢復北方基業的希冀吧。

因此如今宋朝名義上的京城還在那個或存在或不存在的「汴京」。

李瑕牽著高明月走進了臨安城。

他們從開封而來,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從「大宋京城」來到了臨安府。

說是「牽著」,其實兩人手裡都握著一條布帶,被袖子一遮,看起來如同手拉著手。

進城時遇到盤查,李瑕隨手就遞了些錢過去,隻說帶家中小娘子進城逛逛,忘帶了戶籍。

高明月又蒙上了臉,聽了那些話,低下頭,腦子裡浮想起一首詩來。

「癭婦趁墟城裡來,十十五五市南街。行人莫笑女粗醜,兒郎自與買銀釵。」

這是她幼時讀書,家中女先生描繪大宋村民時常進城遊玩的詩句,如今想來,又別有一番意味。

其實,李瑕懷裡還揣著一枚殿前司都虞候的信令,但一路上僅拿出來過三次。

隻有遇到查盤太嚴、實在賄賂不過去了,他才肯拿出來,平時都是這般……胡說。

入了城,高明月放眼看去,有些吃驚,臨安外城就非常繁華了,沒想到內城還能更熱鬧。

她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等大都城,街上每個攤鋪都能吸引她的目光。

但她害怕誤了事情,努力不轉頭去看,拉著手裡的布帶,緊緊跟著李瑕……

李瑕一連問了好幾個人,才漸漸找到了吳山腳下那座宅院。

從城北走到城南,他才發現,那座宅院位於清河坊,是臨安城極好的地段。

因為,宮城就在吳山南邊的鳳凰山腳下。

吳山腳下清河坊,南邊是禦街、宮城;西邊是臨安府署、西湖;東邊是雄武宮、錢塘江;北邊是繁華的臨安街巷。

走入清河坊,李瑕道:「沒錯,當時我從錢塘縣衙過來,路過這裡,那宅院就在前麵了。」

「嗯。」

「你馬上能見到你兄長了。」

高明月抬頭看了李瑕一眼,沒有說話。

白牆烏瓦在眼前顯現出來……

忽然,李瑕拉住高明月的手,轉身就走。

高明月像小兔子般驚了一下,卻也不問,跟著他快步而走。

兩人穿過一條條街巷、繞過臨安府署、到了西湖東岸。

李瑕隨手掏了銅錢,坐上一艘遊湖的小船。

他顯然是毫無目的地亂走,隻是偶爾回頭仿佛看風景一般掃視著湖麵。

遊船劃到西湖北岸停下。

李瑕像是鬆了口氣,帶著高明月在附近尋了家雅致的西子客棧,要了一間上等廂房。

直到進了房,高明月才開口問道:「有不對勁?」

李瑕點點頭,道:「你注意到了嗎?」

「嗯,那個宅院附近,有人在暗中監視。」

李瑕道:「我換身衣服再過去一趟,你在這裡等我。」

「好。」高明月問道:「我到樓下茶樓打聽些消息嗎?」

「也好,你要小心。」

兩人默契,從來都是這樣三兩句話就足夠。

說話時,李瑕已褪掉外衣,開始喬裝。

高明月很有默契地背過身去,卻是又偷偷回頭看了一眼。

不一會兒,李瑕換上一身粗布衣服,從門縫處往外看了一眼,推門而出。

他這次不牽馬匹,不帶刀,隨手在地上扌莫了把泥抹了臉。

先在附近逛了一圈,熟悉了環境,方才又往清河坊走去。

遠遠觀察了一下,見到一個大漢正坐在路邊賣茶葉,時不時往宅院瞥上一眼。

李瑕走上前,問道:「茶葉怎麼賣?」

「一斤三十五錢。」

李瑕道:「不是有四種嗎?」

「一樣價錢。」

「便宜些可好?十五錢若能買一……」

賣茶大漢抬起頭,罵道:「不買滾蛋!」

他這一句喝罵頗為大聲,周圍不少行人紛紛轉頭看了過來。

李瑕仿佛被嚇到,低下頭目光一掃,退了幾步,轉身走開,自到巷口處的茶水攤上要了碗茶。

不等到一碗茶水喝完,他已在茶桌上刻下了幾個奇奇怪怪的符號。

遠處,有個高瘦青年與人攀談了幾句,目光皆落在了賣茶大漢身上。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幕後大佬之全員腦補 龍婿大丈夫2 天梯盡頭 附庸風月 傅太太請把握好尺度 洪荒:我人道至尊,道侶都重生了 大秦,想跑路,被祖龍賜婚 餘路有淮安 靈氣復蘇後我和馬甲們開啟了工業革命 絕品修真狂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