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十七)(1 / 2)

加入書籤

先史六篇

【篇一】

夫求仙問道,乃古今之常誌也。昔者,黃帝遊於昆侖之巔,遇真人廣成子,授以玄妙之道。今吾亦欲效法先賢,遂擇良辰吉日,披鶴氅,戴華陽巾,足躡飛雲履,背攜青囊書,啟程尋訪仙境。

行至名山大川,瞻仰天地之壯觀,心曠神怡,神思飛揚。山川之間,時有幽人隱士,結茅為廬,飲流泉,食野果,與世隔絕。吾每遇此輩,必虛心請教,探詢長生不老之術。或言:「服氣餐霞,可輕身而飛升。」或語:「煉丹吞露,可洗髓而脫胎。」吾雖疑信參半,然誌在探求,不敢懈怠。

一日,行至深山古林,偶見石室,門額刻「紫府」二字。推門入內,見一道士坐蒲團上,須發皆白,神光內斂。吾知其非常人也,遂跪拜請教。道長微笑曰:「汝既誠心而來,當有所得。」因授吾以《太上感應篇》,命吾勤修不輟。

自此,吾日夜修煉,漸覺精神充沛,氣血旺盛。雖未登仙籍,然心境已超塵脫俗,物我兩忘。歲月流轉,終不知其數,但覺風霜不侵,疾病不染。吾知此乃道長點化之功,心懷感激,遂再訪石室。

道長見吾,頷首曰:「汝已得入門之徑,若能持之以恆,必能窺究大道之奧。」吾謹記教誨,謝過道長,再入深山,繼續修行,冀望有朝一日,能夠羽化登仙,了悟生死之謎。

【篇二】

自昔聖賢,多有求道之心。吾亦慕道之士,誌在尋真探幽。於是束裝就道,歷覽名山大川,欲覓仙蹤。

行至一處,山巒疊翠,溪流潺潺,風景如畫。忽聞悠揚琴聲,隨風飄來。吾順聲而去,見一隱者撫琴於鬆蔭之下。琴聲之中,似藏無窮玄機。吾立聽良久,不覺陶醉。

待曲終人散,吾上前拜見,問及長生之道。隱者笑曰:「道無形,何須他求?心中自有真境。」言罷,指天示地,意喻宇宙之大,道法自然。

吾受教而退,心懷豁然。自此,不再遍訪名山,隻於日常中體察自然之道。日夜修煉,漸覺身心合一,與天地同呼吸。

歲月如梭,吾雖未能飛升,然心靈已達無礙之境。知天命之不可違,順其自然,與世無爭。終日讀書論道,與誌同道合之人共話天機。

終其一生,雖未得仙緣,然心境寧靜,無憾於心。臨終之際,笑謂弟子曰:「求道不求遇,得心應手,即是真仙。」言畢而逝,神色安詳,如入定中。

【篇三】

昔聞仙道之說,心生向往。吾乃放下紅塵俗事,背起簡樸行囊,踏上尋道之旅。

途經崇山峻嶺,跨過湍急溪流,目睹奇花異草,耳聞珍禽異獸。心中不禁暗想:若得道成仙,定能禦風而行,遨遊八荒。

一日,行至幽深山穀,見一茅屋孤立其間。炊煙裊裊,傳出陣陣清香。吾近前探望,見一老者正對爐煉丹。吾跪地叩首,懇求指點迷津。

老者抬眼審視良久,方緩緩開口:「汝既至誠而來,當有所得。」遂傳吾煉丹之法,並告誡:「修身養性,乃成道之本。」

吾謹記教誨,自此日夜鑽研煉丹之術。隨時間推移,身體愈發輕盈,精神愈發清明。雖未得道成仙,然已感通神明,洞察世間。

終於一日,吾於靜坐中頓悟:求道非為逐仙逐聖,而為明心見性。自此放下執著,回歸塵世,以道濟世,廣結善緣。

歲月悠悠,吾雖白發蒼蒼,仍心懷童真,樂於助人。終其一生,雖未脫凡塵,然已心如止水,恬淡自如。

【篇四】

自古仙人隱於山林,吾亦懷揣一顆求道之心,決意深入群峰,探尋真諦。

越險峻之嶺,穿莽莽之林,吾行至一處幽穀。穀中有潭,碧波盪漾,清澈見底。潭邊石上,一道士端坐其上,手持玉簡,口中誦念不絕。

吾悄步前行,俯身行禮,恭敬問道:「敢問前輩,何以得道?」道士停誦,凝視吾良久,方才答曰:「道法自然,順應陰陽,調和五行,乃可長生。」

吾聞言恍然大悟,自此依道士之言,修煉身心。日夜不懈,漸覺體內元氣充盈,精神煥發。

然歲月如梭,雖修為日增,卻始終未能窺破生死之秘。吾不禁感慨:求道之路,漫長而艱辛。然心中之誌,未曾動搖。

終其一生,吾未能飛升九天,卻亦無悔。於深山之中,結廬而居,與天地為鄰,與萬物為友。終日修煉不輟,直至塵埃落定,方證道心。

【篇五】

吾自幼好學不倦,尤其對道家之術充滿向往。遂決心放下塵緣,追尋仙道真諦。

跋涉山川,歷經風霜,吾終於抵達一座古老洞府。洞口瑞氣繚繞,清泉叮咚。吾知此非凡境,必有高人隱居。

入洞深處,見一老翁正在打坐。吾恭聲問候,並表明來意。老翁睜開雙眼,目光如電,透視吾心。

「汝心誠則靈。」老翁言畢,傳授吾一門吐納之法,並囑咐:「修道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吾謹記於心,自此勤修苦練。日以繼夜,不覺時光流逝。身體漸覺輕盈,心靈愈發寧靜。

然修道之路,充滿坎坷。吾雖不斷精進,卻始終未能突破瓶頸。每當此時,吾便回想起老翁之言,堅持不懈。

歲月荏苒,吾雖未得道成仙,卻已心如止水,看透紅塵。最終選擇隱居山林,以修道之心,度餘生之日。

【篇六】

吾聞仙道之說,心生敬仰。遂決定放下世俗紛擾,一心向道。

穿越重山復嶺,歷盡艱辛,吾終於來到一處神秘之地。此地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吾知此處必有高人隱居,便在此守候。

數日後,雲霧散去,露出一座古樸茅廬。吾上前敲門,門開處,一位道長端坐其中。吾跪地磕頭,懇求指點迷津。

道長微微一笑,問吾:「汝何以求道?」吾答曰:「願得真知,超脫塵世。」道長點頭稱善,遂傳授吾一法門,名曰「內觀」。

吾依法修行,日漸領悟天地之道。雖未能飛升成仙,然心境愈發寧靜,對世事看得愈發透徹。

歲月如梭,吾雖白發蒼蒼,卻心如少年。終其一生,未能得道成仙,然已心滿意足。臨終之際,留下遺言:「求道不在成仙,而在明理知足。」言畢而逝,留下後人無盡思索。

真史四篇

【第一篇】

昔者,有士人名曰顏淵,心懷玄誌,欲尋仙問道。乃披草履,執杖藜,遨遊名山大川,訪求至道。行至一山之腹,見古木參天,清泉石上流。偶遇一老翁,鬢發如霜,神采非凡。

顏淵稽首曰:「晚輩顏淵,願聞長生之道。」

老翁笑曰:「子欲求道,須知天地之大,人我之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乃入道之本。」

顏淵拜服,問曰:「何以修身?」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路人的我在異世界養成妹妹和女帝 歲歲年年朝慕辭 神祇召黎明 [綜英美]賽博蝙蝠崽 都市:入獄三年,出獄即無敵! 我的發明有點東西,但不多 花妖想成人 殘光中的花火 神之子:從廢物開始學習 規則怪談:第一個副本是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