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名士王烈(1 / 2)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李君浩起了一個大早。

今天他要出趟遠門,拜訪一位名士。

正是太史慈母親推薦的王烈。

之前老人家說出王烈名字時,他還沒有感覺。

畢竟他不是電腦,歷史上什麼人都能記得住,什麼事情都記得清。

不過,經過一晚上的思考回憶之後,他確定了一個人。

平原王烈,祖籍太原,因為父親去世回到平原守孝。

這時候已經是東漢末年,飢荒、旱災經常發生。

有些人因為沒有食物,被餓死的道路上。

王烈見到這種情況,就把自己的糧食分出去,救濟鄉黨。

於是歷史記錄上便有了一個「宗族稱孝,鄉黨歸仁」的王烈,由此名聲傳遍郡縣。

他喜歡閱讀書籍,更喜歡創辦私塾學校,教育鄉人向善。

受到他的影響,他的學生都很有禮貌,在市井中一眼就能分辨出來。

當然這些都是史書上記錄的雜事,真正讓李君浩對王烈這個人留有印象的是頭牛賊的處理。

這時代,對於一般農家而言,一頭牛甚至比一個人的姓名還要貴。

路上有餓死的人,卻很少有餓死的牛。

平原國中就有這樣一個偷牛的賊,因為手生頭一回乾,被牛主人抓住了。

自然的,牛主人不會饒了他,又打又罵,還要報官。

那偷牛的賊痛哭流涕,表示自己知錯,願打認罰,隻有一點,不要把這件事告訴王烈。

這時候,王烈的名聲在鄉黨間甚為響亮,很多人以被王烈表揚為榮,以被王烈批評為恥。

後來王烈聽說這件事後,非但沒有怪罪這人,反而送給了頭牛賊一塊布。

王烈的學生們知道後,集體請教,這是什麼原因。

王烈以偷馬賊殺了秦穆公的馬吃了媽的肉,秦穆公卻賜這人喝酒為例,秦穆公後來遭難,小偷不惜拚上生命去救秦穆公。

王烈認為,那小偷知道羞恥和邪惡,有悔改之心,就應該鼓勵他向善。

幾年後,有個老人擔著重擔行走,有人發現他困難後,主動幫助。

來到老人家,那人放下擔子就走,老人想感謝都來不及,更不知那人姓名。

後來,老人長途奔走,手裡的劍丟了,找了好久都沒有找到。

就在他心灰意冷時,發現路上有個人守著一把劍在等主人來,而那把劍正好是老人的劍。

原來是這人看到劍後想還給劍的主人,但又擔心自己把劍撿走劍主人回來尋找,找不到;可不撿走,萬一被後來人拿走,劍主人就永遠失去這把劍了。

於是,在沒有想出好辦法前,這人就在原地守劍,等劍主人來。

老人這時候才發現,眼前的人就是之前幫助他挑擔子的人。

王烈知道這件事後,想表彰這個人,就去尋找他,結果發現這人正是之前的頭牛賊。

想到歷史書上對王烈的記載,李君浩有種麵見大德之士的感覺。

毫無疑問,王烈屬於對道德看得很重的人,很注意自己的德行。

所以這一次去尋王烈,李君浩沒有帶很大的陣仗,隻帶了一個人去。

為此,趙七還對太史慈很有怨言。

「過往都是我守在主公身邊,這次卻變成太史子義,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舊人換新人。」

李君浩對此大笑幾聲,並不在意。

趙七此時有了正式的官職,已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鞍前馬後跑來跑去了。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我把故事留在了夏 重生末世蘇姐帶著空間苟起來 黑化少女與戀愛求生指南 休妻攀權?我廢你全族當王妃! 孽徒快住手,我可是你師傅! 那個缺德小師妹慣會裝乖巧 龍圖閣 與鳳行,劍仙臨 人在仙舟,今天我又變成了誰 末日副本:無限列車囤貨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