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馬槊(1 / 2)

加入書籤

蘇然翻看這卷宗。

槊,矛長丈八謂之槊,馬槊即是馬上所用的矛。

槊一般分為步槊與馬槊,步槊更短,馬槊用於馬戰所用,長度更長。

槊起源於漢朝,隨著大量重甲騎兵的出現,而開始興盛。

馬槊分槊鋒與槊杆兩部分,槊鋒刃長達50-60c遠遠長於普通的槍、矛類武器。

馬槊正是為了適應漢末以來越來越強大的重裝騎兵、披甲戰馬。

馬槊鋒具有明顯的破甲棱,上好的槊也會同寶劍一樣,有八個麵。

普通重甲在手持馬槊騎兵沖擊之下,會輕易一擊而破。

但相對的,馬槊的製作工藝也是十分復雜。

槊杆根本不像步槊所用的是木杆,而是取上等韌木的主乾,剝成粗細均勻的蔑,膠合而成。

以做弓用的柘木為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

先把細蔑用油反復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才完成了第一步。

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

然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為一把粗,丈八長,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乾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才算合格。

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杆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沖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

隻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

在領主時代之中,倒是不用這麼長的時間,但也要花上三個月時間,而花費的錢財,足有購買一匹黃金級的戰馬,可見其照價。

而花費如此高製造的馬槊的威力以足有匹配它的造價,蘇然期待其出現在戰場的那一刻。

另外一個明光甲也是工藝復雜,除了月匈前的護月匈鏡,其他部位的甲胄都是以甲片縫合,工藝要求極高。

寇準的話,倒是符合蘇然的心意。

他直接便答應下來。

「那便先抽調五個木匠和鐵匠準備研製馬具,畢竟馬具適用性更強一些。」蘇然道。

寇準微微頷首,表示記下了,「主公,董卓派遣八萬大軍由牛輔為主將,郭汜為副將,目前駐軍朔方郡,已經有七日的時光了,似乎並沒有進攻西河的意思。但我已經調遣了趙充國老將軍去鎮守。」

蘇然微微揉著額頭,「沒想到董卓居然會摻和一手,那麼匈奴人與鮮卑的態度如何?」

「前方探子來報,南匈奴與鮮卑調集兵馬似乎往幽州去了,很可能是收到了三郡烏桓的邀請,對付公孫瓚。」寇準道。

「而西涼軍駐紮朔方,多有劫掠羌胡,引起了極大的不滿。」

「那麼,郭汜可能是想要坐山觀虎鬥了,隻是他沒想到袁紹並沒有進攻西河。」蘇然道。

「正是如此,這樣一來,西涼軍便有些騎虎難下了,他們很可能會明白無利可圖之後,便會撤軍。」寇準道。

李七很快到來,蘇然將事情交待下去,正準備再問一些情況。

有一個士兵匆匆而入,「領主大人!太原戰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被師叔撿走以後 種田後我成了星際首富 穿書後被反派掰彎gl 天降嫻妻 掉馬後我成了師尊的早逝白月光 將軍她被賜婚了個病美人 無量沙雕人間失智 鹹魚女主想過平靜生活[快穿] 大佬的自我修養[快穿] 穿成劍靈後,我投入了反派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