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蘇夜發火(1 / 2)

加入書籤

在五十年代初期,香江電影行業中,電懋與邵氏兄弟形成了鮮明的兩大陣營,各自占領半壁江山,相互間的競爭從未間斷。而在電懋創始人陸運濤,也就是朱國良姐夫還沒遭遇意外之時,電懋可是唯一能讓邵氏兄弟甘拜下風的存在。

陸運濤本人極具才華,尤其重視劇本創作。在他的極力推動下,電懋上下都形成了一種共識——編劇的地位高於導演。這種觀念讓電懋能迅速圍繞優質劇本展開製作,然而如此做法亦有利弊。好處在於導演不會擅自篡改劇本,避免產出不倫不類的作品;壞處則是影片呈現出流水線般的標準化生產模式,缺乏獨特個性和風格,如同提線木偶一般死板僵硬。

因此,電懋雖作品水準穩定,但卻不願大刀闊斧地投資鼓勵創新潮流。其特色在於編優於導,劇本固然突出,導演卻淪為了劇本的執行者,雖能拍出流暢可觀甚至賣座之作,卻鮮有出類拔萃的導演。電懋的作品雖然精美有格調,卻總覺得少了些磅礴大氣,難以誕生像李翰祥、張徹、胡金銓那樣引領潮流的大導演。

相較之下,邵氏兄弟則截然不同。掌舵人邵氏的創辦者,那個後來以捐建多棟教學樓聞名的人物,起初隻是一個唯利是圖且對員工苛刻的商人。他以鐵腕手段管控旗下編劇和導演,為了達成目標不惜不擇手段。但在探索方向時,邵氏卻肯大膽投資,故能打造出大氣派、大場麵的古裝片、宮廷片,以及捧出張徹、胡金銓等著名導演,持續引領潮流,給人留下宏大氣象之感。

電懋的電影基本局限於表現生活情趣的現代片和溫和文藝片,想要迎頭趕上邵氏時卻發現缺乏古裝片的製作基地和經驗,所以在拍攝歷史題材或古裝作品上不如人家反應迅速、製作精良。這也導致後來朱國良決定將電懋賣給嘉禾。一方麵是因為他個人能力有限,難以勝任影業公司的管理;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邵氏帶來的巨大壓力使得電懋無法望其項背。

來到片場,映入眼簾的是占地兩千平米左右的空間,內部裝飾與設施大多參照香江樣式,主要用於營造溫馨文藝的小場景,完全不見武俠片或正劇所需的場景布置。

「咱們以前就沒拍過武俠片和歷史片嗎?」蘇夜看著身邊的幾位同事,問了出來。

「蘇總,確實沒拍過。當年陸總還在的時候,曾明確表示,俠客以武犯禁,歷朝歷代都不是什麼好事。我們應以溫馨浪漫、新穎有趣為宗旨,這才是最適合香江觀眾口味的。至於武俠片,它並不是香江市場的主流。」

「所以我們片場裡從來都沒準備過武俠片的相關設備。」

「誰能料到現在武俠片突然成了新潮流呢?」

宣傳部負責人無奈地搖頭回應。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荒野獨居,我的係統立大功 鏡獸 道詭:僵屍有精神病很合理吧 時空商人之紀途 總載小甜妻 我心中有團火 仙子聖女們都在阻止我尋死! 大道唯仙 華夏捉妖師 逐光前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