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洞府(1 / 2)

加入書籤

修仙有四寶,侶法財地。侶指的是人際關係,法指的是通往大道的天地之法,財則是各式的法寶,靈藥,而地則指的是修行之地,對於葉秉現在所在的洞府了。

所謂洞府所在必然是天地靈秀之地所在,對於葉秉所在的道宗,自然是「銀宮金闕,紫府都,皆是神仙所居」美稱的人間仙境。

而在葉秉麵前此刻幾本中介紹洞府中的書,自然把選洞府的最重要的因素給列出來了,就是風水。

何為風水?書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可見氣所到之處就是風水。

那麼如何來判斷一個地方的風水呢?書上也作了簡單的介紹,就是氣、數、象。氣之前已經說過了,那麼,數呢,就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序或邏輯,正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就是此理,那麼,我們如何來找到這個數呢?

其實,在宋時的理學,凡間顯學儒家就總結了答案,就是格物致知,格就是學習,也就是通過學習世間萬物,來發現規律。在更早之前修仙者在行氣時就發現了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

從葉秉的角度來看,其實氣更像是能量,象則是運動,我們知道物體是永遠不斷地運動的過程中,運動的過程需要的就是能量。這或許就是天地之中氣的奧妙吧。

通過一番分析,葉秉終於揭開了這天地之中無所不在的氣的神秘的麵紗,此刻,葉秉有著很大的感慨,其實這個時代並不算是落後。

明明科學的種子就已經誕生了,哪怕那些修仙的人多為凡間考慮一點,帶來的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於天地之間也算的上一筆天大的功德。

但是,這些人一個個都想著追求大道,哪有時間管的凡間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情,所謂的宗門大比,恐怕就是一個為了安慰那些凡人找到的借口,哪怕有著可以在凡間可以翻雲覆雨的權力,也不會讓那些天驕多看一眼。

一個個深怕自己沾染上凡間的濁氣,卻都忘了自己在踏入大道之前,跟那些他們眼中凡間猴子有什麼區別呢?哪怕自己得道成仙,也抹去不掉那種早就誕生作為人的基因了。

在凡間裡俗也有不少專門諷刺仙人的書,那些前腳還是俗不可耐的凡人,一旦有朝一日能踏入修行,轉眼間從麵朝黃土背朝天,變成了麵朝天屁股朝地了。

葉秉有打開了一本介紹了宗門的書,裡麵有關於天下三大宗門的介紹,即道宗,心宗,天宗,三者都來自萌教的創始人(存疑),後來老祖飛升,三位弟子也分別在人間留下了道統,方便後人飛升。

道宗,據說乃是最早的太上所留,元始創立了天宗,心宗乃是道宗分裂而出,即使這樣現在的道宗也是天下最大的宗門,可見道宗最強大的時候有多麼誇張。

恐怕天下修士,哪怕遠居四海的散修和與人間交流的妖修都要賣道宗一個麵子,那麼通天所留的道統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就不足為奇了,恐怕其中道宗也出了不少的力,這其中的齷齪書上也不會說。

葉秉不經意間笑了笑,看來這位之前的穿越者給弟子取名字可真是惡趣味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通天教主,三清都聚集了,不知道,他不會給自己起名鴻鈞老祖,葉秉充滿惡意的編排這位在世人眼中的至高的存在。在他的眼中,所謂的修道就是能量的運用罷了。

可惜這個世界物理規則和原來的世界不同,不然的話也葉秉可能就在直接種科技樹了,葉秉不信這些道士再流弊能抵擋宇宙文明的科技力量嗎?信不信隨手給你來一發人造小太陽看你能不能挺的住?

葉秉發現自己似乎找到了對付沐魚的辦法,不過可惜在這個世界這個想法算是破滅了,躺在洞府裡的玉床上,看著天上的星光璀璨,月光穿過這座為道宗的安危守護了千餘年的宗門大陣,留下既靜謐又清雅的氣息。耳邊似乎有著溪水輕柔的聲音,也不知是哪處的風水寶地主人在洞府中如此詩情畫意。詩曰: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難怪那些古人在見到如此優美的仙境會發出如此感慨,人的壽命長短自有天數,而這天地之中的日月,卻是亙古以來的,這本就是天地之理。所以我輩修行人自是逆天而行的,修行一路,隻可進不可退,不然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杯黃土罷了。

難怪太白詩曰:「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仙人撫我頂,結發受長生。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生於1990 旅行的海的新書隻為遇到更好的你 我隻是一個記錄者 穿書之屌絲他居然魔改劇本 小師父她超強 天理難容兩情歡 低穀醫生:於正宇 帶著係統重生,抽獎有點離譜 古籍歷史文化悠久古典談古論今 帶著空間穿越到古代當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