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羿殺九嬰取雄黃 巴蛇被屠洞庭野(1 / 2)

加入書籤

話說驩兜、孔壬、鯀三位重臣接到了陶唐侯請求協助對抗九嬰的緊急文書後,即刻聚首商議對策。驩兜首先發難:「我看這是陶唐堯不願親自率軍遠征,故意想出的難題。斬殺巨蛇,何須千裡迢迢去尋雄黃?況且他居於東方,從未涉足西方,怎會得知九嬰之患,分明是在推脫責任。」孔壬反駁道:「此言差矣,九嬰之害確有其事,並非虛言。」驩兜針鋒相對:「即便九嬰存在,又與他何乾?他讓我們對付巴蛇,我們卻要為他解決九嬰,這不是故意刁難是什麼?」孔壬追問:「那你認為該如何應對?」驩兜月匈有成竹:「我意已決,不需他插手巴蛇之事,我自會派遣精兵前去。一條大蛇能有何等威力,隻需人多勢眾,配備強弓毒矢足矣。待我解決了巴蛇,再上書責問他,說他借故逃避,看他如何辯解。」孔壬贊同道:「言之有理。既然九嬰在西方為禍,天下共知,若朝廷置之不理,恐失民心。你既南征,我便西討,借此機會展示軍威,你意下如何?」驩兜連聲附和:「極好極好,但該調動多少兵力呢?」孔壬沉思片刻:「聞九嬰凶猛異常,我打算派兩支軍隊前往。」驩兜不甘示弱:「那我也調兩支。」孔壬提醒:「對付一蛇用如此大軍,恐遭諸侯恥笑。」在一旁沉默良久的鯀終於開口:「確實過多,用兩支軍隊對付一條蛇,即便勝利也顯不出英勇,還是適量為宜。」驩兜權衡之下,最終決定僅派出一支軍隊。

當時,天子直接指揮的軍隊共有六支,如此兩支西進,一支南下,保衛王畿的隻剩下三支。出征之日,驩兜、孔壬親至城門相送,麵授機宜,直至大軍漸行漸遠,二人才返回城中,滿心期待勝利的消息。唯獨鯀顯得漫不經心,原因在於,驩兜欲除巴蛇,是出於保護自已南方領地的私心,孔壬則擔憂九嬰勢力坐大,阻礙他與相柳的聯係。他們行動的出發點皆為私利,並非真心為民除害或為國揚威。而鯀與此事無關,自然表現得漠不關心。小人逐利,自古皆然,實不足奇。其他瑣事按下不表。

一日,驩兜、孔壬正於朝堂等待捷報,忽聞喜訊傳來,卻不料是陶唐侯的奏報,言稱「封豕已除,桑林地區恢復安寧」。二人閱畢,麵麵相覷,無言以對。又過了數日,南征的士兵零星逃回,稟告道:「巴蛇異常凶悍,我軍損失慘重,有的被吞噬,有的被絞殺,有的中毒身亡,有的逃入雲夢大澤溺斃,五人之中竟有三人喪生。」驩兜聞言急問:「你們不是配備了強弓毒箭嗎?為何不用?」士兵們答道:「我們確實嘗試射擊,但一是巴蛇行動迅速,難以瞄準;二是蛇身鱗甲堅厚,箭矢難以穿透;三是其散發的毒氣極其致命,距離甚遠便能感受到,一旦中毒,立時心慌體軟,根本無法抵抗蛇的攻擊。」驩兜又問:「你們沒有設置障礙和陷阱嗎?」士兵搖頭:「巴蛇體型龐大,任何障礙均能輕易跨越,至於陷阱,更是無濟於事。」驩兜聞言,長嘆不已,悔不當初,應聽取神巫建議,派遣羿前往。此時,消息傳至毫都及周邊,民眾聞訊震驚,悲痛哀嚎之聲響徹四野。

那時的製度實行的是寓兵於民的政策,不同於募兵製度,這次南征西討的戰士正是從近畿各鄉挑選出來的青年,每家派出一位壯丁。南征軍隊中已有半數以上的壯士犧牲,換算下來,涉及的家庭數量驚人,怎能不令家人悲痛欲絕?而西征戰士們的親人更是憂心忡忡,急切期盼前線的消息。某日,西征部隊的信使終於到來,孔壬急忙詢問戰況,信使沉重地回答:「戰事不利,我們已遭遇大敗。」孔壬追問緣由,信使解釋:「我們初至戰場,便派遣斥候偵查,得知九嬰並非單指一人,而是九個孩童,其中有四位是女孩。這消息讓我們的士兵放鬆警惕,未予重視。不料首夜即遭其火攻偷襲,營地受損嚴重,人員傷亡慘重。次日列陣對敵,準備交鋒之時,九嬰又引洪水淹沒我軍,水源不明,導致我們再次大敗。自此之後,他們輪番使用火攻與水淹,使我軍防不勝防,元氣大傷,隻能退守山海邊界,懇請朝廷速派援軍。」

孔壬聞言,啞口無言,深知再派援軍亦難挽敗局,隻得令其撤軍。使者領命退出。消息不脛而走,民間更加動盪不安。驩兜與孔壬束手無策,直到此事被帝摯知曉,召二人進宮,帝摯道:「看來,還得請陶唐侯出馬,有司衡羿相助,必能平亂。」

驩兜爭辯道:「起初確是請他,但他推三阻四,我們才自行派兵。」帝摯搖頭道:「你誤解了。陶唐侯乃朕之親弟,素以仁德著稱,不會對我有所刁難或拒絕命令。他未即刻行動,必是出於對朝廷的尊重,不願擅自行動。我現決定依循古製,賜他弓矢,賦予其專征伐的權力,無需事先奏報,如此他便無推脫之由。」

驩兜與孔壬對這突如其來的決定感到驚訝,憂慮道:「如此一來,陶唐侯的權勢過大,恐難以控製。」帝摯微笑道:「無須擔心。陶唐侯的為人我完全信任,他不會有篡位之心,即便有,我也願意讓位。我身體狀況如此,時日無多,帝位對我來說並無太大意義。再說,論才德,我遠遠不及他,為了天下蒼生,帝位理應歸於他。若病情無好轉,我考慮禪位給他,所以你們擔心的控製問題並不存在。」二人聽後,沉默不語。

次日,帝摯下旨,特賜陶唐侯弓矢,授權其自主征伐,並令其即刻征討九嬰。陶唐侯接旨後,立即召集群臣商議。務成子進言:「朝廷兩路大軍折損,重任轉至我們肩上,我們責無旁貸,應迅速行動。但領軍之人非老將不可,不知老將軍意下如何?」羿答道:「軍旅之事,老朽自當承擔,隻是對九嬰之謎頗感困惑,為何朝廷大軍亦未能取勝?」務成子解釋:「九嬰乃水火之怪,善用水火,無他特殊能力。關於九嬰,其源頭與太昊伏羲氏有關,伏羲在成紀出生,自小立誌創製符號,即後來的八卦,而八卦之地以成紀最早,那裡八卦台成為文字之源的象征。」陶唐侯好奇:「水火何以成怪?」務成子繼續說道:「其中蘊含深意,伏羲八卦不僅開創了文字的先河,也在成紀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那裡的八卦台,或許藏著九嬰之謎的鑰匙。」

雪後時分,那八卦台上似乎還能隱約窺見八卦圖的輪廓,據說這是伏羲精誠所凝,年深日久,竟有了靈性,逢盛世則顯現祥瑞,遇亂世則化為災禍。九嬰便是坎、離二卦精氣所化的異獸,坎卦四陰爻一陽爻,離卦二陽爻二陰爻,合共九爻,故為九體。因出自伏羲幼時筆下,且卦紋簡略,它們皆呈現孩童模樣,坎卦象征中男,故有五個男童,喜用水攻,著黑衣;離卦代表中女,因而有四個女童,擅長火攻,穿紅衣。這類精怪之所以肆虐,皆因世人對其來歷懵懂無知。老將軍此行隻需將真相告知軍中,使其心生畏懼,彼等縱有奇技,也不敢妄動。再配合您神乎其技的箭術,何懼之有?

羿聞此言,歡喜不已,連忙向務成子致謝,隨後辭別陶唐侯,精選千名勇士,與逢蒙一同西進。歷經數日跋涉,一行人抵達成紀,臨近凶水之畔,遙見兩隊九嬰兵馬,一隊身著黑衣,以一名較大的男童為首;另一隊紅衣飄飄,由兩位女童領頭。路上,羿已將九嬰的底細告知眾人,軍心堅定。古語有雲,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交戰之時,羿的士兵齊聲高呼:「坎、離妖孽,末日已至,速速退散!」九嬰聞聲,深知詭計敗露,驚慌失措,欲逃無門,怎奈羿與逢蒙箭如飛蝗,瞬息間,九嬰盡數伏誅。餘下的隨從民眾,在「降者免死」的喊聲中紛紛投誠。此次戰役,未及交鋒便告大捷,令西方諸侯及民眾驚嘆不已,對陶唐侯的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九嬰既除,羿一方麵派人前往武都山采集雄黃,一方麵率軍凱旋。陶唐侯與眾臣隆重迎接,自不待言。待武都山的雄黃送達,羿再度向陶唐侯辭行,踏上征途,目標直指巴蛇。務成子相送時叮囑:「老將軍此行斬蛇不難,但請留心,巴蛇皮肉極為珍貴,可用以製藥,治療心腹之患,效果非凡。」羿點頭應允,與逢蒙及千名戰士再次啟程,直驅雲夢澤。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鬼花送嫁,龍王娶親 太上教主:我成為仙道祖師 奇葩異聞錄 盡頭終空 我靠演技通關驚悚遊戲 我在修仙界造礦脈! 我一個鍵盤俠,你讓我拯救書評? 此刻,寂滅之時! 全民:我即是亡靈君主 此地界名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