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卡諾莎之辱(續)(1 / 2)

加入書籤

【亨利四世在取得教皇的原諒,保住帝位後便返回了德國,在此之後他平息了魯道夫為首的諸侯反對派,將國內的不穩定因素一一鏟除。】

【而格列高利七世此時才發現情況有變,於是在1080年再次對亨利四世處以絕罰,開除其教籍。】

【亨利四世這次卻不慫了,他同樣宣布廢黜教皇,並且並任命了一名敵對教皇克萊芒三世,隨即率大軍揮戈南下進軍羅馬,準備以武力雪洗「卡諾莎之辱」。】

【而最終亨利四世也成功地占領了羅馬,在那裡由偽教皇克萊芒三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而格列高利七世棄城南逃薩來諾,他向盤踞在西西裡的諾曼人首領羅貝爾·吉斯卡爾求援。吉斯卡爾欣然從命。結果諾曼人確實趕走了亨利四世,但他們同時洗劫了羅馬。而格列高利七世最終在孤獨中客死意大利南部的薩萊諾。】

「好,乾得好!!!」

「這才有點皇帝的樣子!」

「倒是有些勾踐臥薪嘗膽的意思了。」

「就是可惜沒能抓住那個教皇,這種褻瀆皇權者就該處以極刑。」

看到亨利四世最終打敗教皇洗刷了恥辱,所有帝王們都很高興。

盡管國家不同、朝代不同、人種也不一樣。

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皇帝。

可能互相之間看不上,但絕不會不容許外人威脅他們的地位。

【但亨利四世的下場也並不好,繼任教皇維克托三世聯合了帝國諸侯一起攻打亨利四世。】

【並且成功推翻了亨利的統治,隨後亨利遭到囚禁。後來,亨利逃往列日,並在那裡去世了。】

【隨後皇權與神權繼續不斷爭鬥。】

剛才還在慶祝的帝王們瞬間不說話了。

沒想到亨利四世的復仇不過是曇花一現,很快就被教會的力量反撲。

更沒想到的是這宗教的力量居然這般強大,這到底是為什麼?

一個區區的宗教而已,實在是不能理解啊!

【直到1122年時,在德意誌西部的沃爾姆斯城,羅馬教皇和德意誌國王共同簽署了《沃爾姆斯協定》】

【協定規定:皇帝無權直接任命德意誌境內的主教,而是在由皇帝或他的代表出席的情況下,由教士自已選舉產生;】

【主教的政治權力由皇帝授予,宗教權力由教皇授予。】

【神聖羅馬帝國的至尊是羅馬城的教皇,而皇帝則淪為二號人物。】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16世紀英國宗教改革確立「王權至尊」後才出現轉機。】

「咱就不理解了,既然有皇帝,說明這個國家還是由皇帝創立的。」

「那為什麼還會讓一些歪門邪道發展成這般地步。」

「咱大明那什麼明教、白蓮教、彌勒教、不都讓咱給鏟除了。」

朱元璋很不理解西方教會的力量怎麼能強大到這種地步。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四合院:我在80年代賺大錢 重生,開局小公司到新天庭巨頭 王爺他鐵石心腸,沒關係我會打鐵 酷酷的逗號的新書 逆道斬天 我實在不想起名字 無她無悔 最後一位女趕屍匠 暗行跡 帶著身份卡在異世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