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蘇家有兒初長成(1 / 2)

加入書籤

「你們趕快從後巷包抄,截住小王爺,這要是錯過了王府第四十八位夫子的第一課,王爺還不要了咱們的命!!!」忠耀吼著身後的幾個隨行的侍衛,自己跳著腳繼續追趕前麵咯咯笑的小少年。

「咯咯咯咯咯,一群笨蛋,來呀,來抓我呀,誰要去見什麼狗屁夫子,都是草包,能教我的人還在他娘胎裡呢,哈哈哈。」八歲的蘇景年此刻簡直得意嘚瑟沒邊了,一路飛奔,靈活躲閃,左手順個包子,右手再拿根甘蔗,踢翻一籠雞崽兒,回身再拱翻一個胭脂攤,極盡調皮搗蛋之能事。邊跑還邊喊著「大叔大嬸,大哥大姐,錢在追我的人身上,快找他要啊。」

街上的人來商往,人聲鼎沸,被這小王爺和家奴們攪得雞飛狗跳,混亂不堪。但是百姓們早已見怪不怪了,這個小王爺從降生開始,就是北域的傳奇,更是大齊的一朵奇葩。因為她的出生,王爺按照誓言輕傜減負,大赦北域。自她降生後蘇辰繆每戰必勝,大金、吐蕃多次來襲都被他打的丟盔棄甲,蘇景年也就被視為了大齊的福星,大金與吐蕃的災星。王妃在每月初一、十五會帶著蘇景年開倉放米,救濟貧苦百姓。小王爺的異色眸更是吸引著來自九州各地的商人或者旅人趕在放米的時候一睹這難得一見的異色眸,見過的人無不稱嘆,異色眸一墨一翠著實美絕,小王爺的容顏日漸俊俏,小小年紀已經不難看出,他日必然絕美。

話說市集眾人聞言紛紛上前圍住忠耀,也不為難他,都知道小王爺雖然生性頑皮,但是心地善良,闖了禍都是及時賠付,而且都是多付一些,從不讓百姓吃虧。這可苦了忠耀,眼看著小王爺就要從眼皮底下溜走,卻無能無力,都快急哭了。

蘇景年心想著,開玩笑老娘是可是二十一世紀的跨國集團董事長,來了這才不要聽什麼勞什子四書五經、論語中庸。蘇景年天資聰慧,半歲就會講話,三歲讀遍各類古籍,五歲的政論已被驚為天人,八歲她確實已經可以無視各類凡夫俗子,即使是與當朝大儒見了麵,怕是對方也要落了下風。

正是春風得意時,突然一隻大手直接抓著蘇景年的後脖領,將她提了起來。來人身長九尺,高大挺拔,一身丹色長袍,頭發自然披散,隻有身後的發尾用炎色發帶鬆鬆束住,劍眉飛雲入鬢,圓眼帶笑,淡淡的臥蠶更顯得這雙眼仿佛如靜謐的深潭,探不到盡頭。秀氣的鼻子,三分含笑唇。說不盡的風流與瀟灑。

蘇景年不禁在心中感嘆,如斯美人,瀟灑倜儻,豐神俊秀。

「小狐狸,再跑我就打折你的狐狸腿。」來人輕聲道, 「記住,我叫破心,今日起我教你武功、醫術。你若聽我的話,便相安無事,否則輕則皮肉之苦,重則剁手跺腳。說到做到。」言罷雙腳發力,輕功施展,出塵縹緲。第一次見到輕功的蘇景年,已經被驚得無法言語,繼而大叫道,「哇!!!哇哇哇!!!太神奇了!!!太棒了!!!我要學!我要學!!!這比開飛機的感覺都爽!!!。。。。。。???。。。」突然她發現自己說不出來話了?張張嘴卻沒有任何聲音,她瞪大雙眼,不解的揮舞雙手拍打著破心。破心橫她一眼,笑道,「小狐狸,你太吵,明日前都閉嘴吧。」明日前??坑爹啊??現在才辰時啊?!!幾個起落已經回到了王府。

蘇景年這個氣啊,但是有話說不出,對方的武功和毒她算是見識了,為了保命不能發作。隻能任憑奶媽給她換了新衣裳,牽著她參加拜師宴。所謂的拜師宴就是她親娘慕容雪晗與破心,還有她坐在一起吃個飯。她的母妃今日好似興致很高,席間的話也多,「阿難,心兒的武功和醫術都是天下一絕,你跟著她定要好好修業,莫要再小孩子心性了。當初娘隻是有幸得玄清真人對琴藝的指點一二,已經受用終生。心兒可是玄天門的嫡係傳人,放眼天下都難逢敵手,醫術更是超然於九州醫界。心兒的武功巴拉巴拉巴拉,心兒的醫術巴拉巴拉巴拉。。。。。。」蘇景年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或者說心無力,隻能小雞啄米似得點頭,以示贊同,大大的贊同。開玩笑,這樣的師傅,醫武雙絕,打著燈籠,不,打著探照大燈都找不到啊,現在主動送上門來,還能讓她跑了去??無論是武功還是醫術都是上一世不曾涉獵但卻興趣濃鬱的領域,如今得如此高人言傳身教,仗劍江湖,懸壺救世的日子想是不遠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嗬,想著想著自己癡癡的笑了,不顧嘴裡的米飯漏了出來。慕容雪晗翻個白眼,對自己這個平時頑皮搗蛋一身邪氣卻在飯桌上神遊天外,癡笑漏飯的孩子著實無語。破心見此放下飯碗,笑著看著慕容雪晗,柔聲說,「狐狸,這小狐狸不愧是你的孩子。無論是頑皮還是癡傻,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似的。」蘇景年突然從破心波瀾不驚的眼中看出了一絲喜悅,還有一絲哀傷。這個眼神讓蘇景年回神了,這不是看同門師姐妹的眼神,也不是看故人老友的眼神,這是一種怎樣的眼神,那麼柔、那麼美、又那麼的淒然,仿佛迤邐安靜的湖水突然被一塊石頭劃破寂靜,頑石慢慢沉底,徒留下波動的水麵與說不出的落寞。多年後,她在莫若離的眸中清楚的看到了帶著這樣眼神的自己。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知君深情不易 重生之套路之王 九境之主 過分偏執 美食刷滿好感度[星際] 辣雞總裁還我清白![娛樂圈] 不熟 合法違章 厭爾 超值金版-中國歷史1000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