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人民共和國(2)(1 / 2)

加入書籤

第十五卷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中華人民共和國(2)

新中國的「十二年規劃」是什麼?

為了迅速發展科學事業,迎接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黨中央於1956年1月召開全國知識分子會議,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用幾十年時間在經濟上和科學上迅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任務。

會後,黨中央組織全國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編製了《1956年至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即「十二年規劃」),提出「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方針。

「重點發展」就是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擬定了57項重點任務,其中特別強調發展原子能、火箭和噴氣技術、電子計算機、半導體自動化、精密機械、儀器儀表等新興技術。

「迎頭趕上」就是盡量采用世界先進成就,瞄準新興科學和新興技術,走捷徑趕上去。

為了保證科學規劃的實現,1958年11月23日成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聶榮臻任主任,具體領導貫徹執行規劃所提出的任務。

當時,決定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重點發展以導彈、原子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

經過努力,「十二年規劃」所提出的主要任務,除基礎理論一項外,其他項目提前5年於1962年完成。

誰提出了「雙百」方針?

1951年,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的成立寫了「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題詞。

1953年,毛澤東提出歷史研究要「百家爭鳴」。

1956年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正式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即「雙百」方針。

1956年5月26日,陸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識界作了題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講話,係統地闡述了「雙百」方針,指出它是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科學工作和文化藝術事業的基本方針。

中共八大的議程包括哪些?

1956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在中南海先後召開了兩次「八大」預備會議。

毛澤東在這兩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了「八大」的目的和宗旨是總結「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而奮鬥。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禮堂隆重開幕。

出席會議的代表有1021人,他們代表著1073萬黨員。

58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應邀參加了大會,我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以及中央直屬機關、國家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團體的負責人員也應邀列席了會議。

大會的議程是:毛澤東首先致開幕詞,劉少奇代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政治報告。

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周恩來在《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中總結了我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情況,就近年來領導經濟工作中所感到的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提出了一些意見。

陳雲在題為《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以後的新問題》的發言中,提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的新格局,即「三個主體、三個補充」這一極有創見性的著名論點。

會議於1956年9月27日勝利閉幕。

「八大」正確分析了三大改造後中國的主要矛盾,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而是先進的社會主義製度與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八大」做出黨的工作重點及時戰略轉移的決議,並借鑒了蘇聯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在肯定重點發展重工業的同時,強調發展農業和輕工業的重要性。

誰是提出「一國兩製」的第一人?

1956年春,毛澤東委托章士釗轉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蔣介石的信,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辦法:除外交統一於中央外,其他台灣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管理;如台灣經濟建設資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撥款予以補助;台灣社會改革從緩,待條件成熟,亦尊重蔣介石意見和台灣各界人民代表進行協商;國、共雙方要保證不做破壞對方之事,以利於兩黨合作。

後來,毛澤東又說:台灣與大陸統一後,台灣「一切可以照舊」、「可以實行三民主義」,從而提出了「一國兩製」的初步設想。

此後,中共中央又多次研究和充實了這一設想:1956年6月,周恩來在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正式提出希望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1960年5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重申了毛澤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四條辦法;1963年,周總理請張治中、傅作義致函陳誠,再次闡明:隻要台灣在外交上統一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都可尊重蔣介石、陳誠意見處理。

但是,由於這一時期,蔣介石與美國簽訂了針對大陸的軍事條約,不願放棄「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夢想。

盡管毛澤東作出了「和平解放台灣」、「使台灣重新回歸祖國」的種種設想,但因缺乏實施的具體條件,均告無果。

「一五計劃」於何時完成?

1957年,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超額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計劃。

工業方麵,1953年-1957年的五年內,我國先後施工的工業項目有1萬多個。

一大批基本建設項目建成並投入生產。

我國有了自己的汽車、飛機、重型機器和精密儀器等製造業,有了高級合金鋼、有色金屬冶煉等新的工業部門。

農業方麵,連年豐收,糧棉產量連年增產。

以鐵路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業,也有很大的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長江第一橋是哪座橋?

長江是我國的第一大江,水又深又寬,就像一條天塹,阻隔著我國南北的交通。

新中國成立以前,長江上沒有一座橋,江南江北的人民隻能靠船擺渡過往,十分不方便。

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年,有關部門就開始了橫跨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的勘察設計工作。

1955年9月1日,武漢大橋正式動工,1957年10月,離正式施工僅僅兩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大橋全部竣工通車了。

武漢長江大橋全長1670米,下層為鐵路橋,可以同時對開兩列火車,上層為公路橋,可以並列行駛4輛汽車。

從此,一列列南來北往的列車從大橋上飛馳而過,祖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變得暢通無阻。

接著,我國的橋梁工人繼續奮戰在長江上,相繼建成了南京長江大橋、重慶長江大橋等長江大橋,而南京長江大橋更是新中國自力更生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橋梁。

新中國第一個水電站是什麼?

解放以前,我國沒有一座水電站。

我國有上千條江河,水力資源豐富,預計蘊藏的發電量達68億千瓦,可開發的有3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新中國成立後,共和國的水電站建設者首先在黃河上中遊建設了鹽鍋峽、青銅峽、劉家峽、三門峽、八盤峽和天橋等水電站。

20世紀50年代,又在錢塘江建起黃壇口、新安江、富春江、烏溪江等水電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新安江水電站。

新安江在錢塘江的上遊,20世紀50年代後期,為了加快工業建設的速度,解決華東地區電力嚴重不足的困難,國家決定在這裡築壩蓄水,興建水電站。

正當工程全麵鋪開之時,援助建設的蘇聯專家撤走了,設計的圖紙也被帶走了,原來訂好的購買發電機的協議也撕毀了,水電站建設陷入困境。

但中國人民是有誌氣的,中國自己培養的水電工程科技人員是有能力的。

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他們自己設計圖紙,自己製造機器,自己主持施工,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終於,在青山峽穀間,一道高高的堤壩攔住了東流的江水;壩底機房中,一台台水輪發電機安裝就位。

不到3年的時間,第一座我國自行設計、自製設備、自己施工的大型水電站建成發電了!周恩來總理親筆為水電站題了詞。

新安江水電站的建成,為中國以後建造水電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西藏農奴為什麼能翻身做主人?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在1951年簽訂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

根據和平解放西藏的協議,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

人民解放軍嚴格遵守黨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民族政策,熱情地幫助藏族兄弟發展農牧生產,為他們治療疾病。

人民解放軍還克服了重重困難,修通了西藏連接祖國內地的青藏和川藏公路,辦起了學校和醫院,使西藏的麵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59年3月,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改革運動在西藏展開。

千百年來飽受壓迫剝削的百萬農奴紛紛起來控訴三大領主的滔天罪行,廢除、焚毀了世世代代使他們慘遭剝削壓迫的各種債據契約,分得了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

得到自由和土地的人們生產積極性高漲,很快就使西藏的農牧業生產有了飛速的發展。

廣大翻身農奴從此成了雪域高原的真正主人。

大慶油田是如何建成的?

大慶油田的建設是十分艱苦的,石油工人們為了早日實現我國的石油自給,日夜奮戰在工地上。

由於缺少運輸機械,鑽機無法立即運到工地,「鐵人」王進喜和他的隊員們硬是人拉肩扛,把上百噸重的鑽機運到工地上。

每天開鑽機時需要的四五十噸水,他們又硬是一盆盆、一桶桶地運來,保證鑽機及時開鑽。

有一次,發生了井噴事故,王進喜不顧自己有腿傷,帶頭跳進冰冷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壓井噴用的泥漿。

就這樣,他在泥漿裡足足泡了3小時,終於把井噴壓住了。

當大夥兒把王進喜背上來時,他的腿已經動不了了。

在大慶,像王進喜這樣的工人還有很多,他們用這種「鐵人」精神,戰嚴寒、鬥酷暑,克服了井噴、缺水、缺糧等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短短3年多時間裡,就高速度地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油田。

時傳祥是何許人?

時傳祥是北京的一位掏糞工人。

解放前,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推著沉重的糞車走街串巷去掏糞。

掏糞不但又髒又累,還處處遭人歧視。

有一次,時傳祥乾完活口渴得很,就向那家闊太太要碗水喝。

闊太太趕忙用手捂住鼻子,叫仆人拿了一隻餵貓的碗,盛了一點兒涼水給他喝。

在那些闊人的眼裡,窮人都是臭苦力,掏糞工更是「人下人」。

解放後,時傳祥成為北京崇文區的清潔工人,還當上了清潔隊長。

雖然每天的工作仍然是掏糞、清掃廁所,但不再受氣遭人白眼了。

勞動人民成了國家的主人,人們的觀念也改變了,認識到人的工作有分工不同,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淘大糞也是為人民服務,應當受到尊敬。

這些變化使時傳祥的心裡熱乎乎的,他乾活的勁頭兒更大了。

他說:「咱掏糞工人和糞便打交道,難免髒和臭,可咱寧肯一人髒,也要換來萬家淨啊。」

由於時傳祥工作認真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受到人們的贊揚,成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

1959年,全國「群英會」在北京召開,時傳祥出席了這次大會,還被評為大會主席團成員。

大會期間,國家主席劉少奇和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親切地接見了時傳祥。

劉少奇握著時傳祥的手說:「你當清潔工是人民的勤務員,我當國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員。」

劉少奇還把自己的鋼筆送給時傳祥,並勉勵他說:「好好學習,過春節的時候,給我寫封信。」

新中國勞動人民地位的提高及人人平等的社會風尚由此可見一斑。

新中國的體育事業是如何崛起的?

1959年4月5日,激動人心的捷報從聯邦德國的多特蒙德傳來: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力挫群雄,奪得了男子單打的世界冠軍。

這是中國體育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在乒乓球的帶動下,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也向世界體育高峰攀登。

從1956年到1978年的20多年裡,世界體育史冊上,有100多項世界紀錄是由中國人創造的。

「八字方針」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中國自1959年開始,由於「左」傾錯誤,自然災害,加之蘇聯政府撕毀合同,致使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1960年7月,中共中央北戴河會議提出要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李富春同誌在研究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時,提出要以「調整、鞏固、提高」為基本精神。

8月底,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了國家計委黨組的匯報之後,提出在「調整、鞏固」後麵加上「充實」二字。

1960年9月30日,中央轉發的國家計委黨組《關於一九六一年國民經濟計劃控製數字的報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針」。

1961年1月14日至18日,中共八屆九中全會討論批準了這個方針。

「八字方針」是中國共產黨在開始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提出的恢復與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

「八字方針」的主要內容是:

1調整農村的生產關係和有關政策,規定農村人民公社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發還自留地,開放自由市場。

2減少城鎮人口,精簡職工。

3壓縮基本建設規模,縮短重工業戰線,充實輕工業,保住重點項目。

4節減財政支出。

5穩定市場物價,對部分消費品實行高價政策。

6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加強專業協作。

7製定適合當時情況的有關教育、科學、文藝等方麵的各項具體政策。

為什麼要開展「學習雷鋒運動」?

黨中央在貫徹「八字方針」,采取經濟手段和措施克服困難的同時,還對廣大群眾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以期解決因經濟工作失誤引起的思想混亂,團結起來,齊心協力,埋頭苦乾,共渡難關,造就全國人民良好的精神狀態。

這項活動首先是從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開始。

政治思想活動普遍開展起來以後,迫切需要樹立先進榜樣,引導群眾向典型人物學習,使革命傳統和理想教育持久深入地開展下去。

時代呼喚英雄,英雄人物應運而生。

1963年春開展的向雷鋒同誌學習運動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的奮鬥富蘭克林成長自傳 我加入了敵對陣營 我徒弟不當反派 我私房錢被小姨子直播曝光了 影視從海豹突擊隊開始 神皇天路 情起不落 九龍鎮天棺 蜀漢我做主 西遊:花果山的猴子太可怕了(西遊:第四天災橫推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