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勝敗之因(下)(1 / 2)

加入書籤

「阿威,李二為什麼會成功,相信你也知道不少,不過相比李二的成功者,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竇建德這樣的失敗者,我們要從這些失敗者身上汲取教訓,避免我們也出現類似問題,你說對不對?」楊蓉看著自己的愛郎,一字一句的說道。

「嗯,你說的不錯,像竇建德這樣失敗者的經驗教訓才是我們最值得注意的……」李承宗點頭說道,「敢問夫人,竇建德,他哪裡出問題了?」

「咯咯,他哪裡出問題了?我跟你講啊,竇建德的問題不少,這首先,就是他用人出了問題,而且還是大問題。他重視人才不假,手下也不缺文武賢才也不假,《舊唐書》記載:『初,群盜得隋官及山東士子皆殺之,唯建德每獲士人,必加恩遇。』所以很多人來投奔他,一時人才濟濟。缺人,是個問題。但人多了,也有問題:不同山頭,如何平衡?不同訴求,如何兼顧?不同才能,如何配置?一言以蔽之:如何通過科學管理,搞好隊伍團結問題。竇建德之敗亡,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誤殺了一文一武兩個人:武是大將王伏寶,此人打仗非常勇猛,對竇建德也很忠誠,卻被誤殺。

這一段在我看過的《舊唐書》中有清晰記載:『其大將王伏寶多勇略,功冠等倫,群帥嫉之。或言其反,建德將殺之,伏寶曰:我無罪也,大王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既殺之,後用兵多不利。』

王伏寶被殺,源於同事**裸的嫉妒:你這麼能,把我們擺到什麼位置了?可能王伏寶情商也不高,恃才傲物,結果搞得一堆人都在說他壞話,聯合起來誣陷他謀反。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竇建德選擇相信了大多數人,於是便處死了王伏寶。

文的是宋正本。《舊唐書》記載:『納言宋正本好直諫,建德又聽讒言殺之。是後人以為誡,無復進言者,由此政教益衰。』

這個正直的愛提建議的宋正本,也是死於同事的讒言!他的死,同樣造成了惡劣的後果:沒人敢在竇建德麵前說真話了,大家更多是順著他的心思,講些他喜歡聽的話。

更嚴重的後果是:王伏寶、宋正本兩個勇敢正直的人,先後被讒言害死,意味著竇建德的團隊,歪風邪氣已占了上風,搶了話語權,這種格局,猶如定時炸彈,在決定竇建德和夏國命運的關鍵時刻,爆炸了………」楊蓉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然後看向李承宗,「阿威,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我們在用人上可不要重蹈竇建德的覆轍啊………」

李承宗聽了直點頭,能否讓手中的人才充分發揮作用,實在是太重要了,自己可不能和竇建德一樣在這個問題上發傻,李承宗認為這其實就是一個領導力的問題,而能否讓部下齊心協力跟著乾,則是領導力的重要標誌。

前世的時候,李承宗看果一個管理學的教授的總結:讓部下跟著乾,有三重境界:一是讓部下感受到恐懼,二是讓部下感覺有利益,三是用共同的價值觀來凝聚、激勵部下。

縱觀隋末群雄,大多數人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用恐懼來駕馭部下,譬如王世充,自從手下有個乾將投降李唐朝廷後,他不去反思自己的言行,反而采用酷刑嚴厲控製——家裡有一個人逃跑,全家不論老少都株連被殺,父子、兄弟、夫妻之間隻要告發就可免罪;又命令五家為一保,互相監督,如果有人全家叛逃而鄰居沒有發覺,四周的鄰居都要處死;每當派遣將領出外作戰,也把他的親屬拘留在宮裡作為人質……

在這個年代,能夠達到第三重境界的,也就隻有李二一人了。歷史對此給予了高度評價,《劍橋中國隋唐史》上評價說:「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太宗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他的成就,而且由於他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這一理想,另外還由於它表現了君臣之間水乳交融的關係。」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歷史相关阅读: 修仙文明第一劍 漫威世界的召喚師 全球諸天係統 電影世界裡的重生者 帝國最弱戰隊 無盡天賦之最終選擇 我會吞噬萬界靈氣 都市之妖孽少主 穿越從鬥破開始 從仙劍開始碾壓萬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