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晦終有時(1 / 2)

加入書籤

默默無聞可不是劉季的性格,作為一個聰明人,他並不想像英布,陳瓔一樣歸附與項梁,體會那種寄人籬下還得看人臉色行事的日子。

「憑什麼老子要跟他們混?就因為他們人多?」

不得不說有時候真理還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但是起義的局麵越來越大,秦軍和多路起義軍之間已經陷入無窮無盡的戰鬥。亂世洶洶,底層人想要博得一線生機可謂難如登天。真正的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在合適的時機做出合適的決策,最後達到自已的目的,而那些些許聰明或者自以為是者,往往會淪落為別人腳下的梯子。

劉季起義軍已經在沛縣地區活動了一年多了,說是起義軍,但是從未與秦國軍隊交戰,大多數時間都用來發展自已的力量,在沛縣老家培養自已的勢力。這個方針政策是非常正確的。

韜光養晦,再奪天時。一開始劉季對於這樣的策略是贊同的,但由於長久的隱忍,讓劉季有些不耐煩了,他迫切的需要建立一些成就來滿足自已的胃口,或者說他有點急於求成了。

這是仲夏的一個夜晚,剛下過雨的城外空氣帶著一些清冷,路旁傳來蟋蟀喳喳的叫聲,張良大踏步地走向劉季的行帳。

「子房,我們什麼時候出沛縣?而又什麼時候能夠獲取更大的勝利?請你給我一個答案!」

「大王,眼下戰端四起,局勢不明,不可亂動。我們當下要做的是發展自已的力量,多多益善啊,待時局一動而機會盡出,我們便可出擊。」

張良安撫著劉季急躁的情緒。

終於,局勢發生了變化,而這一變化使劉季陷入了被動的境地。

雍齒是劉季從沛縣帶出來的,但二人關係素來不好,雍齒總是瞧不起劉季。

魏相周市奉魏王魏咎之命四處攻城略地,很快就打到了沛縣。周市於是對雍齒說:「豐邑以前就是我魏國的土地,現在魏地大部分已經歸於魏國,要是你開城投降,那我就封你為侯。不然等我攻下豐邑,就雞犬不留。」 雍齒本來就不甘心當劉季的下屬,又見魏國許諾封侯,於是獻出豐邑降魏。劉季得知此事後十分生氣,於是率軍攻打豐邑,結果久攻不下。劉季無奈,隻得退回沛縣。

雍齒的背刺讓劉季陷入了窘境,他喪失了自已的一座極為重要的根據地,並且喪失了百餘眾跟隨自已的弟兄。就在他走投無路之際,張良為他指明了道路。

「大王,聽聞江東項家起兵反秦,在下邳駐軍,小有規模,我聽聞您曾與項家小兒項籍相識,不若向他借兵。」

「項家起兵我也有所耳聞,但是我與項羽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可願借兵給我啊?」

劉季對自已的個人魅力仿佛並不了解,又或者說是他明知故問。

「大王,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您跟項籍的交情可不止如此吧?」張良說完就抿嘴笑笑。

劉季聽聞此話,向站在張良身後的樊噲瞥了一眼,樊噲對視片刻眼神就飄到一邊了。

劉季就派蕭何繼續帶領大軍,自已帶著張良喬裝打扮,趁著夜色去往下邳。

劉季與張良就帶了幾個兄弟,輕裝簡從,沿路四處打聽消息。過了兩天,劉季眾人打聽到了項羽的軍帳所在的位置,寫了一封書信讓衛兵帶給項羽,自已轉頭就返回住處了。

「……羽兄弟,見字如晤……」

「這個劉季,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現在都會寫書信了。」

項羽在大帳內昏暗的燭火下讀著劉季的書信,不禁感慨萬千。

飄搖的燭火光在項羽的臉上跳動著,項羽臉上的欣喜也隨著火光的左右跳動而淡開了。

「項羽兄弟,我……本不想寫這封信,無奈被小人所欺,走投無路,望向你借兵500,待我收回失地,再湧泉報答。」

借兵,在這個風起雲湧的亂世,人心難測,借與不借也事關緊要,二人雖然早年相交且同患難,但久未聯係,突然提到借兵,難免會有些突兀。

項羽此時作為楚國將軍,隻掌握了區區三千兵馬,而起義大軍他是萬萬調動不了的。夜已深了,他草草的寫了一封回信,放在案頭,等天一亮就派人送給劉季。

第二天,這劉季帶著張良和幾個侍衛匆匆騎馬飛奔往南去了。

「你說項羽會借兵給我嗎?他會借多少?」劉季一邊騎馬一邊回頭問著張良。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我想活下去! 愛吃麵條的洛洛醬的新書 蒲公英撞上狗尾巴草 火影裡的飛鳥 我精通百般技藝,乾啥啥都行 HP交換生的幸福生活 靈氣復蘇,你卻不當人 末世乾燥天災,幸存者穿膠衣保濕 絕王的冷妃駕到 全民入夢覓神跡,我自帶神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