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庚申之亂(1 / 2)

加入書籤

永寧元年(1617年)七月十七日,秀保正室(菊禦台)誕下秀保七子,後取名豐臣秀孝,封北大和(新莊)、河內部分共計三十二萬石,世稱「新莊藩」。不久,後陽成天皇崩禦,秀保力主原秀吉養子、後陽成天皇之弟八條宮智仁親王為天皇,因崩禦後追號後花山院,故後世多稱為後花山天皇。

麵對基督教的蔓延,秀保決定進一步貫徹豐臣秀吉時代的《伴天連追放令》,驅逐外國傳教士出境並且將傳教與南蠻貿易嚴厲區分開來,對信仰基督教的大名進行諸多限製,希望他們放棄基督教信仰。

同時,從明國邀請高僧渡海傳播佛法,進一步加強神佛習合力度,用以抗衡和削弱基督教在日本的影響。

次年三月,為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地方豪強做大,化解歷代幕府後期都會出現的不穩定因素,進一步維護統治,幕府頒布《一城一國令》,各地大名基本執行後,幕府於永寧四年(1620年)又頒布《推恩令》,史稱「永寧雙令」。

《一城一國令》要求除幕府特準外,在一國(指令製國或大名的藩)中,大名主城或居城隻能保留一個,其餘的城必須全部廢除。但是,當大名領有多個令製國時,領有的各令製國各準予保留一城,如毛利秀元坐擁安藝、備後兩國,故除了主城廣島城外,備後福山城也準予保留。

《推恩令》則規定大名去世後,除嫡長子繼承家督外,其他嫡、庶子嗣也可分得所藩一部分土地成為支藩,大名可對此進行申訴,由幕府最終定奪(事實上隻有少數譜代獲準除外),支藩按照《一城一國令》要求另覓平原處建設居城,所需費用由主藩和支藩自行支出。後續藩政困難且主藩難以支援時,可向幕府申請上交封地進而獲得優渥的待遇。

「永寧雙令」的頒布讓安定許久的天下再起波瀾,讓秀保沒想到的是,最先反對的竟是自己的親家、山形藩主最上義康,他的兄弟最上義親、清水義清、山野邊義忠在最上義光病逝後就一直覬覦從他龐大的遺產中分一杯羹,幕府的這個政策,更是給了他們可乘之機。

雖說最上義光在《推恩令》頒布六年前去世,但幕府規定,開幕(即慶長八年)以後繼任藩主的兄弟都可援引《推恩令》對早先繼承情況提出申訴,由幕府決定是否適用。

最上氏內部這麼大的騷動,幕府顯然不會坐視不管,專門派遣使者赴出羽調查調和。

此時,仙台藩主伊達政宗也因子嗣眾多,恐去世後家中生變,表態反對《推恩令》。此外,佐土原藩主島津忠恆也號召數家大名聯合抵製,史稱「庚申之亂」或「推恩之亂」。

秀保其實在《一城一國令》頒布時就對此早有準備,他一方麵調動軍隊積極備戰,威懾不軌大名,另一方麵利誘大名家中的支持者(如庶子和兄弟等),從內部分化反對勢力。

十月二十八日,最上義康三弟清水義清於米澤城起兵,作為先鋒攻打山形城,蒲生秀行、上杉景勝屯兵山形藩邊界;伊達政宗庶子派遣忍者於當夜刺殺伊達政宗於仙台,伊達家陷入混亂。

十一月三日,最上義親作為內應打開城門,最上義康投降。檢地後,最上氏石高達七十八萬。

幕府商議決定,勒令最上義康退隱,以義康嫡子最上義興(秀保的女婿)為家督,繼承山形、最上兩郡三十三萬石,仍稱山形藩;

最上義親繼承田川郡九萬五千石,稱莊內藩;

清水義清繼承置賜郡十八萬石,稱米澤藩;

四弟山野邊義忠繼承飽海、雄勝兩郡八萬石,稱岩崎藩;

另有由利郡五萬四千石納入禦領。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遮天之九葉劍草臨世 我家大師兄腦子有包 重生:從1985開始掌控全球 血族大佬被對家光明神按頭吸血 甜到最後應有盡有[快穿] 繞床弄青梅 穿成反派boss的替身情人[穿書] 亂世兵婿 開局離婚巨星前妻也重生了 我在體內打造修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