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家分晉(1 / 2)

加入書籤

「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

晉國在春秋時代曾是一個稱霸的大國。到了春秋末年,周靈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晉國內一場長達數十年的公室與禦大夫爭權的鬥爭,在晉悼公死後終於有了結果,晉國形成了韓、趙、魏、智、範、中行六卿專政的局麵。六卿按照自已意誌行事,晉國的奴隸製度也逐漸被瓦解,國君的作用日益減小

晉平公十四年(公元前544年),吳國的延陵季子出使晉,同晉國的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晤談後,做出了這樣的預言:「晉國之政,卒歸此三家矣。」其實,此時晉國的執政者除韓、趙、魏之外,還有範、中行、智氏三家。

在與晉公室的鬥爭中,六卿為與晉君爭奪人民,采取畝製改革,廢除井田製,取消奴隸式的勞役剝削製度。周敬王七年(公元前513年),六卿在法律製度上進行了重大改革。鑄刑鼎,公布範宣子的刑書,以體現新興地主階級的意誌,動搖了奴隸主階級的政治地位,並且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這預示了奴隸製國家的滅亡。

六卿勢均力敵,相互約束,但心懷各異的六卿都在暗中準備擴張。周敬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年),醞釀已久的六卿之間的兼並戰爭終於爆發了。趙、魏、韓、智聯盟的一方,經過七八年的戰爭,終將範、中行二氏聯盟的一方徹底消滅。周貞定五十六年(公元前453年),趙、魏、韓又聯合將智氏消滅,逐漸形成了「三家分晉」的局麵,成了與秦、齊、楚、燕一樣的政治實體。從此,晉公室成了三家的附庸。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三家為諸侯,標誌著戰國時代的開始。這篇《三家分晉》講的就是這個故事。

「三家分晉」是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史學界以此作為東周時期春秋與戰國的分界點。它是中國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確立的標誌。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產生了。由此,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七雄兼並的戰國序幕也由此揭開。

當初,智宣子準備立智伯為繼承人,族人智果說:「立智伯不如立智宵好。因為智伯比別人賢能的地方有五點,不如別人的地方有一點。他留有美髯,身材高大,是一賢;擅長射箭,駕車有力,是二賢;技能出眾,才藝超群,是三賢;巧言善辯,文辭優美,是四賢;堅強剛毅,果斷勇敢,是五賢。雖然他有如此的賢能,但唯獨沒有仁德之心。如果他運用這五種賢能去駕馭別人,而用不仁之心去做惡事,誰能擁戴他呢?如果立智伯為繼承人,智氏宗族必定要遭滅門之災。」智宣子不聽智果的勸告。智果為了避災,便向太史請求脫離智族姓氏,另立為輔氏。

趙國大夫趙簡子的大兒子叫伯魯,小兒子叫無恤。趙簡子將要確立繼承人,卻不知道立哪一個更好,於是他把日常訓誡之言刻寫在兩塊竹簡上,分別交給兩個兒子,並囑咐道:「用心記住上麵的這些話!」過了三年,趙簡子叫來兩個兒子,問他們竹簡上的內容,大兒子伯魯說不出來;讓他拿出竹簡,卻早已丟失了。趙簡子又問小兒子無恤,無恤熟練地將竹簡上的話背出來;問他竹簡在哪兒,他立即從袖中取出來奉上。通過這件事,趙簡子認為無恤賢能,便立他為繼承人。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姬午首次分封晉國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國君。

這時晉國的三家大夫欺淩藐視國君,瓜分了晉國,作為天子的周王不僅不派兵征討,反而還對他們加封賜爵,使他們列位於諸侯國君之中,這樣做的結果,導致周王朝僅有的一點名分也不能再守定,而全部放棄了。周朝先王創下的禮教到此喪失殆盡!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玄幻:逆天大反派,顧長歌 陌上人家 靈女【三世情緣】 穿到塵世後我悟了 愛情公寓:從帶宛瑜私奔開始 手拉手,肩並肩,姐姐妹妹齊虐渣 原神:我有一劍可斬輪回 遇見消防員 魔法師的修真旅途 今天吃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