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夷陵之戰(1 / 2)

加入書籤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方瓜分。曹操占據南陽和江夏北部,劉備奪取了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孫權據有南郡和江夏南部。曹操回軍北方並將兵鋒指向關中、涼州一帶。公元210年,在劉備的請求和魯肅的規勸之下,孫權又把位於長江北岸的戰略要地借給了劉備。這樣-來,劉備實際上基本控製了荊州。劉備通過武力奪得西川和漢中後,已經擁有了橫跨二州(益州和荊州一部分)的龐大勢力。到了公元211年,孫權占據交州(今廣東、廣西)後,力量進一步擴大,此時曹操正忙於穩定後方,無暇南顧。孫權趁機向劉備索還荊州,而劉備則以「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為借口拒絕歸還。由於當時雙方正在合力抗曹,這一矛盾暫時未被激化。

漢中和荊州是蜀漢的兩個戰略基地,從漢中可以北出潼關,攻打洛陽;從荊州北上可以經襄陽攻打許昌,東下則可以直搗吳國的腹地,使蜀漢處於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有利地位。東吳處於長江中下遊,對劉備勢力的迅速發展深感不安。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19年),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孫權乘蜀漢荊州軍北攻襄陽、樊城,與曹魏大軍激戰不已,後方空虛之際,派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占江陵。關羽聞訊後倉猝率軍回救,結果兵敗被殺,孫權遂占有了整個荊州。孫、劉聯盟破裂,矛盾全麵激化,最終導致了「夷陵之戰」

麵對強敵,東吳主帥陸遜采取積極防禦的方針,實施戰略退卻,把難以展開兵力的峽穀險地留給了蜀軍,使蜀軍顛簸在崇山峻嶺之中,將士疲憊,處於極為不利的境地。吳軍掌握了主動,集中兵力進行決戰,贏得了勝利。

劉備兵敗逃到白帝城後,陸遜為避免曹魏方麵趁機渾水扌莫魚、襲擊後方,遂停止追擊,主動撤兵。次年四月,劉備因「夷陵之戰」的慘敗一病不起,亡故於白帝城。「夷陵之戰」就此結束。

魏文帝黃初二年(辛醜,公元221年)

蜀地紛紛傳言漢獻帝已經遇害,於是,漢中王劉備下令全國披麻戴孝,為漢獻帝舉行喪禮,尊諡漢獻帝為孝湣皇帝。群臣上書說,有很多吉祥之兆,請求劉備即位稱帝。前部司馬費詩上書說:「殿下因為曹操父子逼迫皇帝,篡奪帝位,所以才萬裡流亡,召集士卒,領兵討伐曹氏奸賊。如今大敵還沒有擊敗而先自稱皇帝,恐怕人們會產生疑惑。從前漢高祖與楚人相約,先滅掉秦朝的人稱王。等到攻克鹹陽,俘獲了子嬰,漢高祖對王的稱號尚且還推讓。而如今殿下尚未走出門庭,便要自已稱皇帝,我實在認為您不應該這樣做。」漢中王聽了很不高興,將費詩降職為州部永昌從事。夏季,四月丙午(初六),劉備在成都西北的武擔山之南登基稱帝,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章武。任命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徙。

劉備為報殺害關羽之仇,調集兵力準備進攻孫權。翊軍將軍趙雲諫勸道:「國賊是曹操,而不是孫權。如先出兵滅掉魏國,孫權自會屈服投降。不應把大敵魏國置於一邊,先去與吳國交戰。戰爭一旦打起來,是不能很快結束的,伐吳不是上策!」向劉備勸諫的臣子很多,劉備都不聽。

漢紀

秋,七月,劉備親率各路大軍討伐孫權,孫權派人向劉備議和。吳國南郡太守諸葛瑾寫了一封信給劉備,說:「您與關羽的關係,與先帝比起來哪個親呢?以荊州的大小與整個國家比起來哪個大呢?您與吳魏都有仇怨,哪個在先,哪個在後?如果您明白我說的這些話,就很容易明白先攻哪個了。」劉備不理睬。

劉備派將軍吳班、馮習、帶兵在巫山打敗孫權的守將李異和劉阿率兵四萬多人繼續向秭歸推進。武陵地方的少數民族首領派使者到劉備那裡,請求派兵前往武陵。孫權任命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率領將軍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於丹、孫桓等五萬人去迎戰劉備。

八月,孫權派人向魏國稱臣,在給魏文帝的表文中,孫權言辭謙恭,極力恭維魏文帝,並把以前為關羽俘虜的魏國將軍於禁送回來。魏國的大臣都向文帝祝賀,隻有劉曄說:「孫權無緣無故來向我們稱臣,必定國內有緊急的事情。孫權以前偷襲荊州殺了關羽,劉備一定大舉興師討伐他。孫權外麵有強大的敵人進攻,內部人心惶惶,又怕我們魏國乘機去攻他,所以來向我們投降,一則可以阻止魏國出兵,二則可以借魏國的名義,來壯他們的士氣迷惑敵人。我們應乘此機會大舉出兵,直接渡江襲擊東吳。這樣,劉備攻外麵,我們突然襲擊它,用不了多少天,吳國就滅亡了。」文帝不聽劉曄的建議,於是接受了吳國的投降。

劉備從秭歸進攻東吳,治中從事黃權勸道:「吳國人勇敢善戰,我水軍順流而下,前進容易,後退就難了。我請作為先鋒在前麵抵擋敵人,陛下應當在後麵坐鎮。」劉備不聽,任命黃權為鎮北將軍,讓他統領江北的軍隊;自已帶領諸將,從長江南岸翻山越嶺,一直進軍到夷道的亭。吳將都想立刻迎戰。陸遜說:「劉備率領大軍沿江東下,士氣正盛;而且據高固守險要的地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玄幻:逆天大反派,顧長歌 陌上人家 靈女【三世情緣】 穿到塵世後我悟了 愛情公寓:從帶宛瑜私奔開始 手拉手,肩並肩,姐姐妹妹齊虐渣 原神:我有一劍可斬輪回 遇見消防員 魔法師的修真旅途 今天吃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