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李廣本就難封,少一些道德同情(1 / 2)

加入書籤

至於李廣的性格與氣度,看來也不是一個能成就大事業的人物。

有言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真正優秀的名將,是能夠做到襟懷坦白、虛心容物的。

可是,很顯然李廣並不是那類人。

這從他對待霸陵尉一事便可以看得很清楚。

李廣被閒置期間,曾在藍田南山一帶射獵,打發時間。

有一次他帶一名隨從乘夜色外出,喝得醉醺醺後信馬由韁踏上歸程,途中經過霸陵亭。

負責該地治安的霸陵尉正好也喝得有幾分醉意。

他見了李廣未免不夠恭敬和客氣,大聲嗬斥李廣不該違禁夜行。

李廣的侍從上前申明這是「故李將軍」(意謂退休將軍李大人),希望借此免去對李廣違禁夜行的責罰。

誰知霸陵尉仗著酒勁並不買賬,聲稱:「現任將軍尚且不得夜行,更何況是什麼退休將軍!」

於是按規章將李廣扣留在其辦公地點整整一個晚上。

應該說,霸陵尉的態度雖然有些粗暴,不怎麼通人情世故,讓人感到不舒服,但畢竟是秉公執法,照章辦事,並無大錯。

李廣不檢討自己的違禁之過,反而對嚴格守法與執法的霸陵尉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當李廣出任右北平太守後,第一件事便是報復霸陵尉,取其項上首級。

「即請霸陵尉俱與,至軍而斬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如此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又焉能成就大事?

可見,李廣的悲劇,不在於時運不濟,而在於他自身的弱點。

所以,對他的分析和評價,也應該少一點道德上的廉價同情,多一份歷史上的冷峻思考。

當然,歷史自有其吊詭的地方。

歷史的真相傳遞與歷史的價值判斷,有時候是常常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在歷史的真實中並非特殊優秀的人物,經常會因種種機緣,而以完美的化身融入後來人們的歷史認知,關羽如此,郭子儀如此,李廣也復如此,令人不能不佩服歷史重構的強大力量。

這可以理解為歷史對人物或事件的重新塑造功能。

這一點,在後世人們的人物再評價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所以,動輒大規模屠戮功臣與士大夫的皇帝,卻大多被後人輕輕放過,甚至還被千方百計地加以淡化或開脫。

這不能不讓人驚詫歷史的復雜性!

在李廣的身上,我們同樣能見到這種歷史人物重新被塑造的景象。

借助於司馬遷《史記》文字的魅力,李廣成為受委屈的歷史人物之象征。

久而久之,人們基於同情的心理,又使李廣升華為華夏民族的百戰名將乃至民族長城的圖騰。

換言之,到了後世,尤其從唐代以降,李廣的形象就轉化成為人們抗擊外侮時追慕英雄再世的精神寄托了。

唐代王昌齡《出塞》一詩就是這方麵具有標誌性意義的鮮明例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而高適的《燕歌行》,則更是將李廣幻化為針砭當時軍隊建設之弊端、寄托人們呼喚與尋找軍魂與國魂的希冀了。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於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

身當恩遇恆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其中的一句「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道盡了人們心目中的無限期待、無窮追慕!

李廣是不幸的,生前征戰一輩子,連一個侯爵也未得到。

可是,李廣又是幸運的,身後流芳數千年,其榮耀令多少曾經輝煌一時的帝王將相也瞠乎其後!

…………

「妙哉妙哉!」

「如何評價李廣,倒也沒什麼問題。」

「在咱看來,李廣確實是這樣的。」

「太不明白審時度勢了。」

洪武大帝朱元璋笑了笑。

「世人都為李廣感到悲傷,可……」

「可說李廣運氣差,皇帝虧待李廣,但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在咱老朱看來,劉徹也好,漢景帝也罷,對李廣一家都已經是仁至義盡了。」

「就李廣的哪件事,是咱就能給他宰了。」

朱元璋說的倒是不錯。

漢景帝時期,李廣竟然敢私自接受諸侯王的賞賜,換成是哪個沒有容人之量的君主,換做是朱元璋,李廣絕對是會被宰的。

但是漢景帝竟然沒有計較這件事,所以李廣沒事。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大規模反攻匈奴,本來是武將們立功升官的大好機會,武帝也給了李廣很多的機會。

讓他帶領大軍出征。

可李廣呢?

李廣屢次戰敗,多次迷路,還有全軍覆沒,自己被俘虜的經歷。

如果漢朝沒有用錢贖罪的政策,李廣就是長了十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還有霸陵尉,真是無辜啊,秉公執法也被殺。

漢武帝明知道李廣濫殺無辜也包容他了,甚至李廣多次戰敗還是一再給他機會讓他領兵。

要知道漢武帝可不是什麼仁慈之君,武帝朝的高官善始善終的屈指可數,哪怕官居丞相之位,稍有不慎都是殺身之禍,但是劉徹就是對李廣很容忍。

後來漠北決戰,衛青讓李廣單獨帶一支側翼軍隊執行合圍匈奴軍隊的任務,但是李廣迷路失期,讓衛青的漠北軍團側翼暴露,雖然衛青穩住了打贏了戰爭,但也造成了漢軍嚴重的傷亡還放跑了單於。

這樣的罪名,放到哪個時代,都是死罪。

區別就是要不要誅連九族罷了。

但是呢?漢武帝對李廣失期放跑了單於的事情也沒有追究,李敢的兒子居然還有臉跑去找衛青的麻煩,衛青不找李家的麻煩都不錯了。

李敢行刺大將軍,這個行為,放到後世,肯定是被人當場擊斃。

放到古代,夷三族都很正常,衛青沒有追究,劉徹沒有追究,隻是霍去病忍不住殺了李敢,李敢和李家還真沒有資格叫屈。

一個武將,打了幾十年的仗,幾乎都是敗仗,沒有一場像樣的勝利,還迷路,甚至還有全軍覆沒,本人被俘的經歷,居然沒死沒殘,生龍活虎活到六十多,年紀一大把還能提劍上戰場,這都不叫運氣好,什麼叫運氣好?

作為一個臣子,在政治鬥爭中站錯位,皇帝包容他。

私自殺掉向國家投降投降的異族俘虜,皇帝還是包容他。

多次戰敗,迷路,被俘,貽誤戰機,皇帝包容他,準許他拿錢贖罪,還一再的重新啟用他。

他公器私用,公報私仇殺害按法律執行公務的官吏,皇帝依舊包容他。

試問華夏歷史上有幾個臣子能被兩任君主這樣容忍的?

如果皇帝做到這樣都不算愛護李廣,那什麼才算?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普油米德的礦工 搶夫多人行:妖女對上邪男 女總裁的狂龍保鏢 龍王的山村田園生活 是你先動心 他有毒 我在鬥羅開網吧 餘生有點甜 人在海賊我悄悄苟成了BOSS 綜武之幕後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