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商鞅變法(1 / 2)

加入書籤

一部《大唐遊俠傳》,寫盡男兒之間真豪情。

而南霽雲可謂是其中最精妙一筆。

他威風凜凜,鐵骨錚錚,後世將段珪璋與南霽雲評價為兩大遊俠。

千裡救友,他將己之生死置之度外。

驍勇過人,他令敵軍聞風喪膽。

勇於任事,他盡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英雄氣概。

臨終慰妻,他又是柔情百轉的癡心人。

古風俠烈,鐵骨柔腸正是中肯的南霽雲評價。

身處亂世,他以自己的全部血肉和生命去守護一座必破的孤城而毫無怨言。

正所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寧死不屈,與城偕亡,身死而靈魂不滅,在睢陽奏響了一曲永生的悲壯之歌。

有人對南霽雲評價,他齧指乞師,愛恨分明,重回危城,彰顯了戰士本色,和金庸先生射雕中固守襄陽城的郭大俠同是鐵血丹心。

三十四部梁書中,溫雅儒俠固然清潤如春水,而南霽雲身兼江湖遊俠氣概與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卻是梁書中一股不可多得的浩盪激流。

南霽雲的一生是轟轟烈烈的一生,正如梁羽生自己所評價的那樣「敢笑荊軻膽如鼠,好呼南八是男兒」。

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忠義坦盪,什麼是亂世豪情,什麼是超出功利之外的永生價值。

南八,英雄不死,他所代表的華夏男兒,粗獷中現出柔情,俠義間偕有忠勇,必將如雕塑一般,永生於千萬人心中。

…………

「這人怎麼這般的熟悉?」

唐玄宗李隆基為之一顫。

這個名字……

南八,南八……

是了!

安史之亂郭子儀為何可以力挽狂瀾。

這其中難道就沒有其他人的幫助嗎?

南八在李隆基眼中,肯定是微不足道的。

可安史之亂這惡果,卻是由於李隆基而真實出現的。

種了這惡因,也嘗了這果。

「哎!」

「果真是朕做錯了。」

「一招失誤,滿盤皆輸啊!」

…………

南八戰死的功勞有多大?

他七歲兒子因此也獲封四品官,人們還說皇帝小氣。

唐憲宗元和四年,大文豪柳宗元正在永州熬日子。

自從他被貶官到荒僻的南方,來探望他的故人很少,他們都怕惹禍上身。這時候,朋友對柳宗元來說尤為重要。

但這一年,柳宗元又送別了一位好友,永州刺史南承嗣。

南承嗣到永州才兩年多,和柳宗元一見如故。

兩人時常在一起喝喝酒,侃大山。

近日,南承嗣接到朝廷調令,將他「量移」到澧州當刺史。

澧州比南部的永州好得多了,因為做官大都不想去南方。

「量移」相當於開恩赦免,從這兩個字就知道,南承嗣當初到永州也是因為受到責罰。

他之前是涪州刺史。

那是元和元年,憲宗皇帝李純發兵平定了西川軍閥劉辟叛亂。

有功者賞,有罪者罰。

因西川叛軍一度占領了戒備不嚴的涪州,後來南承嗣被人告了一狀,就到了永州,和柳宗元做伴。

表麵看南承嗣的職務沒變,都是刺史。

不過唐朝把天下各州按人口分為上中下三等,刺史的官階高的可以是從三品,低的還有從五品。

而南承嗣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即便在貶謫期間,官階也沒降低過,一直是四品。

柳宗元為南承嗣的工作調動感到高興,不光給他寫了送別詩,還寫了《送南涪州量移澧州序》。

南承嗣的官位並不是讀書得來,而是因為他父親生前的功績,朝廷特批的。

事實上,南承嗣還是個七歲孩童的時候,就已經獲封「婺州別駕」。

別駕相當於於漢代的郡丞,職權大,有自己的專車,因而得名。

唐代的別駕是從四品。

一個七歲的小孩被封四品官,卻沒人表示不滿。

相反,時人還覺得皇帝小氣,給南承嗣的嘉獎太低了。

因為他的父親,正是千古罕有的大英雄南霽雲。

這個嘉獎多嗎?

真的不多。

要知道,當時睢陽城隻有不到七千守軍。

而敵方呢?

那可是十多萬啊。

十幾萬對七千,這是一場本就毫無懸念的仗。

安史之亂可怕嗎?

非常可怕!

睢陽地處隋唐大運河的汴河中部河段,是唐軍捍衛江淮流域的最後一道屏障。

對唐王朝而言,富庶的江淮地區就是楚漢爭霸時劉邦的後院關中。

一旦睢陽失守,來自江淮流域的賦稅、軍需供應被就會被切斷。

而叛軍便可長驅南下。

到那時,恐怕十個郭子儀也救不了李唐的江山。

睢陽隻剩下千把號疲弱不堪的殘兵,最終陷落。

睢陽堅守了十個月之久,叛軍付出傷亡十二萬人的代價。

南霽雲、雷萬春、張巡等三十六人拒絕向叛軍投降,全部遇害。

但睢陽的堅守為唐軍總體作戰贏得了時間,期間郭子儀指揮大軍收復了長安。

可嘆的是,睢陽失陷僅僅三天之後,官軍大部隊趕到,又奪回了睢陽。

隻差這三天,南霽雲等「三十六將」以悲壯的方式名垂青史。

隨後官軍收復了東都洛陽,朝廷論功行賞,睢陽保衛戰的主要將領也得到追封。

南霽雲被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玄幻相关阅读: 普油米德的礦工 搶夫多人行:妖女對上邪男 女總裁的狂龍保鏢 龍王的山村田園生活 是你先動心 他有毒 我在鬥羅開網吧 餘生有點甜 人在海賊我悄悄苟成了BOSS 綜武之幕後大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