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行軍動態(1 / 2)

加入書籤

趙大有臉色一沉,表情陰翳盯著孟喬芳。這孟喬芳自打上任總督以來,仗著自已高貴的旗人身份,對手下吆三喝四的,趙大有心裡已經對他很有意見。

他悄悄握住月要間的刀柄,心中不免有將孟喬芳直接砍死的沖動。但孟喬芳掃視了一眼趙大有,指著他質問道:

「怎麼?你想乾嘛?現在還愣著乾什麼?莫不是你想造反?」

孟喬芳正要叫人把趙大有拿下,後者見情況不妙,趕緊鬆開手,當著孟喬芳的麵跪下:

「大人誤會了,末將萬萬沒有造反的意思。末將隻是擔心有奸佞小人企圖對大人不利···」

「行了,你別再多說!趕緊去搶占渭水上遊,務必要保證上遊的糧草供應!援軍抵達之日,就是這些叛賊滅亡的時候!」

孟喬芳能想到守住渭水上遊,李鴻遠又怎麼可能沒想到?李鴻遠率部從漢中府出發,近600裡的地,居然花了不到三天時間就走完了,這還是帶著輜重的情況下!

當然,在李鴻遠帶大部隊動身之前,他就已經命令黃小二、海威以及新提拔的先鋒將王學等人兵分三路,共2000輕騎兵提前進入西安府地界。

三人各自攜帶500輕騎兵,走不同路線前往西安城,另外500騎兵則作為傳令兵,及時向李鴻遠以及其餘各部傳遞信息。而這部分傳遞信息的輕騎兵則被李鴻遠編組為光明隊,意為光復大明。

這樣分散開偵察,雖然能大大提高獲取信息的效率,但卻有個問題,那就是信息內容繁雜混亂,若是不盡快將這些消息進行甄別區分,很可能會延誤戰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鴻遠在動身出發前,效仿後世的總參謀部架構,組建起自已的參謀部,這個參謀部除開提議獻計之外,也肩負著對情報信息進行甄別的作用。

而這些計謀以及被甄別過濾後的情報,才會被統一送到李鴻遠麵前,由他來做最後的定奪。這樣一來,李鴻遠部在決策上更有效率,也能節省時間搶占軍機。

美中不足的,是這套參謀+情報體係目前還隻在李鴻遠親率部隊使用,劉文秀、艾能奇等人的部隊暫時還未使用,除了因為戰事緊急外,也因為李鴻遠擔心他們不能理解這種現代的軍事指揮架構而暫時擱置。

不過,他也決定,在這套指揮體係成熟後,必定要將其推廣的全軍上下,而這套指揮體係的推廣,也是他展開軍事改革的一個開始。

渭水下遊的營帳內,李鴻遠正對著地圖和觀察。他思索著該如何排兵布陣。也就在這時,光明隊騎兵趕來匯報:

「大帥,根據前線偵察來報,渭水上遊已經有清軍占據。」

「你在地圖上,給我指出下清軍大致是哪些方位駐軍。」

後者不敢怠慢,趕緊在地圖上指出了幾處位置。看著地圖上指著的位置,李鴻遠眉頭緊皺:

「地圖的清晰度還略有不夠,隻是大致看出清軍部署的位置。這駐守西安的清軍還挺機靈的,居然搶先一步把渭水和涇水兩岸有利地形都占據的差不多了。」

「控製渭水和涇水,主要是為了阻隔援軍走水路馳援,以及斬斷西安城從外界獲取糧食的途徑。渭水兩岸都是清軍,我軍若是渡河作戰或許會有被半道偷襲的風險。」

沉思一會後,李鴻遠忽然想到,既然是要阻止敵人用渭水和涇水運糧運兵,那也不一定非得過河岸與敵軍作戰。

既然不決定渡河作戰,那就牢牢占據渭水北岸,將涇水與渭水交匯處牢牢把持住。為此,大西軍就必須攻下位於涇水與渭水交界之地——陽陵。

陽陵此地,乃是前朝王公貴族的們的皇家墓地,歷經時間洗禮,這座背山傍水的風水寶地,此時被清軍臨時改建成軍隊駐地。

而駐紮在此的,正是之前被孟喬芳斥責的趙大有。他親率4萬餘步騎兵,駐紮在陽陵附近。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摘星之行 林曉夢的逆襲人生 你是南方嘉木 機器人在古代磕cp 舔到最後:重生係統助我飛 開局一條船,裝備全靠爆 大明之我隻是個助攻 我即是災厄 拯救反派老公 那個好慘的反派看到了嗎?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