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如何培植兒童的心理(1 / 2)

加入書籤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

——讓·雅克·盧梭

兒童的心理

兒童的心理和成人的心理的分界是人類行為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人的一生從小到老,自身幼稚的行為到成熟的行為要經歷一種徹底的變遷。

兒童和成人的心理,比他們外表的身體,更是顯得不同。我們總是盼望一個人的行動是與年齡相稱的。在一個普通常態的人,心靈的發育是和身體的發育同進的。人類進化的七個時期,便顯出行為的進步或是興趣和事業的變遷。假如不是兒童的性格能改變為成人的性格,世界上是絕對沒有文化的。因為兒童的心智不能擔任世界的工作。人類的長成是比其他動物都較遲的。這個長而依賴的時期,便是在你行為未固定之前,一個培養學習的時期。一隻小雞自己啄開蛋殼出來便知道如何走路,而一個小孩卻要用幾年工夫去學習行走;一個剛生的昆蟲比一個小雞的身體組織更為完備。由天生的本能少,則後來能學的多。人類心靈的發育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個人自己當然不記得是如何困難的,但是為父母的在當時便能曉得。

兒童的心理便是成年心理的一種原料。一個人長成的意思不專是說智識的增長。最大的變化便是你的感覺,你如何去對付事情,什麼使你發生興趣、感覺滿足,什麼使你悲傷或快樂,你是為什麼目標而工作,你的希望是怎樣。從這些方麵便可以決定你是如何的幼稚,或是如何的成熟。

人類也像其他動物一樣,生出來便有許多天性傾向於某類的行為。這些本能是根於所刺激的情緒而發泄出來。假如一個成人不過是一大堆習慣所造成,則一個小孩便是一堆本能由情緒的繩子縛起來的。許多兒童的情緒——如發怒——以成人應用起來,實在是太強,這種情感是應當壓製或小心引導的。

兒童的長進也就是要擺脫幼時性格,所以幼年的情感訓練比學識訓練尤為重要。為兒童將來的處世為人著想,則家庭教育和學校訓育去訓練他們的情感自製,要比他們在學校課本上所學的重要得多。我們人人都是由兩次製造而成的:第一次是先天遺傳的天性,第二次是後天所得的訓練。你幼年的生活訓練,你以後漸漸心理的育成,長大成人,雖則我們認為是一種平常的事,但實在是費了一番工夫。幼年的生活是最難的,也就是我們生長學習最快的時期。假如人類長進的速度。總是像嬰孩時一樣。那麼,到七歲我們便可以大學畢業了。

現在的世界,是成人的世界。我們尚沒有準備一個完全的地方為兒童式的生活的。如果我們認清了兒童實在是人類之祖,或許我們對於兒童訓練會更加努力。成年的生活能夠快樂成功,完全有賴於幼年得到快樂良好訓練的結果。一個小孩任憑先天如何好,仍舊必須後天的良好訓練。兒童心理健康便是訓練兒童的目標。我們要心理健康必須要身體健康,而兒童尤其如此。麻疹和百日咳是兒童身體常有的疾病。發脾氣、恐怖、自私、頑強、依賴,都是兒童心理方麵的毛病。成年人的問題和兒童的問題都是一樣,是要依照自己的缺憾而加以改正的。兒童的欲望雖則簡單些,但要強烈些,而他的自製力也要懦弱些。小孩子是有雙層的困難的,所以必須要特別專門的人才去訓練兒童。保育心理學是很重要的。為父母者應當為他們兒女的緣故而研究心理衛生。不懂兒童天性的人也不會懂人類的天性。心理學家對於兒童的天性,都是有精深的研究的。

遺傳與環境

你的遺傳(從母胎內帶出來的天性),你的環境(從經驗和訓練所得的),哪方麵對於你將來的造大些呢?

這兩方麵的關係太接近。恐怕你要在這兩方麵都嘗試過,然後才敢回答這個問題。即便如此,甚至你仍舊不能確信那就是同一個你自己,並且我們不能依據我們現在的造就,認為遺傳與環境的總和,以為不屬於這方麵的必屬於那方麵。你必須考察你的遺傳是怎樣的幫助了你的環境去努力——去努力什麼呢?這所努力的方向便是最重要的。這樣才把問題看清楚了。

譬如你想用環境使你成為一個音樂家。有許多人天生是好音樂的,他們有音樂的天才,因此,他們在音樂界上必能成功。也有許多人是天生不宜於音樂,無論受多少訓練,也不能成為音樂家。還有大多數的人是居中的,有些如果加以訓練,則或許成為頗好或頗壞的音樂家,其餘的不過大概對於音樂頗有興趣而已。至於那些赴音樂會去欣賞的,是天性略有好音樂之傾向,而同時略有訓練。毫無音樂興趣的,則音樂會也不會去參加。如果從音樂方麵推到做詩方麵,也是如此。我們說詩人是天生的,非養成的。同樣,雖則不是十分準確,我們對於工程師或其他有專長的,也可以以此推論。他是由他所喜愛的事訓練起而成為一個專家,他是最合宜於做這類的事。我們對於這個最困難的問題,當然不能以很少的例子而一概論之。不過至少我們可以得到答案的一些線索。

這裡有一個很好的例子,是關於一種兒童的性癖,發現於幼年時代的。這種性癖與行為有密切的關係,是屬於情感方麵的——譬如膽小或發怒。

我所舉的這個例子,父母兩人都是有訓練的心理學家。他們的頭生小孩吉爾是一個十分精神衰弱的小孩,她三歲的時候便不愛吃食物,常常坐在地板上休息,玩耍不到十五分鍾便疲倦了;容易無故地發怒而且矛盾,不斷地總是折磨別人,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她的父母有時氣極了,便說假如他們再有一個小孩,開始便要禁止這一切的壞脾氣:給她什麼便吃什麼,叫她去睡,便需去睡,不讓她成一個普通懶惰討厭的孩子。當吉爾四歲時,便生了賈克,於是父母兩人便很留心地察看他是否有這些壞毛病,決定不讓自己再受像吉爾一樣的折磨。

可是他們的察看完全沒有用處,他們的擔心也是無需的,因為賈克不像他姐姐。他無論什麼東西都吃,你把他放在床上他便睡覺,你搖他他就醒來。當賈克四歲時,他常常可以看到他姐姐的壞模樣:隻吃一點點,然後休息,這對於他一點沒有影響,他完全不學壞模樣,他盡管一人照他自己的性情行事。他的父親說,他不能在賈克身上尋出一點神經衰弱的象征,他好像牡蠣一樣沉靜;除非受了傷,從來不會哭,也從不會對於玩耍表示疲倦。賈克六歲,吉爾十歲時,他們兩人的性情仍舊如此的不同。

從他們的父母方麵看,賈克和吉爾所受的遺傳是同樣的,他們的訓練也是相同的。因此看上去似乎他們的不同是天生如此。當然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說,吉爾的神經衰弱。雖有良好的處治,還是不能減少;或是說賈克雖是極壞的看管,也還不會學到一點壞脾氣。不過天性賦予這兩姊弟的,便是前者神經係統的根基不優良而後者優良。音樂天才的生性也是同一道理,不過我們不能將分量限定就是了。遺傳和環境的關係在我們生活上,仍舊是一個悶葫蘆。

什麼叫做iq

縮寫的iq二字便是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這是代表人類智力等級的名詞,尤其代表年幼時的智力,是用實際的年齡和智力的年齡相比較。如果一個八歲兒童的智力能夠趕上其他普通八歲兒童的智力,他的智商便為百分之百,因為他智力的年齡和實際的年齡相等,並不比實際年齡較高或較低。但是假使他智力年齡隻能當一個普通七歲的兒童,他便落後一年,他的智商隻能算八分之七或百分之八十七;因此,他的智力也較低或者落後。假如在他八歲的時候,他的智力已如同一個普通九歲的小孩,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九或百分之一百十二,所以他的智力是較高一年。第一個小孩比普通兒童愚蠢些,第二個卻比較聰明,但是兩人都還算是在平常智力等級之內。

但是假如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非常低下,隻能知道或是做一個五歲小孩的事,他的智商便是八分之五或百分之六十二,他的智力商的等級便很低,通常謂之低能兒,雖則還不算是最低的。假使他是非常聰明,八歲時便能試驗普通十一歲兒童的智力測驗,他的智力商便為八分之十二或百分之一百三十七;這種兒童在二百兒童中隻能有一個是如此天資的。

如果拿這些試驗說給一個法官聽,如果他是一個好運動的人必定會說:「你是說那個孩子智力上打棒球所得的平均分數嗎?」我們也可以讓他這樣解說。

但是我們怎麼能知道一個八歲小孩的智力隻能當得一個七歲兒童或是高到一個九歲兒童呢?當然這是需要許多工夫去決定的。第一心理學家必須先籌劃出許多試驗方法來,內容須包含各種重要的知識能夠測驗兒童的智力的,還要劃定一種標準去定分數,他們計劃出各種心理測驗要合乎每一年齡的,然後去試驗無數兒童,直到這些兒童能夠回答像如此難的問題:「蒼蠅和蝴蝶,石頭和蛋,木頭和玻璃:各有什麼分別?」這類的問題大多數是七歲的小孩便能回答出來的。但是一個六歲聰明的小孩也能回答,而一個八歲愚蠢的兒童或許還答不出。

問題是一年比一年難,必須年長些的兒童才能回答。這些確實都是測驗智力發達的試驗。內容包括要做的事情,要遵守的規程和要回答的問題,雖然一個八歲的小孩不能完全回答出為八歲而設的問題,但是他的智力年齡仍就可算八歲;或許他連一個七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都答不出,可是他卻能回答一個九歲或甚至十歲兒童應當回答的問題。這種試驗,如同試衣服一樣,最初是去試穿一套較小的智力衣服,然後穿一套較大一點的,最後再試一套更大的,但不過是太大了,由此便可得到兒童智力的容量,而能決定他的智力年齡較實際年齡是否過高或不及了。

這種智力測驗,如果是小心去試驗,是很有用的。它不但專計算每年應增長的智識,並且也注意到兒童自然演進的變遷,好像一個小孩有高大的身材卻配上一條短小的腳一樣。這種測驗需要一個專家去執行,如同要一個眼科專家去配你的眼鏡一樣。並且這種測驗很難應用於成人,因為他們的智力年齡早已長成了。有一次他們去測驗了陸軍中五百萬人,結果這些人的智力年齡,有的隻當十三歲或十四歲的兒童,恐怕許多人聽見一定會要驚異,其實這也並不足奇怪,因為智商僅是測驗人類智力發達的速度的。一個二十一歲的少年從體格上看似乎比一個十四歲的兒童要大得多;因此我們也感覺以為他們的智力也是不同的。如果在一方麵看,或許他們是應當不同。不過智力限製到十四歲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學習的能力隻能到十四歲為止,十四歲以後我們仍能發達我們的智識以及學習許多事情的,限到十四歲的意思,是說我們天生的才能去解答這些測驗中的簡單問題,普通一般成年人是不會比十三四歲的少年人答得更好的。所以成年人隻有十三四歲人的智力,這並不是稀奇的事。

iq的價值

智力測驗不是一種遊戲,像「再問我一個問題」一樣。這是一種科學的方法去測驗人類先天的才能,好像用一種適當的尺碼去量心理的高度,其最大的價值是能測驗兒童智力的發育。智力測驗重要的工作便是:從一個兒童學習的快慢和他學習能力的限度去決定他的智力的高低,大家都知道愚蠢的人世上很多,在許多事上他們都顯得慢,在智力的道上,他們走得很慢,智力測驗可以表示出一個七歲愚蠢的兒童隻能做一個普通六歲的兒童的事,或許一個極蠢的七歲兒童隻能做一個普通五歲小孩的事。這意思便是說:一個愚蠢的兒童在智力上要經過七年的努力才能當得一個普通六歲的兒童或是一個極聰慧的五歲兒童。

智力測驗之另一部分工作更為重要。愚蠢的小孩不僅在智識或技能的道上爬得很慢,而且他學習的能力容易有限。他總是停止在那裡而永遠成為一個很低智識的人,每一個小孩,如果他的智慧和學習能力能增進到十四歲,他便是有普通智力的人。

世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依照一般普通智力的人來做的。一個人如果已達到普通智力的程度,他便能繼續學習普通一般實用生活所需要的。

iq或是智力商的第一個功用,便是選出那些智力低的人。天資較低的謂之低能兒,在他們之下還有極愚蠢的人和癡子,這兩種人都很容易認識而且需要特別小心看護。但是低能兒的智力可以增進到一個像八歲到十歲的普通兒童一樣,普通的學校和普通的職業都包含有這類人,他們是有成人的年齡而隻有小孩的心思。至於達到十一歲或十二歲而止的智力的人更多,他們都被稱為騃人。賀林華思教授(rofhollingrth)稱這個時期為「騃人的柵欄」。比騃人的智力稍高的人便叫做蠢人。以上這數種人物在學校和社會中都可以找到。智力測驗的功效,不但可以分別愚笨的人,並能試驗出天資極高的兒童,這些兒童學習很敏捷,智識進步得很快。學校因為這種緣故,而為他們預備特別的班次。他們並非一種天才或奇異的人物,不過有時是稍微和常人不同,並且智力較高的人在體格上也是超群的。世上各種領導工作也都在他們手裡。普通智力是一件事,而特別才能是另一件事。在選擇一種職業時,兩者都需要考慮到。

智力測驗從發明以來最得力的一次,是在歐戰時美國陸軍測驗誰是最好的軍官,或掘戰壕者,誰是最好的書記,或司機人或洗盤盞的人,而後照試驗的結果去分派工作。iq對於過失或犯罪學上也極有貢獻。在少年法庭許多案件中,有很多犯人由智力測驗證明是有心智上缺欠的。公立學校一百名兒童之中大概有三個是低能兒,而罪人中卻有百分之五的比例。

但是一切的分別都應小心應用。iq並不能測量各類的智慧,或是就算智力被測量了,也不能決定一個人的終身便是一個工人或知識階級,因為人的性格既難測度而社會所需要的又時有變遷。如果智力測驗用得適當,它在教育和工業的職業上,是一種極有價值的工具。

怪傑的剖解

世界最著名的棋手卡帕布蘭卡先生(senorcaabnca),享受過很長久的威名之後,便將這個榮位讓給一位年少的對手了。他們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的心理又是如何呢?

卡帕布蘭卡真是天才,兒童時棋便下得非常之好。九歲的時候便是一位專家,十六歲時便是世界選手中之一。音樂中特出的人尤其多:莫紮特(zart)小時便愛彈鋼琴,後來成為著名的作曲家;霍夫曼(josehhoffn)小時是一位極會聽音樂者,在現代是最好的鋼琴家。

會計算的人表現他們的天才也早,雖然在許多會計算的天才中,隻有一個成了著名的數學家。不過數學比計算要深奧得多,正如作曲家比奏樂家要難得多。

這些年少聰敏的人,大家有一點是相同的:便是他們天才的成熟比普通人早。一切的兒童都富於知覺的天資;一個有天才的兒童是耳聰目銳的。在兒童時代我們的想象也極豐富鮮活,好像一種心理的照片,代替了實際的景致,掩映在麵前一般。

↑返回頂部↑

書頁/目錄

本章報錯

其他相关阅读: 心理醫生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末世:召喚玩家暴打喪屍 在神話復蘇的時代自創體係 製衡守護 醫見傾心:王爺以身相許 校花的王牌高手 天玄劍帝 [綜武俠]炮灰不再杯具 雪夜情人 非職業白月光[快穿]